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美國農產品行銷全世界

去年7月6日,為反擊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25%的關稅,中國同時宣布對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一艘叫做「飛馬峰號」的貨船無意中成了網紅。它正準備趕在加關稅之前到港卸貨,卻最終晚了一步,在海上停留了一個多月。最終是這船貨的買方中儲糧付了這600萬美元加稅。

這是一船大豆。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大豆佔美國對中國出口總值的10%左右,是對中國出口價值最高的農產品。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241億美元,佔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9.2%,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價值139.5億美元、畜產品價值29.2億美元和穀物價值15.1億美元。而中國向美國出口農產品只有77億美元,對美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高達164億美元。

從中國進口美國的農產品種類來看,這些農產品解決了中國人吃得好的問題。

而當中美之間不愉快時,中國對美國加征關稅可少不了大豆。這一舉措讓去年美國9月出口到中國的大豆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整整86%,也讓美國9月的大豆出口總量下降28%。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但是大量的美國大豆還需要出口,中國也需要低價大豆進口,於是在兩邊貿易摩擦的時候,不少大豆繞道第三國後流入中國。

大豆是美國出口產值最高的農產品,2017年美國大豆出口額高達216億美元(一大半被中國買去)。除此之外,美國還出口了91億美元玉米、85億美元堅果、73億美元牛肉、65億美元豬肉、61億美元小麥、58億美元棉花、54億美元乳製品和47億美元水果。

美國農產品出口額位居世界首位,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總額和中國類似的還有加拿大和墨西哥。日本和歐盟進口美國農產品總額也超過了百億美元。除了出口,美國還向貧困國家援助大量糧食,美國的糧食援助佔全世界糧食援助的一半左右。

但是除了中國之外,剛才提到的大規模進口美國農產品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土耳其和印度在內,都對美國農產品加了關稅。大家一起打組合拳,美國的確受了內傷,但還遠不到致命的地步。

畢竟美國的農業從業人口也就只有總人口的1%左右,其中還有不少有農業之外的收入,並不單純是農業從業者。能夠用這麼少的就業人口撬動世界的糧倉,只能感嘆美國農業的效率很高。而觀察歷史你會發現,這種效率是隨著美國建國以來的農業發展越來越高的。

千畝土地的自耕農

美國剛建國的時候赤地千里,工業化遠未完成,仍然是英帝國殖民系統里那個農業主產區的樣子。農產品在對外貿易出口總價值中佔95%以上,從事農業的勞動力也在70%左右。

大量人口從事農業,就連美國國父里也有多位農場主,他們的偶像是辛辛納圖斯——那個在羅馬危急時刻出任執政官,危機結束就棄官回家種田的羅馬公民,是不戀權位的絕佳象徵。

怎麼說呢,那時候的美國就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華北,挺魔幻的。

農業人口雖多,美國的農業技術卻不比全世界其他地方領先多少。1838年英國人用硫酸和磷礦石反應製造磷肥,才有了最早的化學肥料,而燒汽油的拖拉機更是得等到20世紀初才誕生。19世紀中後期全世界才在不斷摸索著走向現代農業,對於美國來說,農業增產仍然得靠老辦法——增加勞動力、畜力及擴大種植面積。

但是,架不住美國地多。在西進運動中,美國獲得了中西部的大片土地,美國農業重心也不斷向西移動。尤其是五大湖周邊土地肥沃平坦,又能進入密西西比河水路,運輸大宗農產品再合適不過。大平原很快就成為重要的農業產區,全國受益。

為了開發這大片肥美的土地,美國內戰期間,《宅地法》頒布,規定凡沒有參加過南方叛亂、年滿21歲身為戶主的美國公民,或符合條件申請入籍的外國人,交納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申請160英畝尚未分配給私人的公有土地,耕種5年以後,這塊土地就免費成為其私有財產。

