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天小米員工能套現致富了,股價跌太多怎麼辦?雷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今天小米員工能套現致富了,股價跌太多怎麼辦?雷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


1月9日,是小米集團上市半年的日子,也是公司員工股以及早期投資者股份的解禁日期。

科技圈的「勞模」雷軍,最近感冒了。

昨日(1月8日),雷軍連發7條微博,為即將到來的發布會造勢。下午4點47分,他說:「這次Redmi發布會,市場部同學還是希望我出面來講……只是我有些感冒,咋辦?」

不少網友留言替他支招,評論區一度充滿歡樂的空氣。殊不知,小米的股價其實也正「感染風寒」。

在雷軍發這條微博幾十分鐘之前,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收跌7.5%,報11.10港元/股,創上市以來新低,相比發行價下滑了35%。

頹勢似乎還在延續。今日(1月9日)開盤,小米集團股價低開5.4%,報10.5港元/股,再創上市新低。而隨著交易的進行,跌幅逐漸收窄,一度僅下跌0.18%。截至上午收盤,跌幅為2.88%,報10.78港元/股。

原因可能在於,感冒中的雷軍宣布了一個「感動」投資者的決定……



小米天量解禁潮來襲


雷軍等控股股東承諾一年不賣股 

1月9日,是小米集團上市半年的日子,也是公司員工股以及早期投資者股份的解禁日期。據彭博估算,解禁數量將超過30億股,相當於已發行股票的約19%。

在2018年7月8日(即上市前一天),雷軍在公開信中稱:「截至今天,我們一共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期權,IPO後大家將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福報。」

他還說:「巨大的成功同樣屬於一路上信任小米、支持小米的投資者。比如,最早期的VC,第一筆500萬美元投資,今天的回報高達866倍。」

據此前小米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上市前小米曾進行9輪融資。據媒體報道,啟明創投、IDG資本、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等投資機構擁有小米近三成股份,且入股成本價較招股價17元折讓17%至99.9%不等,獲利空間巨大。

來源:國金證券研報

因此有觀點稱,即便目前小米股價低迷,小米上市前投資者及員工憑藉極低的入股成本,沽貨仍能獲利甚豐。故不排除有零星股東解禁即沽貨,令股價短期或持續受壓。

另一方面,1月8日,摩根大通發布報告表示,調低對小米集團投資評級,由原來「增持」 降至「中性」 ,將對其今年底目標價由原來18港元降至10.5港元。

受兩則消息影響,昨日小米股價午後跳水,收盤價11.1港元/股,錄得上市以來新低。

為提振投資者情緒,雷軍默默放了個大招。

今日盤前,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出於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持有的所有股票,繼續鎖定365天,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CFO周受資亦做出同樣的承諾。

招股書顯示,雷軍在小米集團的持股比例為31.41%,其通過AB股雙重股權架構表決權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公告還稱,只有雷軍在上市前獲得的不超過6.39億B類股(激勵股份),可以用於捐贈給慈善機構等慈善用途。這是2018年4月2日董事會認可雷軍對公司貢獻而授予的,占當時公司總股本的2%。

有媒體指出,公開資料顯示,港股上市公司中,除小米外,並無已到解禁期的大股東做出過類似承諾的記錄。不過每經小編注意到,這一招在A股倒是不乏先例。

來源:中國證券網報道截圖



小米股價為何屢創新低?

雖然上市後連續兩個季度業績均表現出色,但小米的股價除了上市初期漲了一波,半年來幾乎一路震蕩下滑,長期停留在發行價以下。這是為什麼?

36氪作者梁風認為,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除了市場環境逆風、港股大勢不振外,小米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沒有得到廣泛認可也是重要因素。


從其營收結構來看,小米更像硬體公司而非互聯網公司,其互聯網服務營收不到10%,買方不會給小米期望的互聯網公司估值。

隨著小米股價的下滑,小米市盈率逐漸拉低到跟硬體公司一樣的水準,目前市盈率為19.43。按照摩根大通的目標價,相當於預測小米2020財年16倍市盈率。做個類比,蘋果目前市盈率為11.79,聯想為15.80,英特爾為13.65。

此外,小米所處的智能機行業,前景也不容樂觀。據IDC此前發布的報告,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3.552億台,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0%,這也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第六個季度同比下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 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4.14億部,同比下降15.6%。其中,4G手機3.91億部,同比下降15.3%。

值得注意的是,Counterpoint發布的2018年Q3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報告顯示,小米在當季的國際市場出貨量漲幅為83%,但在中國市場下跌了16%。

前述摩根大通的報告認為,小米旗下智能手機的海外業務正如期推展,特別是西歐地區市佔率提升強勁,但預計被內地需求疲軟所抵銷,且隨著三星對中價機進取性的策略,預計小米旗下印度市場有下行風險。預估2019年小米將再迎來艱難的一年,市場佔有率恐難再提升。

而在國內市場的瓶頸很難突破的情況下,小米選擇了「曲線救國」——發力智能家居市場。

去年9月,雷軍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人類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的新時代,小米布局人工智慧的突破口在IoT領域(物聯網)。

而在去年11月下旬的MIDC 2018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小米IoT平台部總經理范典宣布,小米已與來自瑞典的家居公司宜家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宜家全系智能照明產品將接入小米IoT平台。雙方合作後,宜家全系智能照明產品將接入小米IoT,從而實現宜家智能照明產品與小米IoT智能設備之間的場景聯動。

隨後,小米又宣布與TCL達成合作。

1月6日,小米在二級市場購入6516.88萬股TCL股份。小米方面表示,大家電業務自2018年來成為了公司新的增長點。小米和TCL在業務上體現出極強互補性,與TCL的合作將加強小米的供應鏈和代工資源,為小米進軍家電市場提供強大的援助;而小米的互聯網打法加上TCL的供應鏈實力,將會給家電業帶來更多的創新與活力。

「全天候科技」認為,面對國內手機市場的寒冬,在發力國外市場的同時小米也在加緊國內家電市場的拓展,只是不知未來的路前途幾何。

值得玩味的是,在1月8日發的最後一條微博里,雷軍引用了他很喜歡的一句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的死因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