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問企投家:國際公民教育家何梅:讓年輕人的夢想發光發熱
觀點拾貝
何梅
1)專業,精益求精,這是我們始終在秉承的信條。
2)應該給年輕人多一點選擇機會,讓他們的夢想發光發熱。
3)成為國際公民教育家是我的一個夢想,我正在努力踐行。
(以下內容約3177字,閱讀時間需要8分鐘)
壹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中國海外移民與留學的生意總是顯得令人垂涎欲滴,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留學生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同比增長11.74%。
「海龜」越來越不值錢,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市場玩家們紛紛跟進入局:傳統旅遊機構借用原有市場、渠道、資源,希望在留學移民領域分得一杯羹;眾信、攜程等互聯網「後起之秀」更是提前展開布局。
外聯出國,作為深耕海外移民、投資、教育領域的老牌機構,依託強大的專業團隊、權威的海外研究中心,憑藉人才、先發、規模三大優勢,成為業界領軍者,並已逐步發展為布局全球的跨國企業。
如何做到屹立不倒?外聯集團董事長何梅認為,「在自己的領域內能夠深耕,並作出一個高度來,這就能做成別人可能做不了的事。」
專業 專註 專心
艾問何梅:你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艾誠:留學、移民、海外投資,在當下中國可以說是很稀鬆平常的詞了,但可以想像在90年代還是很罕見的,為什麼想到從事這個領域?
何梅:不是每個故事都有很神奇的開端,最開始進入到移民這個領域,也是機緣巧合。出國留學在那個年代並非一件易事,當時家人因為留學的事情來請教我,我在這方面懂得多一些,了解得多一些,可以幫得到她。在助她實現了人生夢想以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到我,既有對我的信任,也有對未知的迷茫,在助力他們一步步完成夢想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應該在這個領域內駐足停留,以幫助更多的人。
艾誠:你說過一句話,「創業就是做別人不愛做的事情,但是要把別人不愛做的事情做到很好」,如何理解?
何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深耕,持之以恆,做出高度,就可以成就別人做不到的事。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詮釋。
艾誠: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你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何梅:專業,精益求精,這是我們始終在秉承的信條。
貳
除了外聯集團董事長,何梅還有另一個身份——超級天使投資人。
作為投資人,追求商業回報是應有之義。但在她看來,關注年輕人特質、為年輕人創造實現夢想的機會,是她與其他投資人的不同之處。
何梅創立關注家庭子女教育的自媒體平台「精英說」,為海外留學生活提供一手信息和權威資訊,採訪政商界知名人士、世界頂級名校教授與學生領袖;
為了解決留學生難以尋求實習就業機會的關鍵痛點,何梅充分發揮在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與當地主流社團、機構、高校中的影響力,打造的求職平台——職庫,為優秀雙語人才提供涵蓋有聯合國、四大諮詢公司、摩根斯坦利等名企的高端實習、培訓、就業機會,為中國留學生在中美職業發展提供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在不斷賦予年輕人機會的同時,何梅還孵化了「家長口袋」,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的智能在線教育平台,針對低齡家長,以擇校為切入口,以升學為服務場景,提供3-8歲思維訓練直播課程,有效地幫助家長解決擇校問題,緩解升學焦慮。
不論是「精英說」,或是「職庫」,抑或是「家長口袋」,何梅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做甩手掌柜,而是全程參與、內部孵化:找到相匹配的聯合創始人,再以大股東的形式參與經營,為他們提供辦公場地、資源、資金和建議。
「我要看年輕人的責任心,看他們做一件事情的毅力。每個項目都是我接觸了一段時間以後,在想法和認知達成統一之後,我們才會成為合伙人。」
賦能年輕人,讓夢想發光發熱
艾問何梅:如何成為超級天使投資人?
艾誠:移民或許是一個很好的事業,但你一直以聯合創始人和投資人的身份在深耕教育行業,為什麼?
何梅:我常說,移民是教育的解決方案之一。外聯經手的案例中,很多人移民的初衷是想給子女創造更好更多的教育機會。外聯雖然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可能,但如何把可能變成事實,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
很多同行的做法,是直接對接海外資源,但我還是不放心,我希望能夠給予他們的是更為專業的意見,是別人做不了的、或者是別人做得還不夠好的資源,所以我就想再開拓和嘗試一些新機會。
艾誠:在你的心目中,外聯所做的教育是什麼?
何梅:中國傳統文化所說的因材施教。教育的本質是公平,公平的前提是個性化,如何讓教育釋放每個孩子的天性,發揮他們的潛能,是我最關注的。
艾誠:你聽起來更像是一個伯樂,告訴更多的年輕人,你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和可能。
何梅:我是一個發掘者和連接者,我會找很多伯樂,讓每一個千里馬可以跟不同的伯樂進行交流,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平台上會有NASA的科學家,會有MIT的教授,我把他們稱之為「行業中的齊白石」。
艾誠:你計劃如何擴充教育的版圖?是通過孵化、投資來形成一個閉環嗎?
