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為什麼都喜歡「幸災樂禍」

我們為什麼都喜歡「幸災樂禍」

對皮克斯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電影中,快樂、悲傷、恐懼、厭惡、憤怒是女主角萊利腦內的五種情緒司令官,也是《頭腦特工隊》定義的五種基本情緒。


電影雖廣受好評,但導演皮特 · 道克特後來承認,他一直後悔沒再多加一種情緒進去:幸災樂禍(德語:Schadenfreude)。


Schadenfreude在德語中字面意思是:傷害的快樂,是指人們從別人的不幸中獲得的「特殊的快感」。在你知道某個名人的事業毀於一旦時,或者是一個窮兇惡極的罪犯終於落網,又或者是你的競爭對手失敗了,你大概都會有這種感覺。

心理學家一直致力於如何更好地理解、表達以及研究這種特殊情緒,但它涉及的範圍實在太廣了,想要將這些情況一概而論實屬不易。這也是目前我和我的同事們正在研究的事。


幸災樂禍的多面性


這對所有研究Schadenfreude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難以克服的挑戰,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統一的定義。有的人認為可以將這種情緒與其他類似的社會心理做類比,所以他們開始研究「嫉妒」「憎惡」等情緒與「幸災樂禍」之間的聯繫。另一部分人則想通過正義或是公平這個視角來看待問題,看看究竟哪些受災之人是不是罪有應得。最新的研究組卻認為,這是由組間動力(Intergroup dynamics)產生的,即某個群體會從群體之外的個人的痛苦中獲得快感。
我們認為,每一種定義,都是有一定根源的。


情緒的蔓延

或許《頭腦特工隊》的導演之所以沒把這種情緒加入,就是覺得這種情感對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太困難了。但事實上,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了。比如一個四歲的孩子,發現一個之前曾破壞他人玩具的孩子摔了一跤或者掉進了泥坑時,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2歲的孩子會因其他與他年齡相仿的孩子的開心而嫉妒,因別人遇到了麻煩而開心;7歲的孩子更希望打敗競爭對手而獨自站在領獎台上,而不是「雙贏」。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9個月大的嬰兒觀察木偶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中有的木偶與嬰兒的口味喜好相同,有的木偶則有另外的喜好。他們發現,相比與樂於分享食物的木偶來說,嬰兒會更喜歡看到那些破壞別人食物的木偶受傷。


綜上所述


總之,幸災樂禍彷彿就是我們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我和其他心理學家利林·菲爾德、菲利普·洛克特都想知道,這些差異究竟能否統一。最後我們一致認為,把這種幸災樂禍看成是非人性化的一種行為:一個人以非人的眼光看待另一個人。

當大多數人聽到這個詞時,心裡一定會把它與如下行為聯繫在一起:無人性、殘暴酷刑、戰場、種族主義。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常常會以更人性化的眼光看待自己所處群體,對待此群體之外,都略微有點「非人性化」。我們認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越感到同情,就越不可能在這個人受傷時感到幸災樂禍。所以,在面對此群體之外時,比如你的競爭對手或者某個罪犯,你就可能正在以不那麼人性化的眼光在看待別人了;畢竟只有這樣,社會才公平,才善惡終有輪迴嘛。


但此假設還沒有經受徹底的驗證,最後我們還會將此情緒的多個方面、多種起源綜合考察。
把「幸災樂禍」和「非人性化」扯上關係似乎有點黑暗了,尤其是當幸災樂禍還是一種如此常見的情感。但事實便是如此,「非人性化」就是如此普遍,甚至比你以為的還要多。我相信,你看到別人失敗時,內心一定竊喜過。


本文譯自 medicalxpress,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改進植物光合作用,使植物光合效率提高40%
日本教授:不要嫁給承諾幫忙做你家務的男人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