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還沒斷奶,嬰兒就學會適應社會了

還沒斷奶,嬰兒就學會適應社會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環球科學

撰文 Jena Pincott

編譯 劉沙

審校 吳非

母親的壓力可能會傳遞給自己的寶寶。科學家發現,這與母乳中所含的皮質醇激素密切相關。簡單地說,母親面臨的壓力影響母乳內的激素含量,並將其傳遞給嬰兒,影響嬰兒對壓力的應對方式,甚至幫助塑造性格、行為方式。

母乳中除了含有多種嬰兒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助於抵抗感染的抗體和幫助組織發育的生長因子外,還含有多種激素,這其中就包括應激激素——皮質醇。我們在面臨壓力或感到害怕時(例如與人發生口角、觀看體育比賽、快到deadline時),人體會合成皮質醇。這種激素在體內隨著血液循環,通過多種方式調節新陳代謝和行為,例如促進血糖濃度上升、在我們戰鬥或逃跑時激發能量。

皮質醇對於哺乳期的嬰兒是非常重要的。嬰兒的腸道會產生一些受體,用以識別母乳中的激素信號並將信號傳至大腦。這些信號可能會影響嬰兒的應激反應,以及調節恐懼和焦慮情緒的腦區的發育。母乳餵養的嬰兒體內皮質醇的平均水平比配方奶粉餵養的同齡嬰兒高出40%,這很可能就是母乳餵養的特殊效果。

科學家還無法明確這些間接吸收的皮質醇會對嬰兒有什麼長期影響,甚至不確定它在哺乳期嬰兒中能否被視為壓力信號。因此,我不能肯定地說,當我焦慮加劇時,母乳中的皮質醇水平上升,從而間接影響到我的女兒、使她感到焦慮。這樣分析太過草率。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母乳能夠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性情,並且還可能為其適應成長環境提供有用的信息。

研究表明,母乳中高水平的應激激素與嬰兒的緊張、驚恐相關。(圖片來源:pixabay)

母乳中的壓力信號

對於母乳中皮質醇與認知的聯繫,目前的研究證據大多來自動物試驗。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大鼠試驗呈現出相關結果。研究人員在哺乳期母鼠的飲用水中加入皮質酮(相當於嚙齒類動物的皮質醇)來模擬面對輕微壓力的狀態。這時,幼崽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都增強了,在壓力測試中的焦慮程度有所下降、變得更願意去探索。這些結果都表明,幼崽的應對能力增強了。另一項試驗發現,讓母鼠攝入皮質酮後,其雄性幼崽大腦中調節身體對壓力反應的區域產生了更多的皮質醇受體,這可能有助於調節這種反應。因此,在嚙齒類動物中,母親面臨的壓力似乎會使後代更加勇敢。

然而,在靈長類動物中情況似乎相反。在一項2014年的研究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Katie Hinde和同事測試了100多隻獼猴母親的乳汁中皮質醇的水平,並尋找其與新環境中幼崽性格的相關性。此前對人類嬰兒的研究表明,在陌生環境中愛哭或激動的嬰兒,更容易發展出膽怯、害羞等性格。皮質醇是否與此相關呢?Hinde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的團隊發現,母乳中皮質醇含量越高,幼崽在面對新玩具或陌生者時就越發緊張和膽怯。

查普曼大學的心理學家Laura Glynn在人類身上觀察到了類似的聯繫。在2007年和2013年發表的研究中,她和同事分別測量了哺乳期母親血液和母乳中的皮質醇水平,然後記錄下其嬰兒的行為及情緒狀態。包括過去的一周內,嬰兒會被陌生響動或突如其來的噪音嚇到的次數;受挫時,嬰兒在5分鐘內平靜下來的次數。與Hinde的獼猴研究一樣,結果顯示皮質醇水平更高時,嬰兒更容易緊張、神經過敏。(出於某些未知的原因,第二項研究中這一趨勢只表現在女孩身上,她們似乎對子宮中的皮質醇更加敏感。)

獼猴試驗表明,皮質醇讓幼崽在陌生環境中更緊張、膽怯。(圖片來源:pixabay)

當然,相關性並不一定意味著因果關係。也許母親和孩子都有壓力易感基因,也許壓力過大的媽媽們更容易認為孩子有害怕情緒,或者採用讓孩子更緊張的方式對待他們。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寶寶太挑剔反過來給媽媽帶來壓力,導致她們的皮質醇水平升高。Glynn考慮了這些因素後設計了一項試驗:她也對使用配方奶餵養嬰兒的母親進行了測量和調查。在這個對照組,皮質醇和行為氣質之間的相關性消失了。