何梅:會有側重,現階段計劃是從升學的各個角度來切入,同時在就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兩個板塊來發力,圍繞這三部分打造教育的矩陣。
艾誠:作為企投家,在投資這個領域,你更像是一個超級天使投資人,不僅投資有商業回報追求的創業項目,也孵化出於公益目的的項目?
何梅:賦能年輕人是我始終在堅持的,我願意去挖掘年輕人的特質,他們有成為創始人的潛質,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我需要看他們是否有責任心,觀察他們是否有毅力,在與他們成為合伙人之前,通常我會先和他們接觸一段時間,做專業的交流和溝通,確定互相認可並達成共識。
前幾天我去了哈佛,認識了一個在做留學項目的女孩子,和她溝通之後,她對我孵化的一個社交平台非常感興趣,馬上就加入到這個項目中來。像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一直認為我們應該給年輕人多一點選擇機會,讓他們的夢想發光發熱。
叄
企業家也好,投資人也罷,何梅最關心的終究還是「教育」。
資本寒冬,教育行業卻能逆勢而上:資金持續注入,公司扎堆上市……除了教育具有「逆周期」特性,何梅坦誠,堅持教育的初衷是源自心底的熱愛:「我投教育,首先是因為自己喜歡。」
為改善教育公平,何梅創立藝術設計教育學院WeDesign,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全球化,打破藝術教育空間,讓更多有才華的藝術愛好者有機會接觸到世界級的藝術文化;為重塑未來音樂家的創造力,何梅創立音樂藝術教育平台WeMusic,意在重塑未來音樂家和菁英們的音樂教育,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社會服務精神和對藝術的自我表達,運用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頂尖師資團隊,提供線上一對一音樂教學,為不同年齡、不同地區的學生提供跟隨一流大師學習的機會。
與此同時,何梅還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交流,自2011年起,外聯連續7年參與舉辦投資美國高峰論壇,並攜手權威財經媒體《福布斯》三度推出國內權威的行業研究性報告,為中國投資人與海外項目方搭建有效的溝通平台,提供專業、有價值的前瞻觀察和策略指導。
她渴望做的,不僅僅是一名投資人或者企業家,甚至不僅僅是一名企投家,而是一位國際公民的教育家。
成為國際公民教育家是我的一個夢想
艾問何梅:怎麼理解企投家?
艾誠:吳曉波老師提出了一個企投家的概念,你怎麼理解?
何梅: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間,有他自己的經驗,但是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所以需要通過其他團隊去實現,所以他去投這個團隊,然後跟團隊一起去成長,對我來說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艾誠:大部分的企業家會把自己的投資業務做一個明顯的區隔,但是你卻是把很多想要實現的計劃和夢想,找到相匹配的聯合創始人,給他們提供資源、資金和建議,為什麼要這樣,不累嗎?
何梅:雖然會累一些,但更有價值、也是我更為看重的是資源的共享——圍繞主營業務和生態,共享資源。
艾誠:那你羨慕其他類型的企投家嗎?比如何伯權、衛哲?
何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如衛哲的模式是他看到成長中間的一個團隊或者一個跑道之後,去找千里馬,給這個團隊以支持。
對我而言,一開始團隊是不存在的,恰恰是因為我要去完成一個解決方案,需要找到最匹配的人,共同前進。在這個過程中間,我願意參與到項目的組建中來,這是兩種不一樣的模式。很多項目在我計劃要去執行的時候,並不是站在投資的立場上,評判它是不是很符合資本的觀點,而是判斷它本身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去做。
艾誠:對於想要成為企投家,但還沒有邁開投資步伐的朋友來講,一大難題是投什麼?你為什麼如此看好教育?
何梅:投資教育,首先是因為自己喜歡,也就是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愛。對於教育行業而言,它有一個逆周期的特性,不管是經濟好或者不好,教育都有比較穩定的市場需求。
艾誠:你不僅是一個投資人和企業家,更像是一個教育家?
何梅:成為國際公民教育家是我的一個夢想,我正在努力踐行。
艾誠:最後,對於想成為企投家的朋友,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何梅:以給予的姿態出發,帶著快樂的心態前行。就像我們企業的文化,「愛人如己,以己推人」。愛人如己,提醒我們要時刻關愛他人,站在別人的立場就會有更加強烈的感觸;以己推人,將助人實現夢想轉化成使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我相信在孤獨的創業道路上,我們可以攜手並進。
END
※艾問:賀建奎的四個「明知故犯」
※53歲的曹國偉與20歲的新浪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