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雪橇」成戰場活靶子,17萬蘇軍死於蘇芬戰爭
蘇聯和芬蘭在二戰期間曾發生過一場短暫、但是足夠血腥的戰爭。在這場發生在冬季的戰爭前,雖然蘇軍宣稱做了充分準備,但結果卻是然並軟,這場戰爭對蘇聯來說簡直堪稱災難。
蘇聯的準備工作有多糟糕,從裝甲雪橇這種設計特別拙劣的武器就可看出。從本質上講,這種武器就是在一對滑雪板上支撐了一塊金屬盾牌。蘇聯指揮官們希望這種武器,可以在缺少坦克和炮兵支援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起到保護步兵的作用。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失敗的設計,很多年輕官兵因此而白白喪生。
使用裝機雪橇的蘇軍士兵
有關蘇芬冬季戰爭的優秀書籍非常多,但是大衛·坎貝爾的新書《芬蘭士兵對抗蘇聯士兵》尤其出色,這本書很好的解釋了芬蘭軍隊為什麼能夠戰勝蘇聯軍隊。這場戰爭從1939年11月30日持續到1940年3月12日,105天的時間裡,大約有2.7萬名芬蘭人和不少於17萬蘇聯人喪生。
坎貝爾寫道:「1917年以前,芬蘭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希望芬蘭能夠重回它的控制之下。」但在芬蘭不願就範後,斯大林命令他的軍隊開始進攻。
蘇芬戰爭中的芬蘭軍隊
戰爭從一開始便超出所有人的預期。芬蘭軍隊雖然只有33.7萬,但顯然他們更加適應在積雪覆蓋的森林中作戰,不僅能夠利用雪橇和馴鹿拉著的補給車快速前進,同時,隱藏在森林中的炮兵及時提供火力支援。相反,160萬的蘇聯軍隊並沒有受過類似的訓練,並缺少必要的雪地作戰裝備。
林海雪原中作戰的芬軍士兵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軍隊已開始向快速機動、機械化、聯合作戰方向轉型,但頻繁的政治清洗運動扼殺了這一軍事思想。坎貝爾引用歷史學家瑪麗·哈貝克的話寫道:「到了冬季戰爭的時候,蘇軍作戰已經回到了這樣一種方式:贏得現代戰爭的正確方法是大量步兵緩慢而有條理地前進,並得到炮兵、飛機和坦克的密切支持,在這過程中他們的炮兵、飛機和坦克將只起到移動盾牌的作用。」
利用雪橇快速機動的芬蘭軍隊
可問題是,芬蘭的地理環境並不允許蘇聯展開大規模炮戰和坦克作戰。此時,為了掩護步兵,蘇聯軍隊緊急為士兵配備了「步兵坦克」,也就是裝甲滑雪雪橇。之所以稱之為「坦克」,是因為該裝甲雪橇在滑雪板上安裝了一塊12毫米厚的裝甲,整個結構加起來重量超過80公斤。
蘇聯的指揮官堅信,有了這些裝甲的保護,他們能夠很輕鬆的包圍並打敗芬蘭軍隊。可是裝甲雪橇在戰爭中的表現很糟糕,沉重的「步兵坦克」會陷入雪中一英尺深,造成移動不便以及觀察視野受限,很多年輕的士兵在沒有看到敵人之前就被殺死。
蘇軍B-4重炮
在這次恥辱的失敗後,蘇聯軍隊最終調整了軍事思想。1940年3月,芬蘭同意了將部分領土割讓給蘇聯,而裝甲雪橇將永遠是蘇芬戰爭中蘇軍能力欠缺的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