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特徵一眼就會被看出是獨生子女?
文 / 河童
「你是獨生子女嗎?」
「你怎麼知道的!」
對於一個人的獨生子女氣質和性格特點,我似乎有種特殊的第六感可以幫助我辨別出來。
出生循序和性別的秘密
關於出生順序和性別序列的描述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絕對會表現出怎樣,只是意味著大多數出生順序和性別序列相同的人在通常情況下可能具有某種相同的性格特徵。但這些特徵也不是必然的。
在剛剛組建家庭的時候,只有伴侶相互影響,所以還沒有衍生出複雜的家庭關係。就像所有複雜的三角關係一樣,當孩子出現,家庭也形成了複雜的「三角關係」。孩子有自己看待家庭的角度,這和家長看待家庭關係是不一樣的,因為孩子處在被動的一端,只能依賴家長的給予。
其中,媽媽給予嬰兒大部分的是照顧,因為這是她的職責。逐漸地,三個人發展出非常明確的「給予和接收」的關係和行為模式。家長的矛盾可能因孩子而生,而孩子的行為也影響家庭,同時父母也受出生順序的影響。
與其他類型的子女相比,這種出生順序影響又對獨生子女造成的影響最大。獨生子一般具有父親的性格特點,獨生女則與母親的性格特點相似。如果這裡的父親還是一個長子,那麼這個獨生子的性格可能是長子和獨生子性格的混合。
其實獨生子女的性格和長子、長女的性格有相似之處,因為長子、長女也曾經擁有一段獨生子女的時光。如果在多子女家庭,與其他孩子年齡相距很遠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獨生子女,因為他們的童年獲得了家人的主要關注。不過,只有當獨生子女遇到困難或壓力時,獨有的性格特點才會顯示出來。獨生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往往比長子和長女更強,性格也更加從容隨和,而且不喜歡控制別人,不過他們也不十分厭惡權威。當他們需要幫助時,也會欣然接受別人提供的幫助。
獨生子女對自己的人生期望很高。他們在學校中往往表現出色,畢業後也努力工作。他們甚至會成為「完美主義者」。實際上,他們一般都會很成功。在大許多數學算術測試里,他們的分數總體上會高於其他類型的子女。獨生女常常精明能幹,但可能需要在和諧氛圍的單位獨立工作,或者為一名慈祥、年長的男性上司工作。
獨生子與長子類似,常常會在事業上取得比較高的成就。通常情況下,他希望自己工作的環境可以有效地展示和炫耀所取得的成就,就像幼年時父母在家裡炫耀他的成就一樣。他們年幼時可能不知道怎麼和同齡兒童建立親密的友誼。他們常常觀察自己的爸爸媽媽,意識到男人和女人是怎麼聯繫到一起的,以及他們是怎麼相處的。
獨生子的人際相處
幼兒園一般是獨生子女第一次與其他孩子打交道的地方。在這裡,他們意識到成人的關注是需要努力爭取的。不過,他們傾向於通過和老師或其他成人建立穩固的關係來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所以,他們小時候就像個「小大人」,很早就開始與成人進行交談。
在校園,他們常被其他孩子認為是熱心幫忙卻讓人厭煩、自我為中心的人,或是教師的「寵兒」。這是因為他們和父母相處的時間遠勝於和其他孩子相處的時間,而且他們的交往技巧也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甚至有些時候,即使他們和家長交流時,他們也會想像面對其中一位家長,另一方會怎麼想、怎麼做。比如,把自己帶入爸爸的角色去和媽媽說話。可能由於這種限制,獨生子女在和同齡人交流時,感覺不得不把自己的所有分享給別人,真正保留給自己的可能很少。
長大成人之後,他們在婚姻和同居關係中可能也不還是知道怎麼處理自己與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現在看來,這不只是獨生子女的問題了,也是家庭的性教育問題)。他們沒有經歷過日常生活中別人情緒的起起落落,所以難以接受和理解別人情緒的正常變化。他們不善於和複雜的人性打交道,也許獨處時才會感到最舒服。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喜歡和別人相處和不喜歡加入集體組織,只不過他們更習慣於獨處。
他們的語言技能十分發達,但成年之後往往喜歡保持沉默。雖然他們會花一定的時間才能學會如何跟別人交往,但他們大多都能適應這種情況,並做出恰當的調整。重要的是,由於他們常常在長輩(有較高權威的人)的指導和保護之下生活,他們竭力地想認清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所以他們可能會承擔起引領的角色,尤其和一些有較高權威的人聯繫到一起的時候。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下意識地衡量自己與別人的優越程度。
獨生子的家庭地位
獨生子女通常是家裡的「王子」、「公主」。在大多數家庭中,獨生子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源源不斷的讚揚、鼓勵和同情,可能讓他們覺得整個世界都必須奉承他們,所以他們容易把別人的讚揚看成理所當然的。
他們一般不願意勞心費力去幫助別人,除非他們自願,或者是舉手之勞。他也許會吸引別人接近,卻只喜歡獨處。獨生女一生中因為父母保護過度,所以她成年之後希望朋友和丈夫給予同樣的關心和愛護,常渴望被別人(尤其是男性)肯定和仰慕。如果別人不這樣對待她,她就會感到很受傷,所以在愛情里她喜歡反覆考驗對方是否愛自己。
她能夠理解和她很相似的人。她時而成熟,時而幼稚。她的丈夫(她們常自主擇偶)一定是個隨和、靈活、好脾氣的男性。
家庭關係出生順序對我們性格有一定的影響,但我們要必須明白兩點。一是這些共性始終是基於獨立的家庭得出來的,而每個家庭都是複雜的。二是了解我們自己的性格、思考自己的家庭的目的不是為了對號入座,而是為了明白自己性格里可能存在的弱點,減少對互相的、自己的傷害,從而為將來組建家庭做好準備、為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做努力。
Reference
1、《超越原生家庭》羅納德·理查森 Ronald W. Richardson
2、《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阿德勒·阿爾弗雷德
3、《孩子:挑戰》德雷克斯
4、Walter Toman, Family Constellation: Its Effects 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Behavior.
—— 今日作者 ——
河童
▼
-配圖- 來源於網路
-編輯- 梁嘉怡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
「你是獨生子女嗎?」
文章版權歸原創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