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對疲勞綜合症、勞損性疾患行之有效的天火灸

對疲勞綜合症、勞損性疾患行之有效的天火灸

我國關於足三里穴的保健早有記載。如《千金方》載:「宦遊吳蜀,體上常須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病溫瘧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幹」;《外台秘要》載:「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沖目」;《灸法口訣指南》載:「人過四十以後,陰氣漸衰,火氣易於上沖,常灸足三里三五點可防止逆」等。(1點的定義有很多種說法:灸至刺痛是1點,灸至灼痛也是1點,天火膏灸完也是1點。)

《扁鵲心書》中也有一段故事:「劉武軍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後入重湖為盜,曾遇異人,授以黃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采腴潤。後被擒,臨刑監官問曰:汝有異術信乎?曰無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點,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飢。至今臍下一塊如火之暖。死後刑官令剖其腹暖處,得一塊非骨非肉,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本書作者還介紹親身體驗說:「餘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點。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於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點,五十天後,死脈不再見矣。每如此灸,遂待老年健康。」

關於關元、氣海、中極、丹田等臍下穴位的延壽灸法,我國古代記載甚多。

《針灸資生經·虛損》載:「舊傳有人年老而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天火膏大小)臍中一故也」又載:「....予舊多病,常苦氣短。醫者教灸氣海,氣遂不促,自是每歲須灸一二次之。」

《舊唐書》在養生之術中記載:「吾初無術,但嘗以元氣佐喜怒,氣海常溫耳,故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

《醫學入門》中記載:「凡一年四季各灸一次,元氣堅甲,百病不生。」

《扁鵲心書》還記載:「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六十陽氣大衰,陰痿,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涕泣皆出矣。夫人之真氣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點,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點,六十可一年灸臍下三百點,令長生不老也。」

對關元的作用還有如下記載:

《黃帝灸經》載:「男女虛,陰疽骨蝕,肺傷寒,纏喉風,老年氣喘,老人二便不禁,婦女臍下或下部出膿水,產後熱不退,以上各症,灸臍下三百點。」

竇漢卿在《針經指南》等著作中記載:「中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及腎氣虛損也,灸關元五百點。寒傷少陰,六脈緩,昏睡自語,身重如山,或生黑靨,噫氣,吐痰,腹脹,指冷,急灸關元三百點可保。傷寒太陰,身涼足冷過節,六脈弦緊,發黃紫斑,多吐涎沫,發燥熱,噫氣,急灸關元三百點。傷寒唯此二症害人甚速。腦疽發背,諸般疔瘡惡毒,須行灸關元三百點,以保腎氣。咳嗽潮熱,咯血吐血,六脈弦緊,此乃腎氣損而欲脫也,急灸關元三百點。水腫膨脹,小便不通,氣喘不卧,此乃脾氣大損也,急灸命門二百點,以救脾氣,再灸關元三百點,以扶腎水,自運消也。脾瀉注下,乃脾腎氣損,二三日能損人性命,赤灸命門、關元各三百點。霍亂吐瀉,乃冷物傷胃,灸五十點,若四肢厥冷,六脈微細者,其陽欲脫,急灸關元三百點。中年久咳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點。中風失音,乃肺腎氣損,金水不生,灸關元五百點。小便下血,乃房事勞傷腎氣,灸關元二百點。砂石淋,諸葯不效,乃腎家大虛所凝也,灸關元三百點。老人氣喘,乃腎虛不歸海,灸關元二百點。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點,可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點,口生津液。中消病,多食四肢羸瘦,睏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百點。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勞損腎,以致骨痿,急灸關元五百點。」

灸關元穴固元氣、強腎氣,元氣腎氣為生命之本,故有延壽作用。日本重足三里穴,三里為胃經合穴,有補脾胃之氣的作用;食物為後天之氣,能強筋骨豐肉色;脾胃之氣運化加強,必然身強力點,故歷來以關元、三里為人體保健強身的要穴。

(1)關元灸法:初用天火液,每日3點,連灸3日;然後改每日5點,連灸3日;六日後改為10點,每日10點,直至百點為止。初三點最痛,忍受過後,愈灸愈不痛。三個月後再灸,可換地火液,前三日各灸3點,以後為10點,直灸至百點。三個月後每次灸10點,連灸200點。第二年開春時,用地火液,每日灸3點,連灸3日,後改為10點,灸至200點。立秋時再灸200~500點。在形成瘢痕後,灸時基本不痛。以後每年灸l~2次,每次200~500點。

