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以兒童為本是課程建設的根本

以兒童為本是課程建設的根本

1月3日,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公布,難能可貴的是1355項獲獎成果中有4項來自幼兒園的項目獲得了一等獎,他們是北京市第五幼兒園的《引導幼兒主動活動的環境創設與指導策略研究》、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的《以綜合的教育造就完整的兒童——「幼兒園綜合課程」35年的探索與建構》、上海市靜安區安慶幼兒園的《指向個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兒發展評價研究》和無錫市實驗幼兒園的《共繪成長地圖:幼兒「經歷學習」的理念與實踐》。

這不僅是4所幼兒園長期辛勤耕耘的碩果,更是我國幼教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也為眾多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指引了方向,即以兒童為本、關注兒童發展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根本出發點。

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早已明確規定「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要以兒童為本,因人因時因地建構適宜的園本課程。幼兒園課程不是統一購買教材能解決的,也不是照抄流行課程能實現的,它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地選擇、組織和提供綜合性的、有益的經驗的課程建設。

上個世紀,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結合當時中國幼兒教育現狀,基於對兒童的細緻觀察研究,通過長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建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幼兒園課程體系,為中國幼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這些理念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性。

通過長期關注本次獲獎的4所園的辦園歷史,便能發現他們一直都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在繼承與發揚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了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等教育先輩的課程理念,審時度勢,潛心研究探索,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堅持不懈中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特色。這4所園的教育改革探索,能看到陶行知「生活教育」、陳鶴琴「活教育」、張雪門「行為課程」的影子,同時也都彰顯了園長、教師教育信念的堅守和集體智慧的力量,為園本課程建設提供了成功的典範,也為所有幼教工作者回歸我國國情發展園本課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們的實踐探索告訴我們,幼兒園的課程建設要遵循以下原則:

因人制宜。教師要研究幼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現有水平、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關注幼兒的個別差異,發揮教師專業性、聯合家長資源和社區人力資源共同構建年齡適宜性和個體適宜性課程。

因時制宜。課程不能脫離文化的背景,幼兒園應珍惜傳統文化,根據時令、氣候、節日,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構建時令適宜性課程。

因地制宜。幼兒園要以環境條件為背景,充分開發、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的自然資源,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利用幼兒所熟悉的周圍環境和身邊的事物,構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課程。

這三點體現著園本課程建設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教師只有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兒童,以兒童發展為本,把天時氣候、地域環境、個體諸因素等加以全面考慮,才能建構可持續的、有生命力的適宜發展性園本課程,才能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系南通大學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3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全國教育系統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修師德養師風 為教師提「正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述評·公平質量篇:中國教育的時代抉擇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