這相當於在中西部創造了一大批有產的自耕農,同時也鼓勵民眾向西向北拓荒,開墾尚未開發的荒地。西部剛開發的時候,一戶人能申請到160英畝的土地,相當於將近1000畝,放在同時代的清朝,已經足夠摸到大地主的門檻了。

1860年到1900年,美國耕地面積從1.63億英畝暴漲至4.15億英畝。在這一過程中,小麥產量增加了3倍,玉米產量增加了2.5倍,棉花產量增加了1.5倍,牲畜總數增加了一倍。所謂美國對西部的狂飆突進大狂歡,說的就是這個,淘金那都是騙人的。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中西部平原地區的農場數目在1870到1910年間從5.2萬個增加到46萬個,差不多翻了十倍。地多人少,農場主們當然要擁抱新技術,用機械化取代密集勞動,極為有利可圖。

1860到1890年美國農業機械設備總價值從2.46億美元增至4.94億美元,農用化肥從1860年的16.4萬噸增至1910年的554.7萬噸。

20世紀農業的突飛猛進

儘管19世紀末農業機械在美國有所普及,但是當時的美國農業仍然佔用大量勞動力,並使用大量畜力。1900年,全美還有41%的勞動力是農業勞動力,2160萬頭馬或騾子等大牲畜協助耕地。

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美國農業進一步現代化,機械化,專門化,農場數量不斷減少,單個農場面積越來越大,農業人口逐漸減少,農業產值增長但占經濟比重越來越低。

從1900年的情況來看,美國的農業還帶著一些小農色彩,包括佔用大量勞動力,用大牲畜耕作。這還體現在當時每個農場平均生產五種不同的作物,專門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技術進步越來越快。農業機械應用增多、化肥施用的增加都有利於農業向規模經濟方向發展,大農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小農場不斷消失,農場經營的農作物越來越單一,農場和農業人口的數量迅速下降。

1930年,美國還有1870萬頭大牲畜用於耕作,只有92萬台拖拉機。1945年,大牲畜數量下降到1160萬頭,與此同時拖拉機數量增長到240萬台。1960年拖拉機數量達到了470萬台,大牲畜則減少到300萬頭。60年代末作物的機械化收割已經是常規操作,拖拉機基本取代了大牲畜。作物育種、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也促進了機械化,這些都提高了作物產量。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20世紀內,美國農場數量下降了63%,而農場平均面積增加了67%。與此同時,農場經營的農作物種類逐漸單一化、專門化,2000年不少農場只種植一種作物,甚至逐步形成了某種作物的專屬區域,比如春小麥帶、冬小麥帶、玉米帶、棉花帶、煙草帶、亞熱帶作物帶、水果與蔬菜帶等。

一方面,機械化不需要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給工廠打工確實比給農場打工賺得多,20世紀美國農業勞動力佔總勞動力的比重是在不斷下降的。1930年,21.5%的勞動力從事農業;1945年,16%的勞動力從事農業;1970年,這一數字降到了4%,而2000年則只有1.9%的勞動力從事農業。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其他產業發展的突飛猛進,更顯得美國農業雖然效率提高很大,但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日益下降。

1930年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7%,到了1945年這個數字降低到了6.8%,1970年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2002年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7%。農業越來越不賺錢,很多農場開始搞非農業收入。1970年,超過一半的農場有非農收入,到2000年,93%的農場有非農業收入。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農場收入兩極分化也很明顯。2003年,年銷售額超過25萬美元的農場一共有15.2萬家,佔2003年美國農場總數的7%,但其總銷售額占所有農場銷售總額的70%。另有177萬農場年銷售額不到10萬美元,占農場總數的85%,但它們的銷售總額僅佔美國農場銷售總額的12.9%。

人無橫財不富和馬太效應兩個道理都起效了。

美國農業出口和糧食援助

隨著20世紀美國農業的發展,其市場化程度也越來越深,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也很明顯。大蕭條時期,由於經濟不景氣,農產品價格下降,任由作物爛在地里、把牛奶倒掉等現象就出現了。

1933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給農場補貼以縮減耕地面積,以減少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