(2)足三里灸法:初用天火液,每日灸2點,連灸4天;後改為每日5點,灸20~50點。三個月後,用地火液,初灸每日3點,連灸4日;後改為5點,灸至50點為止。

以上兩穴的灸法:在天火液灸後,也可每月用地火液定時連灸5日,每日3點。灸的程度,天火液待其自滅為止;地火液須待天火膏燒完,將余火除去再灸。

(3)保健膏灸法:將天火膏貼於中極穴、足三里穴,可起到同樣的效果。

老年背部疼痛

可灸大椎穴或身柱穴(第3胸椎棘突下)、膏盲穴。用地火液行Ⅰ度損傷灸法,灸痂脫後再灸;或用白藥油行2級溫灸法均可,每日1~2次,至愈為止。


老年腰部酸痛。

可灸命門穴、腰陽關穴,用白藥油行2級溫灸法,每日早晚各1次,至愈為止。二是紅細胞數量的增加,可以提高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為機體組織更好地供氧。三是增強止血作用,對於痔瘡出血、鼻出血、子宮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性病症有治療作用。四是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即可使高血壓逐漸降低,而低血壓逐漸上升。

保健灸法的具體操作是:每周施灸1次,每次每穴5~10分鐘。除了人們所熟悉的灸足三里來調節胃腸功能之外,還有以下方法:一是灸大椎(第7頸椎棘突下),可防治發熱、咳嗽、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二是灸風門(第2胸椎棘突下,後背正中旁開1.5寸,為防治感冒的重要穴位)。三是灸身柱(第3胸椎棘突下),可促進疲勞的恢復,對於神經衰弱所導致的失眠、頭痛等癥狀有益。四是灸腎俞(第2腰椎棘突下,後背正中旁開1.5寸)可補腎益精,治療腰痛、身體虛弱、畏寒怕冷、耳鳴、耳聾、脫髮等腎虛癥狀。五是灸關元(在腹部正中線上,臍下3寸),可防治早泄、陽痿、尿道感染、膀胱炎、子宮脫垂等泌尿生殖系統病症


保健灸法

保健灸從形式上分,可分為艾柱灸、艾條灸、溫針灸、天火膏四種,以艾條灸為常見;從方法上分,又可分為直接灸、間接灸和懸灸,三種方法均可採用。根據體質情況及所需的養生要求選好穴位,將點燃的艾條或天火膏對準穴位,使局部有溫和的熱感,以舒適並能耐受為宜。時間可在3~5分鐘,最長到10~15分鐘為宜。一般說來,健身灸時間可略短;病後康復,施灸時間可略長;春、夏二季,施灸時間宜短,秋、冬宜長;四肢、胸部施灸時間宜短,腹、背部位宜長;老人、婦女、兒童施灸時間宜短,青點年則時間可略長。

施灸的時間,傳統方法多以天火膏的大小和施灸點數的多少來計算。天火膏是用天火膏捏成的圓椎形的用量單位,分大、中、小三種。如蠶豆大者為大炷,如黃豆大者為中炷,如麥粒大者為小炷。每燃燒一個艾柱為一點。實際應用時,可據體質強弱而選擇。體質強者,宜用大炷。體質弱者,宜用小炷。

今介紹一些保健灸常用穴位:

足三里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點身體,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還可預防中風,具防老及強身作用。灸法:用艾條、天火膏灸均可,時間可掌握在5~10分鐘。

神闕位於當臍正中處。神闕為任脈之要穴,具有補陽益氣,溫腎健脾作用。《扁鵲心書》指出:「依法熏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灸法:灸七至十五點,灸時用間接灸法,如:將鹽填臍心上,置艾住灸之,有益壽延年之功。

膏育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常灸膏育穴,有強點作用。灸法:天火膏,15~30分鐘,天火膏7~15點。

中脘位於臍上四寸處。為強點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後天的作用。一般可灸7~15點。

湧泉腳趾卷屈,在前腳掌中心凹陷處取穴。此穴有補腎點陽、養心安神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效。一般可灸三至七點。

其他如針刺保健中所列曲池、三陰交、關元、氣海等災,均可施灸,具有強身保健功效。

★感冒

灸風門、足三里。國內有報道,在流感流行期間,某學校1055人中,因病假不能上學者達407人(佔38.5%),後以足三里施灸進行預防,施灸組一個班的發病率僅30%,而對照組一個班的發病率高達97%,表明施灸有顯著效果。

★傳染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灸足三里、大椎。灸法預防傳染病,古書早有明確記載。如《千金方》中就有用灸法預防瘧疾等傳染病的記載:「凡入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據實驗觀察,針刺足三里、大椎穴,可使白細胞吞噬指數上升,增強機體防禦免疫能力,防止各種傳染病的侵襲。

★咳嗽、氣喘

灸肺俞、風門、膏肓俞、足三里。《針灸臨床治療學》認為,灸風門、膏肓可以增強全身的抵抗力,故長到十七、八歲時,都要灸此二穴。作為預防措施,可配足三里,以增強全身的防禦免疫機能。

★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胃痛、腹脹、腹瀉、腹痛等)

