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那些事兒!
糖尿病現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後,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殺手」。
國際糖尿病聯盟2017年的數據顯示,在20-79歲人群中,全球約有 4.25 億糖尿病患者。
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在20-79歲人群中,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約有1.144億。到2045年,預計這一數字將增至1.198億。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控制情況與血糖監測關係密切。然而,我國血糖監測卻不容樂觀。
相關調查顯示,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自我血糖監測比例僅20%~60%,接受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這一比例不足20%,且執行頻率較低,每月血糖監測不足4次的患者高達65.4%。
監測缺乏所導致的血糖不達標,成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傳統血糖監測方法下,糖尿病患者一天內需要經歷4-7次指尖采血,以了解自身血糖指標。
然而,指尖采血僅能反映某個時刻血糖指標,無法發現是否存在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
幸運的是,隨著血糖監測技術發展,一系列新型監測方法應運而生。
其中,動態葡萄糖監測(CGM)由於可了解患者血糖波動趨勢,在糖尿病管理中地位與日俱增。
CGM是指通過葡萄糖感應器,監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從而間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監測技術。
2014年,血糖監測領域又迎來一項重大革新。作為按需讀取式CGM的代表,新型持續葡萄糖監測系統——掃描式葡萄糖監測(FGM)在歐盟獲批上市。
據了解,該監測技術無需指血校準,只需要掃描就可以獲知即時葡萄糖值,並可提供14 天動態葡萄糖圖譜(AGP),備受臨床醫師和糖尿病患者廣泛關注。
FGM主要技術原理與傳統CGM相似,系統每15分鐘自動記錄一次葡萄糖值。
使用時,僅需將觸屏閱讀器置於感測器上方,即可獲取當前葡萄糖數據,並提供既往8小時及24小時的動態葡萄糖曲線。
此外,監測數據下載後系統軟體可生成數種報告,包括AGP(需要≥5 d的監測數據才能形成)、每日葡萄糖結果總結及葡萄糖波動趨勢等,為臨床醫師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蘋果型」身材更容易得心臟病?這可能是基因惹的禍
※注意!腦癱患者患抑鬱和焦慮風險較高
TAG:雲醫惠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