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挖到一寶貝,考古專家和法律專家開始爭搶,最後判給誰?
前言:從史書文獻記載可知,陝西寶雞市岐山地區是周朝發源地,並在這兒留下很深的歷史痕迹。直到如今,渭河北岸的岐山縣、扶風縣、眉縣被統稱為周原。從公元前58年開始,周原就不斷出現各種有價值的文化,比如大克鼎、牆盤等,所以這裡也被叫做「青銅之鄉」。
那麼周原為何有那麼多文物,難道是曾有王朝王公貴族在此居住或者盜墓賊在這兒埋了地下寶?關於這個問題,專家給出的解釋是,西周王朝後期,因暴動、入侵、遷都等重大事件的發生,許多有錢有身份的人為出逃方面,將這些貴重的青銅器給就地掩埋。本來想著等哪兒天安全了再來取,只是沒想到周王朝遷都後就沒機會再回來,從而給後世留下了青銅器寶藏。
上世紀70年代,陝西岐山縣一位叫董宏哲的農民和其他村民取土時挖到了寶,扒拉開土以後,看到一件冒著綠光的青銅器。因為周原一帶經常出土青銅器,所以村民們都知道是寶,於是全部上前圍觀,後決定繼續挖寶。然而董宏哲制止了大家繼續挖寶的舉動,同時勸說大家之前考古專家做過這方面的宣傳,地下挖出的東西屬於國寶,若是私藏則是觸犯法律的。
阻止了大家的挖寶行為後,董宏哲又向上面彙報。專家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到,先後清理出37件青銅器。這批青銅雖然沉睡千年,可看著它們完整的堆放在一起,就好像昨天剛剛才被埋放到地下的一樣。在這三十多件的青銅文物中,有個存在感不是很強的小個子,看著像水瓢,專家卻極力稱讚說是「中國青銅法典」,屬於難得一見的國寶級文物,官方命名為「青銅匜」。
這件青銅匜單看材質、外表,沒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它的高價值源於它身上的一段銘文,上面記載了中國最早的一份法律判決書。因此,不僅考古專家對青銅匜青睞有加,就連法律行業專家也對它高看一眼。只是這37件珍貴青銅器一經出土,也引起了「爭奪」之風。
當時陝西省想把這批文物帶回省里,可縣裡又不捨得把這寶物拱手讓人。雙方爭論不下,最後雙方僵持不下,最後雙方各退一步,選擇將文物暫存於董宏哲家中。
價值連城的文物古董放在董宏哲的家也不安全,所以村大隊每天要派五個村民輪流看管。只是時間長了,這僱人的經費也是筆不小的開支,最終省里妥協,先將文物運到縣文化館保存。當年拉走國寶的時候,縣裡還搞了個表彰大會,給發現國寶的董宏哲獎勵了一把鐵杴和獎狀。如今,這批珍貴的青銅國寶市價超過億元,但獻寶的董宏哲依然很淡定。
※1979年,專家在農婦家看到一隻碗,花5塊買了,3年後價值超200萬
※明潞王妃墓道為何散落一批寶物,被考古專家撿漏?原因撲朔迷離!
TAG:韋小寶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