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構思奇妙的一首詩,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嘆服
陽春三月的江南,草色青青,繁花似錦。行人穿街走巷,絲毫不在意細雨飄飄,雨霧濛濛。蝴蝶飛舞在溪邊灘頭,春風習習,綠樹蔥蘢。遊客流連於湖邊春柳,嫩枝隨風飄蕩,翠色醉人。唐代一位才子徜徉於初春時節,看見鶯歌燕舞,不由頓生靈感,創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優秀作品。
鶯梭
宋代: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南宋詩人劉克莊誕生之年,距徽、欽二帝被俘、北宋覆亡的靖康二年已達六十年之久,此時的洛陽早已淪陷於金人。詩人把想像中的洛陽寫得很美,意在使南宋王朝勵精圖治,收復失去的美好河山。
詩人抓住「梭」字,藉助於聯想,由此及彼,命意剪材,托物抒懷。首句「擲柳遷喬太有情」,描繪鶯飛之狀。陽春三月,黃鶯懷著無限的情思,飛翔在綠柳紅花間,穿梭於藍天白雲中,忽兒把絲絲垂柳拋在後邊,忽而飛上高高的喬木之巔。
《詩經·小雅·伐木》篇有「出於幽谷,遷於喬木」的句子,後人遂有喬遷一詞。詩人由黃鶯在林中越東渡西,飛上翔下,行動輕盈捷快,想到了織女織布時飛動的梭子。明明是女子有情於景物,偏偏說鶯兒有情於人,移情於物,而且著一「太」字,表示情感的深度。
作者由「梭」聯想到「交交時作弄機聲」,使恬靜的畫面有了音響效果。黃鶯「交交」而鳴的啼叫聲,和織機織布的聲音是那麼相似。詩人進一步聯想,彷彿也在提示大家,既然織女能織出千姿百態的綾羅錦緞,那些萬紫千紅的洛陽春景,也是由黃鶯織成的。
詩的三四兩句即由此設問:「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三月的洛陽花開似錦,牡丹尤其嬌艷,綠柳青山,秀麗明媚,不知這些黃鶯耗費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陽的河山織得這般美好?
鶯織河山,構想奇妙,既把黃鶯飛翔的神態寫得維妙維肖,並且將其人格化,真是匪夷所思,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嘆服。
短短的四句詩,「擲柳遷喬」、「弄機聲」、「錦」、「織」,句句明含暗含「梭」字,緊扣詩題。三、四兩句雖發議論,但是真情寓真景,自然流暢,顯得輕鬆,也恰到好處。
整首詩反映了作者對美麗春光的讚歎與愛惜,也含蓄地批評了南宋王朝對淪陷區大好河山的漠然無情。詩人生動地描寫了黃鶯的各種動作,沒有誇張的修辭手段,只是直白的語言,卻通過精巧的構思折服了讀者。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