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美歐 「數據流通圈」 構想意味著什麼?

日美歐 「數據流通圈」 構想意味著什麼?

對於日本信息產業的觀察者來說,2018年12月19日的兩件事或許意味深長。

其一,是軟銀(SoftBank)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二,是日本政府提出一個日美歐 「數據流通圈」 構想。

筆者在上一篇隨筆(見

《客觀日本:

從歐姆龍的手錶式血壓計看日本的數據戰略

)里,談到日本設立 「數據流通推進協議會(簡稱DTA:Data Trading Alliance)」 與 「官民數據活用共通平台協會(簡稱DPC:Data Platform Consortium)」,並且在國家層面建立促進數據流通機制的戰略。所以,日美歐數據流通圈的構想並不意外。但是,這個構想冠以 「日美歐」三個字就有點不同尋常了。

上文提到在數據(尤其是個人信息數據)流通領域,歐洲與日本沒有類似美國的GAFA,或者中國的BAT那樣的龍頭企業,處境比較尷尬。但是,相對於歐洲是由許多小國構成,日本有一億三千萬人口,其國民產值居世界第三,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經濟體。因此,在數據經濟領域圖謀與其體量相稱的地位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在數據流通領域,各國的戰略考量並非一致。歐洲出於歷史原因,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非常嚴格。2018年5月出台的《EU一般數據保護規則(GDPR)》,嚴禁將在歐盟採集的個人信息數據未經本人同意就拿到歐盟以外。如若違反該法規,則會被處以最高達2000萬歐元或者該企業全球營業額之4%的巨額罰款。這個法規不僅針對GAFA與BAT這樣的巨大企業,許多活躍在歐盟的日本企業也一樣會受其規制。

考慮到日本在2017年改訂了《個人情報保護法》,歐洲委員會在2018/9/5同意作為例外,考慮允許日本企業將其在歐盟內採集的人個信息數據帶到日本,讓日本企業暫時鬆了一口氣。

客觀地說,美國企業是受GDPR法規影響最大的群體。據報道,在2018/8/27有1200多家美國新聞網站不能被歐盟居住著者閱覽。GDPR法規出台之前,美歐之間有一個相互尊重通信隱私的君子協定,所以,美國企業在歐洲的個人數據採集是不受限制的。後來,因為2013年原CIA職員斯諾登的暴料,歐盟取消了這個君子協定,醞釀並頒發了這個GDPR法規。

美國因為各個州的法規有差異,以及企業界的公關活動,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日本能聚合美歐,實現日美歐「數據流通圈」的話,則對日本信息產業界來說是一個利好的因素。


然而,要實現日美歐 「數據流通圈」,不僅要有法規的對接,還要有一系列標準規範的制訂。以前有句話叫,「一流企業搞標準」。這或許是日本業界加大對數據標準化力度的動力。

與政府呼應的是民間企業向數據流通業的轉向。軟銀作為日本IT行業的改革者,向來是時代的弄潮兒。這家以超低價格為武器,佔據日本通信業三分天下的巨人,正在尋求向數據服務業轉型。據稱,軟銀決定將其通信部門40%的職員轉向人工智慧領域,與美國的Uber以及中國的滴滴出行成立合資公司。

在這樣的背景下,軟銀的上市是一個分水嶺,它的走向某種意義上可以觀察市場對這一轉型的評價。嚴峻的是軟銀上市的第一天其股價下跌15%。顯然,市場對其前景並不太樂觀。究其原因,或許與當前國際政治經濟走向有關。軟銀宣布與華為切割,這樣的話,不僅其5G業務的布局要重新考慮,已經投入運營的4G基地局設備也要更換,這對其來說是一筆沉重的投資負擔。

在個人信息與人工智慧被廣泛應用的新時代,得數據者得天下。日本的這個日美歐 「數據流通圈」 構想,能不能實現,對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會產生怎樣的衝擊,還需繼續觀察。

供稿 戴維
編輯修改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請為年輕人提供施展才能的研究環境
重粒子線癌症治療報告會在東京舉行,公開死亡率和副作用等數據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