看起來,這個壓力信號確實來自於母乳。

適應世界

Hinde也強調:「不要讓這些研究結果影響你的生活。」她不希望像我這樣焦慮不安的媽媽為母乳餵養產生的影響而感到不安。她指出,皮質醇水平與你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並不是完全相關的。即使是禪宗般的人,哺乳期的乳汁中也會含有皮質醇,而皮質醇的含量變化也像嬰兒的脾氣一樣,有著自己的節律。相反,她認為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會完全錯過皮質醇等激素傳遞的重要信號。如果能更好地理解這些激素信號,科學家便能為那些不能或選擇不去母乳餵養的母親們創造更好的配方奶粉。

在目前的母乳皮質醇研究中,科學家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這些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是出於演化的需要:幫助剛出生的嬰兒在生理和行為上適應這個世界。皮質醇間接反映了一個母親的基本狀況(她擁有的資源、所處的社會衝突和所受到的威脅等等),從而相應地調整嬰兒的行為情緒。例如,Hinde在獼猴研究中發現,母乳皮質醇水平高時,幼崽更容易產生恐懼情緒,同時這些母親也大概率是初次生育。Hinde認為這一現象與能量水平有關。年輕母親的身體(包括她們的乳腺)仍在發育中,相較於年長的母親,她們分配給產奶的能量更少,母乳中的能量也更低。或許,皮質醇還起到警示作用:在資源並不充足的情況下,要保證將能量用於最重要的事情。換句話說,要有危機意識。謹慎的嬰兒不太可能花費寶貴的能量去探索新事物,相反,他們會用大部分能量來保證健康生長。

繪圖:Vahram Muradyan

即使在現代人類社會,保持警惕也是必須的。Glynn 認為性格上的極度外向可能比生活在一個危險的家庭或社區中更加可怕。根據Glynn 的經驗,如果母乳中皮質醇的短期峰值導致嬰兒行為暴躁,可能也並不是件壞事兒。Hinde說:「壓力過大的媽媽可能會想很多,小題大做可能是寶寶用來吸引媽媽和其他看護人注意的策略之一。」

一些專家認為,牛奶中適當添加皮質醇(在正常範圍內)再配以母乳,可以幫助嬰兒在日後生活中抵禦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2006年,一項針對近5700名10歲兒童的研究發現,當面臨父母離婚或分居等重大壓力時,那些在嬰兒時期接受母乳餵養的兒童的焦慮程度更低。即使在研究人員調整了社會階層和教育水平等混雜因素後,這種相關性依然存在。

有證據表明,這種承受力的產生是因為皮質醇可作用於負責減輕疼痛的大腦通路。皮質醇同時還在負責應激反應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中起重要作用。嬰兒期低水平的激素或許幫助這個系統適應一定的壓力,進而「抑制」了身體對逆境的反應。

Hinde認為,即使在嬰兒期因接觸大量皮質醇而產生副作用,其他有助發育的因素(例如良好的養育、遺傳因素)也可以彌補或克服這些負面影響。同時,母乳中的其他成分可能與皮質醇一起影響嬰兒的行為和情緒。例如,研究表明,某些牛奶中的雙歧桿菌和擬桿菌產生的分子可能具有鎮靜作用。如果嬰兒腸道中這些細菌含量升高,那麼他們往往不那麼容易焦慮或煩躁。母乳中還含有低聚糖,它就是這些微生物的能量來源。根據每個哺乳期母親遺傳特性、飲食的不同,母乳成分會有相應變化。徜若據此定製乳品混合物,則有可能控制腸道菌群,從而進一步塑造嬰兒的性格和情緒。

換句話說,母親的壓力可能會以某種方式(如皮質醇)影響她的孩子,但皮質醇本身並不能決定命運。Hinde在她的博客中寫道:「這種激素在育兒中的作用,就如同固定飛機機翼的鉚釘之一。當一枚鉚釘折斷,飛機仍然可以正常飛行。哺乳動物要喝奶,但發育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很少有哪個單一點是致命的,即使是喝奶這件事。」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正確面對困難:不要過於害怕而自卑,也不要太無畏以至自負。我知道生活遲早會給我們一些沉重的打擊,可每當我想到,我的母乳可能正是孩子的第一堂課、告訴他們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挫折,我還是會略感欣慰。

http://nautil.us/issue/68/context/when-stress-comes-with-your-mothers-milk-rp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這部沒有旁白的8集災難片,我看了1集心情已經難以平復
一篇不故弄玄虛的湘西趕屍技術分析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