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最近有許多寺院都在分送臘八粥,說是紀念佛陀成道,不過每家的作法都不一樣,請問有什麼區別嗎?

【如是覺】最近有許多寺院都在分送臘八粥,說是紀念佛陀成道,不過每家的作法都不一樣,請問有什麼區別嗎?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最近有許多寺院都在分送臘八粥,說是紀念佛陀成道,不過每家的作法都不一樣,請問有什麼區別嗎?


每年臘月初八,在佛教又稱為法寶節,為了紀念佛陀成道,中國的寺廟都會煮臘八粥供眾,一般人若到寺廟裡要一碗臘八粥吃,寺廟都會很高興結緣。

臘八粥又稱「佛粥」,是源自於「牧羊女乳糜供佛」的典故。佛陀成道前,經過多年苦修卻無所獲,因而決定放棄苦行的方式。當佛陀來到尼連禪河邊時,因飢餓過度而昏倒在地,剛巧一位牧羊女經過,便親自供養乳糜,佛陀飲用後,體力逐漸恢復,端坐菩提樹下,立誓不證菩提絕不起座,終於在十二月八日這一天,夜睹明星而悟道。因此寺廟提倡家家吃臘八粥,讓大家都能記得佛祖成道的日子,知道佛陀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行者。

「粥」在中國的起源很早,《禮記》中載,饑荒或旱災時,政府施粥賑濟,可見「粥」在中國已頗有歷史。無論在南方、北方,貧苦或富裕的人家都習慣在早餐吃粥,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北方叫「饘」或「稀飯」,廣東、福建稱「糜」,江南稱「粥」。

「粥」的原名叫「鬻」(較稀的湯飯),按其字是將米放入鬲(大鍋)內煮,演變到後來將「鬲」去掉,而成「粥」字。前人將粥分得更細,米煮稀叫「糜」,較稠叫「饘」,更稀的叫「酏」。

《粥記》中載--


每天早上起來後吃一碗粥,等消化後,胃呈空囊,就會引起食慾,粥中殘留的油分,對胃腸很好,這是吃粥的秘訣。粥可以調整胃的情況,促進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當然對胃有益。

為了配合「臘八」,臘八粥里會有八種東西,但都不是很昂貴的食材。佛光山星雲大師就曾經親自指導過臘八粥的做法,例如:用米、油、鹽、菜、豆腐,或者油條、麵筋,或者棗子、蓮子、龍眼、凍豆腐等等,總之是八樣菜。這許多食材當中,尤其是花生,要煮得很爛,要熟到不需再用牙齒咬嚼,如果無法煮到這種程度,就不要放進去;米都快煮成稀飯了,才放個硬的東西進去,是不行的。如果沒有花生,可以改用黃豆。當然,花生或黃豆也可以同時存在,但是分量要等同放入其中一樣。

所有的食材最後用油把它們混在一起煮,要煮得濃稠一點,不能帶有湯水;不能讓油浮在水面上,看起來油膩膩的,那麼作出來的臘八粥就很美味了。

雖然各地作法不同,但心意都是一樣的。


如是解




過去寺院叢林在此日以臘八粥供佛,與大眾結緣,表示感戴佛恩,並為信眾消災祈福,遂將之名為「臘八節」。今日佛教徒更應感念這個使人間充滿光明希望的日子,繼續以臘八粥與世人結緣。



摘錄自

《佛學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機巧反招禍 星雲大師:因果天平最公道
如何把事情做「活」? 星雲大師提醒活著就要動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