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海外迴流已是常態:民藏信心快動搖了

海外迴流已是常態:民藏信心快動搖了

國寶在民間,為什麼不信?

總有人試圖搞清楚:目前哪類古董瓷器最搶手?

琢磨這件事的人,很少行家,大多是一幫互聯網一代崛起的新富群體,高富帥,有文化。他們進入到中國古董市場,有些是為了賺錢,有的是出於一種民族主義感情。

其實,中國新一代有錢人關注古董,更多反映出他們對歷史的重新認識,以及與過去的文化重新建立聯繫的渴望。

三十多年前,西方拍賣行中的熱門中國古董,主要包括:上古(主要指夏、商、周三朝)的青銅器、唐代的陶器(主要指唐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窯瓷器和明初的青花瓷等。

但現在市場有了比較大的變化,歐美藏家對於中國古董的欣賞口味變化不大,反而是亞洲市場風向變動劇烈,比如在香港佳士得、蘇富比等大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會上,你已很少能看到青銅器或唐代陶器的影子。

相關專家分析認為:注重傳統的中國有錢人,似乎不願意首先接觸上古的文物,因為它們大多是從墳墓中挖出來的,暗示著先人的遺體已經受到打擾。

以北京為核心的內地市場上,甚至對於元朝或明初的瓷器也不很感興趣,因為它們的形狀和相對拙樸的器型,與互聯網時代的審美潮流相差太過懸殊。精美、炫目的清三代彩瓷,依然有最大的受眾市場。

互聯網思維有一個風口理論,現在幾乎已經臭大街了,大意是說:一個人成功的關鍵,需要先找到一個趨勢,提早站在那裡,等時機到了,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閉著眼睛就能賺錢......

但是,古董收藏圈沒有風口,只有硬知識,再加上個人品位和眼光。浮華總會被吹走,留下來的才是永恆。

迴流文物,這麼多年了,始終是熱門題材。它是停留時間比較長的浮華呢?還是永恆......

我們分析一下這裡面的情感因素:

中國人從西方收藏家手中買回古董,有一種重新獲得傳家寶的感覺,因為它們多是中國國力較弱時被外國人擄去的。皇家印記則更能代表古董的價值,它表明古董曾得到皇室專家的鑒定,具有權威性。

根據我的觀察:有錢的收藏者們,似乎都熱衷在海外淘中國古董。

任何收藏都不應是盲目的,要有明確的目的和目標,尤其是那些唯一、不可複製的孤本。

不光只淘古瓷器了,高古的概念似乎慢慢在受到關注。

身邊就有一位尤其偏愛收藏石造像的,他眼光不錯,找這個門類最好的東西收,比如最具價值的就是從北魏、北齊發端的石刻造像。他的動機和理由並不複雜:淘古董要和外國人搶,這些流散於海外的中國古董,你不買,外國人就要買。

這裡面還有一個財力大小的問題,雞賊的收藏者往往會精心選擇收藏品類:既不能讓存款餘額傷筋動骨,又不能讓自己品味顯得掉價,於是,文人的用品越來越熱。

比如:花大錢收一件紅木案子,和花小錢買一個黃花梨筆筒,似乎收藏效果差不多......

現在就說說筆筒的收藏:

凡是心儀中國古代文化的人,意識里總希望自己的案頭能擺放一個筆筒。

古代文人書房中的傢具,尤其是明代文人書房中,傢具風格都是簡素的,基本上不雕花。簡素並不意味著簡單。越是簡素,越能體現高雅和有文化——全部體現在對於細節的推敲上。

很多人在古玩市場、地攤上都見過筆筒,很常見的一個物件,同樣蘊含著諸多玄機。

比起床櫃、桌椅、几案等傢具,一個小小的筆筒似乎很不起眼,但它也凝結著中國古代傢具所蘊含的全部哲學思想,包含著很多人文氣息,細節處甚至令人嘆為觀止。鑒賞筆筒也幾乎全在於對細節的掌控上:

光素

純審美上,很多人並不太喜歡雕花筆筒,對於光素類型的筆筒情有獨鍾。因為這樣的筆筒顯得很光潤。尤其黃花梨材質為佳——特別溫潤,顏色接近於亞洲人的膚色,紋理清晰、舒展,整體感覺行雲流水。

這樣光素的黃花梨筆筒,看起來不壓迫你,當你坐在書桌前思考問題、寫作時,擺在眼前的筆筒不會齜牙咧嘴般破壞你的思路,最適合放在文人的書房中。

曲線

現在很多新仿的筆筒,在行家看來:根本不是筆筒,全像痰盂或者線軲轆。你會對它產生不敬,可以往裡面扔各種東西甚至垃圾。

古代的筆筒不是這樣,在親近你的同時,也會讓你產生敬畏。

老筆筒外觀上並非正規的圓柱體,兩側線條是微凹進去的曲線形狀,而且上沿比下埠徑略大,相差也就是一毫米左右。

側麵線條中,最凹進去的點在1/3處或者2/5處,要不或在0.618處,也就是說:一定處在黃金分割點上。如果凹進點在1/2處,那就不是筆筒了,是線軲轆。

請注意,老筆筒最底部線條一定是垂直於桌面的。如果是我們想像中的外撇站立之勢,這個筆筒就成為痰盂了。

這裡體現出的是一種古代儒家思想:雖然我服務於你,但我有自己的氣節——獨立、能夠站穩自己的腳跟。

還有,很多人都會誤以為:筆筒是一個長圓柱體。實際上,仔細測量你就會發現:老筆筒高度和直徑的比例很多是1:1。

剛柔相濟

筆筒是用來擱東西的器物,因此被做成上大下小狀,整體呈敞開之勢,給人一種承納之感——歡迎你來使用。但上下口徑大小對比又不是很強烈,只是略微有點區別。

如果你仔細觀察筆筒上端的敞口處,就會發現:它的外徑呈正規的圓形,但內口卻有明顯的稜角——顯示出了剛柔相濟的文人品行。

這又是古代儒家入世思想中,文人遵循的必須要有氣節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我提供的服務是有原則的、有度的,一味的阿諛奉承是真正的文人所不齒的。

尊重自然

幾乎所有老筆筒底部都有一個圓洞,或者都有一個鏤空的臍,接合處是鬆動的。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由於南北不同氣候條件下,干縮濕脹後引發木頭產生裂紋。

而且,老筆筒底部不是平的,都成上凸狀,這樣利於筆筒上下部同時接觸空氣,整體同步發生干縮濕脹。

當你逐漸掌握了以上這些鑒賞筆筒的規律,隔著門縫,你也能一眼看清楚:哪一件是真正的老筆筒了。

圖片來源:佳士得、蘇富比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農民挖出一個罐子,400大洋賣掉,總理怒批找回,現成無價之寶
鑒定行業不說的秘密,快樂來自哪裡?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