一時限制產量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要打開更多銷路才是。

20世紀70年代, 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脫鉤並開始貶值,刺激了美國農產品出口。此時蘇聯對穀物和油料作物的進口需求日益增長,更是助推了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大幅上升。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化繼續深化,美國農業深度融入日益一體化的全球市場,農產品進出口迅速增長,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增長最快。

除了出口增長,美國另一大出清本國農產品的辦法是糧食援助。1954年,美國國會通過《農產品貿易開發與援助法案》,開始向海外進行制度化糧食援助,以達到滿足人道主義需求、培育出口市場、獎勵盟友和處置國內過剩農產品的目的。

美國的糧食援助一開始政治意味很濃厚,比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量糧食援助送往印度,緩解當地饑荒,換取印度在越南戰爭問題上對美國批評態度的緩和。七十年代大量糧食援助被運往南越支持美國扶持的南越政權。

隨著冷戰逐漸進入尾聲,美國糧食援助的政治目的越來越淡化,1985年超過20%的糧食援助被運往處於嚴重糧食危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而十年前那裡得到的糧食援助還不超過5%。

進入21世紀,美國糧食援助主要是用於救助緊急情況下的糧食短缺,比如自然災害或戰爭,這部分糧食援助的佔比迅速上升,從2000年的50%增至2015年的80%。2017財年,美國的「糧食換和平」項目使全世界53個國家的七千萬人受益。下圖即為受益的部分非洲、中東、中亞及東歐國家。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食品安全影響

「糧食換和平」項目2017財年總花銷也就只有36億美元,連美國軍費的零頭都不到。所以有批評者認為美國對外的糧食援助仍然做得不夠,比如在2013年,美國對不少缺糧的國家,如東帝汶、馬達加斯加、盧安達、尚比亞和塔吉克等的糧食援助連當地糧食總供應的1%都不到。

另外在糧食援助方面,以往美國多採用實物糧援的方式,一方面會因為運輸不及時導致救災效果打折扣,另一方面也容易打壓受災地糧食生產積極性,挫傷當地農業發展,甚至造成對美國糧食援助的依賴。如今美國現金糧援的比重在增加,這也有其弊端,那就是相比以往的糧援實物量來說弱化了糧食出清的效果。

不過總體來說,美國在糧食援助方面承擔了相當大的國際義務,如果美國糧食援助減少,特別是特朗普上台後,對外援助大幅削減,不少本就陷入困頓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糧食危機。目前由於多年戰亂,葉門的糧食危機就相當嚴重,據估算去年葉門有五萬五歲以下兒童死於營養不良。

從美國進口大豆能解決中國人吃好的問題嗎?

對於中國來說,吃飽已經不是問題,從美國進口大量大豆是解決吃好的問題。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進口大豆的成本上升,會對國內食品價格產生影響,造成輸入性通脹。比如豆粕用來餵豬,如果大豆成本上升,趕上豬肉過剩產能出清漸入尾聲,非洲豬瘟愈演愈烈,豬年豬的身價比之去年下半年怕是還得漲。

最後我們可以看看美國農業發展對中國農業的啟示。

由於中國可開發土地和人口的比例遠沒有美國這麼樂觀,單方面指望我國大幹快上地搞農業集約化是沒有意義的。然而進一步限制中國農業規模化、專門化、機械化的還有制度和社會等條件限制,這方面的問題更為複雜,也更為敏感。大眾對化肥、農藥和轉基因的厭惡甚至恐懼,也在無形之中阻礙了農業發展,我們的糧食自主和糧食安全,還有很多路要走。

對於廣大農學專業畢業生來說,他們面臨的情境和環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類似:本以為是技術問題,卻發現是更高層次上的社會問題。但如果已經投身到這個行業,可以作為的地方還是有不少的。奔著袁隆平院士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吧!

本回完

作者寫於2019-01-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如何優雅地裝文藝?(簡單可行)
基因檢測,真能幫你找到完美的另一半?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