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的要點!
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金匱要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病溢飲者,這個就是有表證了,「水飲流到四肢,當汗出不汗出」嘛,所以他就有表證了。
他自己不出汗,大夫的讓他出汗,他有表證啊,所以當發其汗。
大青龍湯主之,大青龍湯起這個作用,發汗、去水氣,小青龍湯也有這個作用,但這兩個方劑應用也不一樣的。
用大青龍湯這個葯,得他不汗出而煩燥,因為它有大量石膏,他這個口乾甚至渴,其碼他口舌要干,而且惡寒相當厲害,然後脈浮緊。
小青龍湯則不然,他不渴,口舌也不幹,要是口舌干就不敢用乾薑、細辛那麼熱的葯了,然後他有些肺痿狀態,咳嗽喘息等等的,身上也浮腫,同時有外感的,就要用小青龍湯。
所以這兩個葯,在發汗、去在表水氣的作用是相同的,可是兩個方子適用的癥候是截然不同。
所以在臨床上要注意,該用小青龍湯不能用大青龍湯,該用大青龍湯有小青龍湯不行。
大青龍湯,咱講過的是麻黃湯和越婢湯合方,什麼是越婢湯?越婢湯就是麻黃、生薑、大棗、甘草、石膏;而麻黃湯是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這個方子在《傷寒論》里論的非常好,他本來是傷寒但是寫個太陽中風,那麼太陽中風應該汗出,可是他不汗出,然後脈浮緊,煩躁,身疼痛。
這個煩燥,它就是根據越婢湯來的,越婢湯這個葯,它是治汗出的,咱後面有的,它治風水,用來發水氣的。
那麼治水氣,本來應該是吃越婢湯,但是他沒汗,越婢湯得有汗,沒汗這不能用,所以擱個麻黃湯在一起。
總之,這也就是越婢湯證應該出汗而不汗出,那麼這個人發煩燥,才能用大青龍湯,所以這地方我在講《傷寒論》時講的很清楚,講的時間也很多,可以看看以前的講稿。
一般的注家不是這麼說啰,說這個呀又有中風證,又有傷寒證,風傷衛,寒傷營,營衛兩傷,這個扯的了,它不是這樣的。
這個與麻黃湯不一樣,雖然在癥候上很像,有脈浮緊,身疼痛,發燒怕冷,不汗出,但是還有個煩燥,麻黃湯證他不煩燥,這個煩躁是本來應該汗出而不得汗出的煩燥。
所以他原文呀,字句用的相當的好。
這個方子發汗非常的重,因為麻黃的用量相當的大,麻黃又配伍了桂枝在一起,所以這是個大發汗藥;
可是麻黃與石膏配伍一起,它又治汗出,像方才說的越婢湯,它麻黃和石膏配一起是治汗出的。
大青龍湯證它無汗,所以得擱上桂枝,擱上桂枝後,這麻黃要大出汗,雖然有石膏他還是要出汗的。
因為麻黃的量非常大,所以那個人身上感覺特別惡寒,這個惡寒比麻黃湯的惡寒厲害。
我頭兩天感冒就吃這個方子,但是沒有那麼怕冷的,我就吃一回大青龍湯,這個方子挺好使,發水氣它也好。
發水氣也必須有大青龍湯證,沒有大青龍湯證不行,其碼他得沒有汗,口舌干,發煩躁,甚至於身上疼這都得有的。那麼小青龍湯呢?
身上疼,發熱惡寒這都有的,但他絕不口舌乾燥,更不能渴,所以這兩個方劑必須要分清。
底下這個小青龍湯,這個麻黃用量非常少了,才三兩了,是大青龍湯一半,芍藥、五味子、乾薑、甘草、細辛、桂枝、半夏,它治水氣是可以治的,但是它主要治咳喘。
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這都是祛痰、下氣、定喘、治咳的葯,如果有這一系列問題的溢飲,當然可以用小青龍湯的。
它這個發汗沒有大青龍湯發汗的厲害,因為麻黃用的少了,但是這個葯偏溫,真正有熱的,一吃這個就壞。
咱治喘也是的,假設真正邪熱特別重,你吃這個葯他能夠吐血的,這個大家要注意。
如果他有煩躁那你千萬不要吃它,就算是要吃它,也得加石膏,小青龍湯症兼有煩燥要加石膏的,要是沒有上面說那些情況,尤其是治單純溢飲,它不如大青龍湯。
所以他提出兩個方劑的情形都是以第一個為主的,雖然說「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但是這個溢飲以大青湯為多,也有小青龍湯,不是沒有,所以他說也主之。
上前那個苓桂朮甘湯和腎氣丸,因為這個是痰飲,苓桂朮甘湯多見,腎氣丸證少見,所以他把苓桂朮甘湯擱前頭,但是去微飲、利小便這兩個方劑作用還是相同的,有腎氣丸證的當然還得用腎氣丸。
今天咱們講到這吧,這一章太大,和前頭講的痙濕暍那個濕,這濕、飲、水氣都是一個東西,都是水,那麼他分成三章。
痙濕暍這個濕專門對濕庳、風濕相搏的關節痛,擱在濕里;關於浮腫的這類病,或裡頭腫,大概都擱在水氣篇里;
那麼這章這個限於痰飲、咳嗽。這些東西都是一個,那麼這一點在咱們中醫里還是一個發現,西醫不管你痰飲不痰飲,他也不注意這個,可這個我認為這很重要的事。
中醫有這麼幾項,這個水氣、宿食、再就是瘀血,這三個問題是所謂有病的主要原因。
西醫是注重病原體了,有什麼病就有什麼病菌,但是假設人身體根本沒毛病,是不容易傳染的,這毛病哪來的?
就是吃,再一個就是不注意衛生,跌扑、受外傷形成的瘀血了等等的,遺傳的更不用說了,有這些的關係。
形成像我們講的伏飲,你身上潛伏到水、食或者有瘀血,再外頭有傳染病就危險。這個很符合辨證法,外因通過內因造成疾病嘛。
你看病菌還是外因,你身體真好,那個病菌在你身體繁殖不了,所以你身體不好在哪呢?
就是剛剛講的那些,所以咱們研究的中醫,這幾個都是大分量,如水、食,所以中醫的瀉下藥也多,利尿葯也多,這裡頭大家要研究都能研究出點東西。
另外瘀血、一般中醫重視的陰虛,還是血上毛病。這都不是外來的,就是身體上的有了這些東西潛伏,減弱身體的抵抗力,外界的東西才能在你身上,有他合適土壤他才能生根。
古人有句話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那挺好的,一個木頭沒腐爛,他不會生蟲子的。
我認為這是中醫的一個很獨到的發現,現在西醫不注重這些,僅管談血管栓塞,對血栓的形成他不像中醫的看法,對於瘀血證他更不聽,但中醫在這方面有些很寶貴的東西。
像我說的水氣,把這個濕、飲、水氣這三章集中看一下,看這水氣在人身上會有哪一些癥候的發現,把他整理一下不是很好的文章嗎?
還是挺有用的,瘀血也是,瘀血後頭還有,尤其婦科全是,所以這幾章我講的較細緻一些,還是挺重要。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