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方數據發出不尋常信號:2019年第一件大事,警惕通縮風險

官方數據發出不尋常信號:2019年第一件大事,警惕通縮風險

智谷趨勢(ID:zgtrend)| 路口大爺

眼看央行放水,不少人兩眼放直,擔憂通脹再起,但當下的局面顯然並非如此。

越來越多的經濟數據指向了相反的信號——通縮。

在現在的形勢下,不管是對普通人還是對中國經濟大局,通縮遠遠比通脹更不受歡迎。

01

近來,各項經濟指標接連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現在又多了兩項。

1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個月數據顯示: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返回「1字頭」,同比漲幅從2.2%跌至1.9%,創6個月新低。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跌入「0時代」,同比漲幅從2.7%跌至0.9%,創2年新低;

兩大指數漲幅收窄的速度令人意外。具體而言, CPI的同比回落主要是因油價暴跌,直接將交通和通信項拖入負增長,-0.7%;而PPI因油價、黑色金屬冶煉的價格下跌,環比出現45月以來最大跌幅,-1%。

這些跡象都在強化一個必須警惕的趨勢:通縮預期正在抬頭。

02

多數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通貨緊縮很陌生,反倒是對央行一輪輪放水帶來的通貨膨脹更害怕。

通脹在一天天地提醒你,你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今天不買,明天就不止這個數。今天不敢舉債加槓桿賺錢,明天可能就會跑輸通脹。很多時候,我們存在銀行的儲蓄,就因為通脹而變成實際上的負利率。

現在,形勢已發生了變化,中國的工業通縮預期升溫。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顯示工業產品的出廠價格快速下降,表面上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帶來,但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當前工業運行中的需求不足。

12月官方的製造業指數已經發出了不容忽視的信號——PMI跌破50%的榮枯線,創34個月新低。其中,新增出口訂單這個領先指標還在進一步下探,這意味著什麼?

這說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出口有了反饋。

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走勢也在印證國內內需不足的事實。

不過,今年CPI有非洲豬瘟和油價的不確定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CPI會大概率保持在2%左右。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壓力比CPI大得多。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預測,PPI會持續下行,由於商品價格傳導到PPI需要一定時間,2019年PPI極大可能會在1季度-2季度期間走入負增長。油價在開年以來有所反彈,但全球經濟一日不能復甦,大宗商品就得承壓價格下跌,進而導致PPI下行。

通縮,正從想像回歸到現實中。它通常意味著供過於求,物價下跌,貨幣的購買力上升。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能都覺得通脹率肯定是越低越好,但實際真的如此?

03

生活在通縮中意味著什麼?

我們可以看看在通縮中掙扎了長達二十年的日本。一位生活在日本的知乎網友分享了一個片段:日本一新聞節目曾在超市裡隨機採訪一位買菜的家庭主婦,問她物價下降了怎麼看,這位主婦回答 「肯定不好啊。」

這可能會讓很多中國百姓大感意外,物價下降不好嗎?這位日本主婦解釋:

「東西價格下降,公司利潤就會變薄,公司效益不好會影響到我們家庭收入。」

企業的盈利被壓縮,到迫不得已的時候,企業只能裁員、降薪。所以,勞動者的收入會常年不變,或者越來越低,甚至擔心一覺醒來工作就丟了,從而抵消掉物價下降帶來的增收。

一旦形成通縮預期,經濟就會受到影響。

消費者會攥緊手裡的錢,因為這個時候消費只會一買就虧,今天花100塊錢買的風扇明天只需要花90塊,你還敢買大件商品嗎?

在大通脹的時候,大家會因為對貨幣貶值的恐慌,而產生恐慌性的消費,去搶購東西,恨不得一秒花光。在通縮的時候,大家反而不敢花錢,道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由於商品需求難振,會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艱難。投資活動也會消退,企業信用違約風險居高,本來應該注入到生產活動中的資本都湧向了低風險資產,進一步打擊企業的融資。

所有人都感覺到掙錢越來越難,形成環環相扣的經濟生活。

這個時候,普通人會怎麼做?

大部分資產價值下跌,手裡的現金越來越值錢,不借債才是最聰明的做法,而負債的,會過得很痛苦。

以上,就是過去二十年,日本不堪的經濟真相。

按照備受投資者推崇的 「美林時鐘」,經濟進入通縮、衰退、蕭條之時,債券為王,現金次之。

(前段時間中國國債走出陡峭的牛市行情,懂的人懂)

04

為什麼央行在放水,經濟卻存在通縮風險?

實際上並不矛盾。中國經濟靠債務融資為主,在貿易順差正在逐步減少、房地產投資大幅放緩、消費短期內也難以大刺激下,通縮會進一步急劇償債的壓力,兩者相互強化,形成「債務-通縮」的惡性循環。正是因為通縮風險的存在,給貨幣的擴張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央行希望能把水引導進實體經濟,刺激民間的投資生產活動。定向降准一次又一次,貨幣工具箱里再添特麻辣粉(TMLF),民企紓困政策密集出台,銀行也積極響應,多家大型國有銀行已經下調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低到幾乎無法覆蓋銀行資本金和違約風險的水平,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社融增速同比仍然在繼續下行,M2拉不上來。央行放出的水泡在銀行間,因為市場借貸需求不太大,市場也沒有太多好項目能讓銀行投資。

流動性陷阱面前,貨幣政策沒有發揮出百分之一百的功效。2019年第一季度,下行動能還沒有根本性消除。

接下來,中國會怎麼做?

財政上馬。

前段時間,對決策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者余永定說過,現在中國一要維持較高增速,二要提升通脹:

「可以粗略算一筆賬,當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3%,通脹為2%左右,假設基礎財政赤字4%,而經濟增長為6%,那麼國債對GDP比的極限值是80%,與其他國家比還是不錯的。如果通脹率能上升到3%,且經濟增速能保持在6.5%,那麼國債對GDP比的極限值就進一步降至60%的水平,這種負債率完全不成問題。」

現在,中國的宏觀政策又一次發生大轉向,貨幣財政雙擴張。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一季度看貨幣政策,而財政政策發力可能要等到兩會財政預算敲定後的2季度,主要是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增加基建投資,以及減稅降費。

比起結構性改革,我們似乎更依賴擴張性的宏觀政策。

感謝關注智谷趨勢(微信ID:zgtrend)。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贊表示鼓勵哦。

如果你仍經歷著早九晚五人累錢少,

來這裡,有你財富進階的終極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離婚離出個女首富?曆數近十年政商屆十次離婚大事件
這可能是歐洲離分裂最近的時刻:「黃背心」運動衝出法國,義大利危急,德國危急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