灸神闕、中脘、足三里。神闕為保健灸之要穴,用於防治胃腸病效果更佳。有人觀察使用神闕隔鹽灸,防治各種胃腸病117例,效果良好。

臨床上也可用溫灸器或其它灸法。

★先天不足、幼年多病、虛勞諸損灸大椎、膏肓俞、百勞(第五頸椎旁開1寸處)。《行針指要歌》:「虛勞,須向膏肓及百勞。」《千金要方》謂:「膏肓俞無所不治。」「此灸令人陽氣亢盛。」故此穴為全身保健灸用穴之一。大椎為諸陽之會,灸之可振奮陽氣、固本培元。故此三穴常用於防治先天不足、虛勞諸損等證。

★婦科病(月經不調、胎位不正、帶下、不孕等)

灸三陰交、足三里、關元。據《針灸臨床治療學》記載,日本人到二十四、五歲時要灸三陰交,稱為下毒之灸,婦女為調理陰血,亦必灸三陰交。關元調理沖任,足三里健脾胃,養陰血,二者同為保健灸之要穴,又為防治婦科疾病之常用穴。

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壽命;到了老年,為了防止視力衰退,一半多採取灸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於使眼睛明亮,牙齒堅固。日本從1937年元旦起,由政府組織掀起所謂全民三里灸健康運動。


家居保健灸

調脾胃

從中醫學理而言,「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人體的水濕、水腫、痰液、流注幾乎都與脾胃病變有關。辟穀在除痰、化濕、滲水方面,祛風、散寒、消腫方面有獨到的作用。脾胃是後天之本,〈〈內經〉〉中就講過「胃不和則卧不安」。胃為主納,脾主化,脾統血。五行中,脾胃為土,脾藏意(五神之一)。萬病歸於脾土,治病用藥,先護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現代研究,艾灸的補益作用在消化系統方面主要是通過對胃腸活動的變化,消化腺分泌的變化等實現的。在對足三里施灸時,發現胃腸活動出現興奮性和抑制性的改變。艾灸對人體內各種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調整作用,如胃液分泌過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對於膽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保健方法:天火膏灸療和腸胃保養按摩

範圍:消化不良、胃酸過多、腸胃脹氣、腹瀉、便秘、腸胃潰瘍、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功效:清除腸胃瘀滯,開啟強點脾胃之效用,腸胃清則五臟六腑之瘀滯有傾泄之途;脾胃健則五臟六腑有生化之源。

時間:一個半小時


小兒保健

小兒多是脾胃功能較差,導致免疫力低下,常見易感冒,咳嗽、咽喉發炎導致發燒等病症,在背(身柱穴)、腹(天樞穴)常灸(每次只用一貼灸一穴),配合捏脊,一切迎刃而解。

現代研究,天火膏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細胞數量,其中以中性粒細胞升高明顯。天火膏灸大椎可以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天火膏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細胞(TC)和B淋巴細胞(BC)增加明顯,而以TC更為顯著。說明了天火膏灸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保健方法:天火膏灸療和捏脊

功效:調節脾胃,增強免疫能力。

時間:灸療每次20分鐘,捏脊每次五遍。


老人養生灸

老年人因氣血及各機能衰退,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和關節疼痛等,疼痛是常見證象之一,實證是因經隧攣急,氣血津液流通不利;虛證是因氣血津液虧損,經脈失去陽氣之溫,津血之濡,攣急而痛。可通過灸中脘、足三里、關元、腎俞等穴位和平時的穴位按摩,如揉按內關和膻中等,激發潛能,培元固本,從而延緩衰老,減少疾病的發生。

保健方法:天火膏灸療和穴位按摩

功效:通經絡、活氣血、暖雙腎、滑利關節、疏筋止痛

時間:一個小時

男子養生篇護足腳灸

天火膏灸療的腳灸,主灸湧泉,具有良好的感受效果。由來已泛,效果神奇,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散寒,滋陰點陽的功效。溫、煙、香、熱來刺激人體的長壽之穴湧泉。頓覺溫熱之氣,從足而入,雖痛而快。自然真陽不走,封精固泄,灸後雙足如踏雲,步步世界蓮花,行走如飄(有點誇張,當做比喻)。

範圍:腳氣、下肢沉重、失眠多夢、腎虛、性功能減退

功效:行氣活血、溫經散寒、滋陰點陽

時間:一個半小時


腎部保養

水者,五行之一,腎之所屬。腎者腰之府也,護府即養腎點腰也。大多成功男士,多因事業繁累傷神、費腦而耗腎水,久坐不動則傷腰。而造成腰骶部筋骨肌肉勞損,引發腰部的疼痛、酸沉、不靈活、、下肢無力等亞健康癥狀。—灸療法能滋養無行真水,強身點腰,通經絡,興氣血,松筋活骨,消除腰肌疲勞,能消除腰部一系列亞健康問題。

範圍:腎虛腰痛腎虛腰酸、腰腿無力、腰肌勞損康腰帶

功效:通經絡、活氣血、暖雙腎、滑利關節、疏筋止痛

時間:一個半小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