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乾隆修建的九龍壁更有看頭的,竟然是它…
在很多人心中,故宮是皇家威儀的象徵,應該被放在高處敬仰。
但是近些年來,「故宮」搖身一變,已經成為了流行文化的熱詞。
在互聯網的推動之下,這個獨一無二的文化IP俘獲了很多年輕人的心。
這座有著將近600年歷史的宮殿,如今又有了新動作。
最近一檔關於故宮的綜藝開啟了刷屏模式,這就是——
《上新了·故宮》
。值得一提的是《上新了·故宮》採取了一個更容易為年輕人接受的形式——真人秀。
由「故宮兄弟」鄧倫和周一圍打頭陣,
還有蔡少芬、王麗坤、寧靜、陳建斌等每期一位的神秘明星嘉賓助陣。
陪伴他們的還有故宮的扛把子——御貓魯班,負責賣萌加解說。更有每一期「上新」的文創產品,以充滿創意的設計,承載中國古典文化,呈現600年紫禁城的傳奇。
這一系列「年輕化」的創意,讓節目里的故宮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溫情滿滿!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檔節目還首次公開了故宮35%的未開放場所,
這讓有著近600年歷史的故宮,這次終於有機會讓觀眾通過鏡頭了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比如最新的一期《上新了·故宮》就聚焦了少有人知的「故宮文物大遷移」——原來故宮裡很多寶物也曾歷經數年、長途跋涉流落到祖國的西南邊陲。
烽煙驟起,岌岌可危的國寶文物何去何從?
「九一八事變」後,京津危急,日本侵略者更是對故宮文物虎視眈眈。
眼瞅著自家的「寶貝」天天被外人盯著,那滋味,不好過。所以那段日子,故宮裡頭天天炸鍋。大家都在想辦法,國難當頭,國寶將如何保全?以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副館長馬衡為首的一眾故宮的老學者們,提議將故宮中保存的珍貴文物南遷。
( 午門外打包好的文物
這在今天看來,當然是明智之舉和不二選擇,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歷史時空里,卻遭遇到洶湧的反對聲浪,甚至有些還來自於一些「有識之士」。
比如魯迅曾在雜誌上發表「寂寞空城在,倉皇古董遷」的諷刺詩句。
更有不少人表示:「文物留下,可穩軍心,文物遷出,易散難聚」。
然而文物絕不能成為戰爭的賭注,只要文物在,中華文化的根就不會斷,中華民族的精神就不會亡,中國人就不會做亡國奴。慢慢地,文物南遷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意見。
征途望斷,幾十載南遷路多少風雨兼程?
於是,1933年2月6日,凌晨寂靜的北平,在抗戰時期歷時十餘年之際,開始了被稱為世界文物史上「傳奇之行」的「故宮文物大遷移」。
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單位的19557箱文物在軍隊荷槍實彈的保護下分5批遷移。
其中故宮文物13491箱,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萬餘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餘件一同離開了生活了幾百年的家園。
3月5日,滿載故宮文物的大箱子中的一部分出現在了上海南市招商局的金利源碼頭上。
1936年底大部分南遷文物陸續安放至設施完備的南京朝天宮。
然而專家們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更大的災難緊接而來。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滬會戰爆發,南京危在旦夕。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臨時做出文物西遷的決定,這一次的搶運任務更加緊急,
為了分散風險,這次西遷的路線分為三條,
依次是南線(途經武漢、長沙、桂林和貴陽),
中線(途經漢口、宜昌和重慶),
以及北線(途經鄭州、寶雞和漢中),
最終的目的地是作為西南大後方的四川地區。
馬衡、徐森玉、歐陽道達等人負責押運第三批「中線」,12 月 9 日,此時正值南京淪陷的前四天,日軍攻城正緊,文物在雨聲夾雜著隆隆炮聲中隨英國輪船「黃浦號」駛離浦口碼頭。
緊接著1938年春,日軍侵華西迫,漢口、長沙也隨時面臨被轟炸的危險。
故宮博物院理事會商議決定,存放漢口文物以宜昌為中轉站遷運重慶,存放湖南大學的故宮文物緊急轉運貴陽,最後這批文物經湖北宜昌,四川重慶、宜賓,而終遷於四川樂山。
典守文脈,一杯濃香佳釀映照家國圓滿!
