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術出版與提升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座談會在京召開

學術出版與提升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座談會在京召開

1月11日,「學術出版與提升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原創性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許正明出席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朝戈金,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原黨委書記黨聖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等參加會議並做精彩發言。座談會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主持。

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副局長許正明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馬援表示,學術體系的範圍非常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把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教材體系涵蓋進來。研究所、學會、期刊、圖書以及學者、編輯,都是加強學術體系建設的非常重要的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講,出版社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它把學者的學術產品從個人精神產品轉化為社會產品、公共產品,由此將學者和公眾連接起來;出版社的出版質量如何、出版導向怎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學術繁榮程度與學術方向。一個偉大的出版社,並不是說其經濟利益有多好,而是多年以後留下了多少大作、成就了多少大家;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出版社出版的原創性產品中有多少能被當作經典傳承下去。所以,總結一個成功出版社的成功經驗,就應該總結其在提升創新力、增強原創性方面的成功做法。最近幾年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組織出版的很多作品,在海內外學術界以及大眾中產生了良好反響,如極具原創性的《理解中國》叢書,既引領了學術界,同時也為海外學者與公眾了解中國、讀懂中國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窗口,甚至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趙劍英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趙劍英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主題出版、原創學術出版、高端學術大眾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首先,作為一家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著力從學術角度將主題出版、精品出版和大眾出版、「走出去」出版有機結合起來,出版了《理解中國》叢書、《中國制度》叢書、「簡明中國」等系列主題出版讀物,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雙效統一發展之路。其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秉持學術出版傳統,下大力氣做好原創圖書出版,推出了《中國智慧》《四十不惑》《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中國經濟學40年》《中國歷史學40年》《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以及《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大型叢書等一系列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很強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的原創出版物。同時,重視大眾讀物的出版,努力讓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高端學術知識體系走進大眾。近年來出版的《新大眾哲學(簡明本)》《中國歷史極簡本》《世界歷史極簡本》《簡明中國文學史讀本》《簡明中國宗教史讀本》《宇宙簡史》《文化的演進》等圖書,發行量好,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最後,趙劍英期望與會領導、專家多提指導意見,幫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進一步發揮優勢,做好原創學術出版工作,為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共同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朝戈金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朝戈金表示,當前,多媒體、新媒體技術十分發達,對於紙媒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些年來,出版界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紙媒體和多媒體新技術在競爭的同時,也可以攜起手來共同前進。實際上,多媒體新技術對出版界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最為顯著的一點是促使出版界主動去思考如何讓知識的呈現更能吸引人。當前人工智慧發展迅速,展望未來,很多重複性、體例性、操作性的人類勞動都將會被機器所取代,屆時,人類需要思索人類自身可以幹些什麼。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人文社會科學作為滿足大多數人精神需求的非常重要的領域,將會獲得更好的生長,而不是被技術擠壓到難以生存。由此,朝戈金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寄予更多的厚望,希望其在未來能給讀者帶來更多更好的精神享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卜憲群首先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長期以來在人文社會科學出版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感謝。他說,全國有眾多出版社,但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所依賴、嚮往的出版社。他還對原創性和主體性進行了解讀,他說,原創性和主體性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原創性是基於主體性的,如果沒有主體性,就談不上是原創性。從史學工作者角度來說,抓好原創性,首先要抓好主體性,主體性就是如何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黨聖元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黨聖元表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一些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文化意識導向,把握好民族性、原創性、系統性三個基本方面。總之,新時代中國文學理論研究,只有植根於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置身於新時代新的歷史處境和時代格局,我們要積極推進實踐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才能深化和提升新時代中國文化理論研究,才能增強它的學術原創性,才能在世界文學理論格局版圖中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姚枝仲認為,原創性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特別重視知識創造功能,重視進行知識創造的群體。出版工作不僅僅是把研究人員創造的知識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而且在整個知識創造環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識積累在知識創造的過程中有一個規律,那就是當知識存量越大,知識創造就越容易;當知識存量越成體系,知識創造也越容易。出版工作能夠把知識體系化,從而在知識創造中起到引領作用;也能夠通過確立選題,回應人們對知識的社會需求並對其進行引導。出版工作有沒有價值,並不僅僅靠經濟指標,還要看它在知識創造上有沒有產生正向的作用。因此,出版工作特別是原創出版確實是不可替代的一環,在未來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趙劍英代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向許正明贈書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與會嘉賓合影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呂家佐 攝

座談會後,趙劍英代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向許正明贈送了《中國智慧》《「一帶一路」手冊》《中國共產黨戰略思維》以及《中國的人權發展道路》等書籍,並簡要彙報了近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題出版和原創學術出版的情況。來自學術界、出版界以及新聞媒體的代表近三十人參加了座談。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2018年第11期目錄及摘要
改革開放40年的「十個」堅持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