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情緒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良好的情緒才會有利於成長

情緒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良好的情緒才會有利於成長

(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73篇原創文章。)

情緒是指人們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以人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在不同的年除階段,人的情緒擁有不同的特點,而0~3歲的孩子的情緒尤為豐富,起伏變化非常大。

開心、生氣、滿意、委屈、安靜等這些都是孩子多變的情緒,這些情緒的發生總是讓父母感到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是頭痛。了解孩子情緒發展變化中隱含的信息,是每個家庭迫切關注的問題。如果孩子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就很容易產生一些極端的心理問題。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翔翔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每天工作都很忙,翔翔就由退休在家的姥姥照顧。翔翔在自己的班裡還算優秀,因為他會講漢語和日語兩種語言,畫畫也很好,而且還會彈鋼琴,在班裡經常給其他同學唱歌伴奏。

但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有一天卻做出一個任何人都想不到的舉動,把老師和同學們都嚇壞了。

外面刮著風,翔翔卻站在教學樓頂上,老師壓抑下急切的心讓他回來,他卻說:「老師,我想跳樓。」老師的心咯噔地跳著,但何舊平靜地說:「翔翔,快下來,教學樓這麼高,一旦跳下去,你會摔壞的,快下來!」老師勸說的同時,悄悄地打了110。

「我就是想死。」

「死了,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該多難過啊!」

「我就是想讓他們難過。」

老師猜想可能家裡出了問題,於是轉換了話題,就勸他說:「孩子,咱們回班裡說話吧,外面太冷,老師怕你感冒生病了。」

「我就是想生病。」

「生病了,老師和同學們就該傷心了。」

這時翔翔的回答更讓人吃驚:「你們傷心了,我才會高興呢!」

最終,情緒不穩定的翔翔被及時趕到的警察救了下來。

老師把孩子的問題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給了他的父母,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等孩子情緒穩定後,父母問他,一開始翔翔什麼也不說。後來,當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急切心情時,立即鑽到媽媽懷裡豪響大哭,委屈地說:爸爸媽媽,我以為你們都不愛我了,我每天都見不到你們,每天放學回家我都不怎麼說話……

很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比較重視和熟悉,他們認為正確引導情感教育是不重要的,或者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什麼是情感,所以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的發育缺乏有意識的培養和正確疏導。故事中的翔翔,智力非常優秀,父母對孩才藝的培養也很到位,但就是由於他們長期不在家,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出爸爸媽媽不愛我,所以才不經常回家的念頭。於是,變得寡言,年紀大的姥姥也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這種情緒,父母不在家更是發現不了。在這種不健康的情緒下,翔翔走了極端。如果父母能夠及時發現,並將他這種錯誤的情緒及時進行疏導,告訴他,並不是爸爸媽媽不愛他,而是為了工作為了家庭不得不離開他。翔翔的父母需要抽出時間多給與孩子一些鼓勵和愛,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溝通,多一些共同活動,翔翔就不會走上這條極端的道路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孩子的將來,出自20%的智商,剩下的80%則是情商。良好智力發展的基礎來自健康的情緒,一個充滿自信又樂觀的孩子會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沉浸在學習與生活中,這必然能夠促使孩子的智力健康地發展。無論是怎樣的孩子,都會不斷地遇到各種各樣的疑惑和困難,這時就需要健康的情緒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學會自我調節。當孩子心情鬱悶、情緒不安時,會阻礙他們的正常思考,影響智力的發展。

每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諸如任性、自私、冷漠、孤僻、易怒等,這些都是不良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在重視培養智力的同時,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

那麼,父親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呢?以下方法僅供參考。

1.提高孩子識別情緒的能力

人類有諸多情緒:愉快、悲傷、害怕、煩躁、難過、生氣、厭惡等等,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體驗到各種情感,但有的時候他會形容不出來,需要父母為他解釋出來,這樣在他以後經歷這些情感的時候,才能給父母正確地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地溝通。當孩子有情緒時,父親要包容並幫助他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你在生氣嗎?」「爸爸知道你不喜歡洗澡。」多次之後,父母就可以直接問孩子:「告訴爸爸,你怎麼了?」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2.滿足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求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為了給孩子賺奶粉錢、上學錢,年輕的父母們每天都忙與工作,於是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甚至保姆阿姨來照顧。但是,孩子對父母情感的需求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衡量好工作和孩子,盡量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互動,否則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畏縮。

例如,父母雙方協調好,白天可以由爺爺奶奶或者保姆阿姨來接送孩子上下學,但是到了晚上,父母一定要陪孩子一起說說話、玩遊戲。這當中,可能有些過於忙碌的父母,有時為了彌補經常不在孩子身邊,就會特別遷就孩子,答應他的無理要求。這樣也容易形成不良的情緒,父母一定要注意。也可以試著讓孩子跟父母通電話,這樣可以間接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時鍛煉了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如果工作過於忙而回不了家,或者回家太晚了,父母一定要試著向孩子「請假」,讓他們理解大人,並告訴孩子隨時都可以跟爸爸媽媽通電話,這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3.培養孩子學會感恩與回報

「孩子只要接受我們的愛就可以了,我們不圖他回報。」現在很多父母都是這種想法和做法。於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全家人圍著孩子齊上陣,高唱「無私的奉獻」,這樣讓孩子長期處於蜜罐能兒中他就永遠也長不大。這種溺愛會阻礙孩子的情感發展,產生不良的情緒,必須讓孩子學會感恩和回報。

平時生活中讓孩子學會關心父母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家中有人生病時,要教給孩子病人如何不舒服,需要人照顧,例如說話走路幹活兒都要輕輕的,千萬不能影響病人休息;為病人削個水果;給病人倒杯水;還要說些安慰病人的話。父母還可以讓孩子給大人過生日。現在的孩子每年都享受著父母給自己過生日,卻很少有孩子想到為自己的父母過生日,這也是培養孩子學會感恩和回報的一個好機會。可以鼓勵孩子為父母自己動手做個小禮物,或者給父母捶捶腿捏捏肩膀,或者是說一句祝福的話語,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積極地學會感恩與回報。

4.培養孩子面對挫折時的積極情感

隨著孩子的成長環境越來越優越,很多父母為孩子盡量掃平了一切阻礙,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越來越差,稍微遇到一點不順心就大發脾氣,任憑父母費了多少口舌都不依不饒的,於是就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不良情緒。

這種情況下,父親應該鼓勵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無論遇到的什麼樣的挫折,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交友等方面的問題,都應積極想辦法自己來解決。而當孩子犯錯誤時,只要讓他認識到錯誤即可,不要讓他過分自責,誰都難免出錯,更何況是孩子。所以,父親不可一味地批評懲罰孩子,應該以平靜的態度督促和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秉承「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教育理念。過分嚴厲的批評和責罰,只會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退縮不前,這同樣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情感發育。

許多父母也應該意識到,只有正確了解孩子的各種情緒,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積極健康發展。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請保持孩子思維的靈活性,這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的語言能力,應儘早培養,你可以試試這些小方法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