自1933年文物南遷以來,歷經波折、戰火紛亂,最後無一損壞,無一遺失,完璧歸趙,這個過程中很多當地人民自願參與了護寶行動,而在《上新了·故宮》第九期的節目中,就以此為背景,生動「演繹」了一個發生在宜賓護寶的故事。
而這也是故宮與宜賓五糧液的「第一次相遇」。
四川宜賓,素有「名酒之鄉」美稱,也是五糧液的故鄉所在。
宋代此地有姚君玉,善釀酒。姚氏酒坊以當地泉水及五種糧谷——蜀黍(粟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釀酒,酒質甚美。
北宋紹聖四年,黃庭堅謫居宜賓。曾嘗此酒以為美,飲之令人快樂,因而為釀酒泉水命名安樂泉,寫了那首《安樂泉頌》的贊酒詩。
此酒便是後來聞名遐邇的「姚子雪曲」,即五糧液的前身。
後來,陳氏家族第十代子孫陳三,在原有釀造基礎上,提煉出「蕎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糧湊足數,糟糠拌料天鍋蒸」的「陳氏秘方」。隨後秘方傳至其愛徒趙銘盛手中,趙銘盛又在此後將秘方傳給了他的第一高徒鄧子均。之後,鄧子均攜帶「雜糧酒」參加鄉飲時,一位名叫楊惠泉的文牘師爺說道:「民以五穀為養,皆為口糧,此酒乃合五糧之精,和五行之氣,似有神助,堪比蒟醬,更勝荔枝燒春,為何不更名為五糧液?」
從此,這種雜糧酒便以「五糧液」享於世人,流芳至今。
作為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擁有650多年古窖池的五糧液與近600年的故宮在歷史性、包容性、工匠精神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有著高度的契合,此次五糧液攜手故宮,推出文創產品「九龍壇」。
其設計製作的核心文化元素就是來源於故宮九龍壁。
而提到故宮九龍壁的淵源,還是要從天安城樓上彩繪金龍說起!
光是城樓大殿上的天花板上就有1700多條,
太和殿屋頂正中有盤龍舞鳳金藻井,殿內有6根瀝粉金漆盤龍柱,
殿正中2米高的木製高台上,置有金漆雕龍寶座。
建於乾隆38年的九龍壁,由270塊燒制的琉璃塑塊拼接而成,照壁飾有九條巨龍,各戲一顆寶珠,背景是山石、雲氣和海水。九條龍分成五個板塊,有「九五之尊」之意!
據說當年建造九龍壁時,由於工期緊、難度大,在燒制琉璃件時,不慎燒壞了這塊龍腹構件。
眼瞅著九龍壁的完工日期就要到了,交不了工的話可是有性命之憂的!
工匠急中生智,連夜用一塊楠木雕刻成龍腹的形狀,代替琉璃構件安裝到白龍腹部,然後再刷上白色的油漆,就這樣成就了九龍壁的傳奇。
為了突出龍的形象,工匠們採取浮雕技術塑造燒制,富有立體感;
並採用亮麗的黃、藍、白、紫等顏色,
使得九龍壁的雕塑極其精緻,色彩甚為華美。
而九龍壁上的白龍大人身上的這個秘密,一藏就是幾百年!
直到故宮要修繕時,才被大家發現。
而這座神奇的九龍壁,也是1950年第一批南遷文物北返故宮之後放置的第一個地方!九龍壁上的龍圖騰,也象徵著團圓,象徵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傳承。
五糧液九龍壇的創意,正是來源於此
。
在設計上,九龍壇以作為中國傳統顏色、故宮代表色的黃色為基色,寓意著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瓶身選用九龍壁上形態各異的九龍造型,採用純手工畫彩的工藝,龍紋浮雕於瓷器表面。「九」代表無限,寓意吉祥、尊貴、長長久久,正代表了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瓶蓋則借鑒玉璽造型,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恢弘氣勢,也印刻下每一個龍的傳人骨子裡的家國情懷。
在工藝上,每一個九龍壇,都需要多道工序精益求精,所有工序均需手工製作完成。尤其是九龍的身體部分,採用純手工畫彩,色彩效果只能燒出來後才能看到畫彩的顯色情況,根據顯色情況再進行補色,然後再燒制。就是在這樣幾近苛刻的工藝標準下,每一個九龍壇都是一件不可複製的藝術珍品,更是五糧液追求卓越,打造時代精品的「不二法門」。
可以說,每一個九龍壇都是五糧液人匠心傳承的結晶。用這樣的九龍壇盛裝五糧佳釀,也寓意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將隨著這壇美酒繼續生生不息傳遞下去。
自古以來,白酒釀造講究「千年老窖萬年糟,酒香須得窖池老」,
九龍壇盛裝的五糧佳釀的珍貴和與眾不同,其秘訣還在於其採用了五糧液600多年的明代老窖進行釀造。五糧液傳承650年的「長發升」古窖,連續使用至今從未間斷。
此次五糧液牽手故宮,以六百年敬六百年,正是歷史與歷史的輝映,文化與文化的結緣。故宮裡一磚一瓦都在講述著傳奇,而五糧液九龍壇每一壇都是活著的歷史。
在新年來臨之際,五糧液推出「上新了·九龍壇」創意互動,將新年的祝福和期望融入到這隻傳世美壇之中,願這份充滿祥瑞的福氣,也能傳遞給你。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即日起至2019年1月18日參與互動,還有3000份五糧液和美之約新春禮盒等你拿!
點擊
閱讀原文
,「上新」你的新年祝福,贏取五糧佳釀吧!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