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潘如華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山水專業碩士研究生,後進修於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山水工作室。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理事。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潘如華的山水情懷與中和之美

文/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在中國藝術歷史上,眾多大師或放浪形骸之外,或俯仰宇宙之間。放浪形骸,是超然物外的洒脫姿態;俯仰宇宙,則是胸懷天下的濟世情懷。雖然我們一直以為藝術更屬於「道家」的哲學範疇,但每一個大藝術家卻都藏著一顆滾燙的「儒家」的心。也可以說,對中國傳統藝術而言,都是「內於儒而外於道」的。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潘如華是一位年輕畫家,在他身上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這種藝術傳統的延續性,難能可貴。通過潘如華的作品,我們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出他「儒道相濟」的山水情懷。

對於儒家來說,我們或許以為其對藝術的要求不高。但觀之於孔子的話,我們可以知道藝術在儒家學問中重要位置。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孔子說:「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子所說的「藝」,是「禮、樂、射、御、書、數」之「六藝」。孔子認為君子要體現其真才美行,需要先「游泳在藝上」。「六藝」之中雖無繪畫,但書畫同源。所以,作為一個畫家,其作品與技藝能體現其「君子之德」。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潘如華近期的山水畫創作大致有兩個系列,一個是《皇天厚土》系列,另一個系列是《水墨煥彩》系列。

《皇天厚土》系列體現了潘如華作為一個青年畫家的「儒家濟世」情懷。《周書》云:「告於皇天后土。」皇天后土就是天地神祇。周武王把自己的功業向天地神祇彙報,以求福佑天下蒼生。這體現的是後來儒家的胸懷乾坤,心念百姓的濟世情懷。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水墨煥彩》系列,則重點體現了潘如華「超脫物外」的道家追求。此系列,潘如華造化大美而不言,水墨自然煥發出其充盈生命力的光彩。王維有詩云:「木末芙蓉花」「紛紛開且落」。此之謂也。這是一種空寂之境,作者完全融入自然之中,物我不分,物我兩忘,表現了畫家內心與自然高度合一的超然意境。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由《皇天厚土》到《水墨煥彩》是一種從積極面向功業,向超然關照內心的轉換。這種轉換是「儒道」之間的自由切換,是外物與內心之間的平衡與中和。顯然,潘如華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在繪畫世界中,找到了「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對「士君子」的要求。作為一個畫家,其實也是如此。當我們通達之時,一顆「濟世之心」便會油然放出。而當我們孤窮的時候,我們便把這顆心隱藏於「山水之間」,獲取心靈上的些許慰藉。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古人云:「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升騰、功成都是儒家濟世的追求,退步則是遠離塵囂俗務,歸隱山林之間,清凈之地,這是道家「清靜無為」的主張。潘如華的這兩個系列正是遊走於儒道之間,體現的是「儒道相濟」的畫家情懷。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大道無形,藝無止境。潘如華的系列作品雖然體現了「儒道相濟」的哲理、「中和之美」的境地,但兩者皆是其階段性探索,有待深入。作為他的老師,我希望他在繪畫生涯中不斷進步,作品在哲理、意境以及技法上不斷進步,直至臻於完善。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盧禹舜先生點評潘如華:儒道相濟 中和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