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自序

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自序

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自序

王輝斌:《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自序

本書是我對三十年多前一部舊書稿整理的結果。當時,我在通讀《全唐詩》(1978—1982年)、《全唐文》(1984—1988年)時,曾有意識地做了兩類筆記,一為「方言匯錄」(主要為《全唐詩》);一為「小傳糾繆」(主要為《全唐文》)。1988年10月—1989年5月,我又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將二者略作整理,並於前者取名為《唐代方言匯釋》(約四十萬字);後者取名為《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約六十萬字)。之後,便是束之高閣,使之於塵封中睡大覺,詎知這一睡,竟然乃有數十年之久,這是我當時所不曾料想到的。

2018年6月,當我將《樂府詩通論》的書稿交出版社後,才想到了要對睡大覺的《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作一次較全面之整理,於是,也就有了這部前後經歷了三十五年的《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的問世。這次的整理,除了改筆記之名《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為《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外,還主要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撰凡例 ;二是新編目錄;三是調整體例;四是補充注釋;五是核對引文;六是削蕪去雜。其中,補充注釋與核對引文,乃為其重點之重點。作為本書「底本」的《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原本是沒有注釋的(因為當時只是一種讀書筆記),此次之整理,則補充了五百餘條注釋,隨之而來的,便是對這些注釋所涉及之各類書籍,進行所引原文的逐一核對,其工作量之大,工作之繁瑣,僅此即可見其一斑。

如此這般,待到2019年初,整理才算全部結束。三十多年前約六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即因了這次的整理,而使之成為了一部頗具文學文獻學特點的專書。在我四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作如此之研撰者,此書乃為第二種,第一種即此前所出版的《商周逸詩輯考》(黃山書社2012年版)一書。這兩種專書的梓行,所反映的是我終年之面壁讀書,乃是以文史併兼、專博互為的,以專而言,《全唐詩》、《全唐文》即為代表,就博以論,《商周逸詩輯考》一書,則是我通讀一百四十餘種子史文集後的一份結晶;而《諸子集成》、《十三經註疏》等著述,即為既文而史、既史而文之典範。正因此,面壁讀書便導致了我學術研究之個性特點的形成,即多在開山伐林中討生活,如《唐後樂府詩史》、《中國樂府詩批評史》、《樂府詩通論》、《宋金元詩通論》、《明清戲著史論》等,即皆屬人所未為之作。之所以稱《樂府詩通論》也屬於人所未為之作者,是因為我的這部《通論》,不僅內容前此無人涉及(「樂府源流論」一章除外),而且所通論之樂府詩,乃是由商周而清末,至若對少許研究之作的涉及,則還延伸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一種文學品類作如此之通論者,以我之孤陋聞寡,此書之前乃別無他作他人。而此,自然是屬於在開山伐林中討生活的。

《樂府詩通論》與《全唐文作者小傳辨證》,在內容方面雖無直接關聯,但其卻均為我「文學史研究打通關」的計劃之作,這也是我在結束《樂府詩通論》之研撰後,便以全力對《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進行整理的原因所在。眾所周知,《全唐文》是清代繼《全唐詩》後官修的又一部唐人總集,而成為研治唐代文學與歷史的必備之作。全書凡整千卷,裒輯唐五代文一八四八八篇,作者三○四二人。這三○四二位作者,著眼於「小傳」的角度言,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有作者姓名與作者小傳者,一為有作者姓名而無作者小傳者,一即無作者姓名的無名氏(《全唐文》稱「闕名」)。這一實況表明,《全唐文》中的作者小傳,並非是每位作者都有的。而就其卷次以論,卷九四六及其前者,所有作者都撰有小傳;卷九四七至卷九五九,凡十三卷,為只有作者姓名而無小傳者;卷九六○至卷一千,共四十一卷,屬無名氏。這一實況所反映的是,《全唐文》實際上有作者姓名與作者小傳者,乃為卷一至卷九四六,本書的「作者小傳辨證」,所辨證者即為卷九四六及其前之作者小傳。大致而言,本書的辨證,主要是以小傳中的錯訛而為,但也兼及與小傳相關的文獻資料之訛誤的考辨與訂正,前者是「辨證」的主體,後者則以「附考」為之。二者所依文獻,除六種史籍(《隋書》、兩《唐書》、兩《五代史》、《十國春秋》)與《資治通鑒》外,各類史料筆記、地理叢書、金石碑刻、總集別集、目錄文獻、佛道典籍等,凡與《全唐文》之作者小傳相關者,即盡量予以搜求並原文引錄。而在具體的辨證過程中,無論是「辨證」抑或「附考」,皆以胡適的「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為準繩,寧可存疑、闕如,而決不作結論上的強求。質而言之,校考、糾繆、證偽,辨誤、訂正,乃為本書辨證之大端,目的則是為使用《全唐文》之「作者小傳」者,提供一份較為可靠的材料依據,以避免因小傳之錯訛,而導致新的錯訛的產生,並希引起對《全唐文》整理的重視。

由通讀《全唐文》到本書的出版,歷史的車輪在我的學術之旅中,已然留下了三十五道深深的印記。雖然如此,但當年的讀書筆記,卻因了這些印記的存在,而顯得彌足珍貴,以至於使我此次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對其進行了較全面之整理。而我三十五年前「坐冷板凳」之狀況,研撰文學文獻學之軌跡,以及對唐代文史之雅好,痴迷學術之執著等,亦皆寓其中。因之,僅就這一方面言,本書又不啻是我的一部「學術小史」。所以,此書之出版,不僅使我數十年前的讀書筆記,成為了一部真真正正的學術專書,而且也了卻了我數十年來的一樁心愿,因而是很值得自我慶賀的!是為自序。

竟陵居士王輝斌

2019年1月1於日於古隆中求是齋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國家標準《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定級》發布實施
人狼傳說|是獸人、變異、疾病還是妄想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