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脈相承的文人墨竹

正脈相承的文人墨竹

文蘇之後,王庭筠出。至元代,文人畫大興,墨竹在繪畫門類佔有顯著的地位,名家輩出,如李衎、高克恭、趙孟頫、張遜、吳鎮、顧安、柯九思、倪瓚、王蒙等。

元 倪贊 琪樹秋風圖

上海博物館藏

文同首創以墨深為面,以墨淡為背的竹葉畫法,正反濃淡交疊有致。他在寫葉行筆時實按虛起,使竹葉不鈍厚,有風動之致。「寓其神情於物象之中」,將竹的瀟洒之姿、檀欒之秀融於心間,發至筆端。文同筆下墨竹實質上是士大夫的人格化身。

不重技,不代表可以任意妄塗,蘇軾說「無常形而有常理」,強調了把握物理的重要性。他在《凈因院文與可畫墨竹枯木記》中把繪畫分成兩類,一類為有常形的人禽、宮室、器用,不可失形;另一類為無常形的山石竹木、水波煙雲,不可失理。「無常形而有常理」尤其受到元代文人畫家的推崇。

元 顧安 墨竹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當然,有常理的前提是對物象本身有深入的了解和體悟。文同與竹為鄰,他長期觀竹之多變,察竹之物理,因而執筆前才能「成竹在胸」,下筆時才可「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蘇軾亦常畫枯木竹石,坦言「吾為墨竹,盡得與可之法」。他懂得道理,卻心手不能相應,平時自以為很了解了,但事到臨頭又不明白了,原因是「不學之過」。所以僅在思想上理解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實際的畫法。「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文同道與技並重,畫墨竹如庖丁解牛、輪扁斫輪,能「物之相物,我爾一也」;蘇軾亦云:「根莖節葉,牙角脈縷,千變萬化,未始相襲,而各當其處,合於天造,厭於人意。

以上只是文蘇兩人藝術思想的一角,他們的理論和主張直接影響了後世,不局限於繪畫,還旁通其他藝術門類。

明 陳淳 蘭竹石圖

廣東省博物館藏

南宋時期,歷史原因和人文環境極大地限制了文蘇藝術思想的傳播,此時留下的墨竹作品多是院體精工,與文蘇氣質相去甚遠。南宋名將趙葵在《杜甫詩意圖卷》中畫下萬頃竹林。煙靄迷,竹林深處,行客策驢,淺溪沙汀,一塘清波,荷葉田田,臨流水閣敞軒,屋後竹籬小橋,溪流潺潺,一片江南竹林的恬靜平遠景色。其寫杜甫「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之意,不同於南宋流行的馬夏畫風,而是吸納了文人墨竹的氣味,有濃厚的文人簡逸蘊藉的筆墨韻味,使我們從中想見古人的與竹為鄰的生活。

明 朱端 竹石軸

故宮博物院藏

宋室南渡,生活在北宋故地的人們變為金室子民。金源一代尚「蘇學」,金人在犯闕之初,便注意收集蘇軾、黃庭堅等文人墨跡文集。他們對蘇軾除了思想認可,還有感情認同。文人好竹的風尚在金代亦不例外,文同的墨竹也被金人所題詠。一時間湧現了許多畫竹能人,其中王庭筠更是被稱作「金源之東坡」。

不過,王庭筠對元初文人畫壇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子王澹游。王澹游的作品「天真爛漫,盡從書法中來」。據記載,其《梅竹松三友圖》上倪瓚跋:「中州人物,獨黃華父子畫詩書逸出氈裘之表,為可尚也。觀澹游此卷,筆意蕭然,有蔡天啟風流,蓋高尚書之所祖述而能冰寒於水者歟?」其中提到的「高尚書」便是高克恭了。

元 趙雍 題張渥竹西草堂圖卷首

遼寧省博物館藏

高克恭,字彥敬,學黃華墨竹,宗米氏雲山,在元初畫壇有重要影響。其目前僅存的墨竹作品是《墨竹坡石圖》,上有趙孟題。上述王庭筠《幽竹枯槎圖》後一見龔題跋:「今代李仲方、高彥敬暨李仲賓墨戲,皆自黃華老……」二見趙孟題跋:「每觀黃華書畫,令人神氣爽然。」可見李衎(字仲賓)、高克恭、趙孟(字子昂)等人都曾受到王庭筠直接影響。

李衎在墨竹畫史上留下了大量作品。其筆下竹子面目多樣:就技法而言有設色雙鉤,有墨筆寫意;就內容而言有幾竿玉立,有梧石相配;就尺幅而言有盈盈數尺,有鎮堂巨幅。其畫竹亦從王澹游處來,後上追文同。李衎編撰《竹譜詳錄》。該譜補戴凱之《竹譜》之缺憾,將畫與譜結合起來,細緻全面,並強調畫竹為圖,如瞻仰古賢哲儀像。可見李衎寫竹撰譜,不僅為自適吾意,更為傳竹君之盛德。《竹譜》的目標是指向哲學的。

明 徐渭 竹石圖軸

廣東省博物館藏

說到竹譜,吳鎮晚年曾作《墨竹譜》(《萬玉叢》)。20幅墨竹,有新篁、嫩枝、老乾、垂葉、雨竹、風竹、雪竹、坡地竹林、崖壁垂竹,每一幅都有題,題的內容多是他畫竹的心得,寫竹中有草意,草書中有竹搖曳的影姿。其為學踏實,於墨竹用心之極,正如其自言:寫竹之真,初以墨戲,然陶寫性情終勝別用心也

與吳鎮一樣「以山水掩竹名」的還有倪瓚。倪瓚的墨竹古淡天真,寥寥幾枝,卻有山林水汀之遙想。文同一脈便是他追學的典範。文同因「意有所不適」而畫竹,蘇軾因「畫以適吾意」而畫竹,倪瓚則道:「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所以他不講究形的似與非,「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以上三人寫墨竹的動機都是「不吐不快」,明清文人畫家亦多奉行此理。

原文作者:謝佳玲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2月刊《千載竹君—文同蘇軾影響下的文人墨竹》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顧平,借「逍遙山水」以自我抒嘯
作為普通人,如何鑒別佛造像來源自哪裡?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