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球論」以宏大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發展
周國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他善於觀大勢、謀大事,始終站在全球視野與時代發展的高度,謀劃和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堅持全球論,是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必須切實領悟和把握的一個重要立場、觀點和方法。
1
地球村、命運共同體與同場競賽、彎道超車理念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反覆重申「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一方面,「命運共同體」意味著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科技界共擔。中國要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挑戰提出更多的「中國方案」,發揮更大的「中國作用」。另一方面,「命運共同體」也意味著科技進步機遇需要全球共享。「共贏」是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演講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他指出,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全球化,是要把世界的創新機遇轉化為中國的創新機遇,把中國的創新機遇轉化為世界的創新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有力推進人類科技事業的發展和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新時期科技和產業革命全球化的特點,指出當前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儘管我國科技水平的基本格局已經從全面跟蹤逐步轉向領跑、並跑、跟跑三者並存的局面,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但從總體上看,創新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在國際科技競爭中仍然處於相對落後階段,追趕先進的任務仍相當艱巨。如果不繼續強化全球視野,在科技創新的國際賽場上看準對象,認清形勢,扎紮實實地做好「比、學、趕、幫、超」的大文章,我們必將在新一輪的競爭大潮中落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敏銳地指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很可能誕生許多科技新領域、新賽場,如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機器人技術、3D列印、人工智慧等,對此我們要切實抓住。在傳統的國際賽場上,規則別人都制定好了,作為後來者沒有更多的主動權。我們只有以更加犀利的國際化眼光、更加迅捷的全球化行動,積極地去發現新領域、開拓新賽場,爭取在新賽場建設初期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導一些賽場的建設、競賽規則的制定,這樣才能在更多領域真正實現由「跟跑者」「並行者」向「領跑者」的跨越,在科技發展上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
2
「閉門造車」的國家,科技無法真正地發展強大,最終必然落伍於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的科技發展和創新決不能孤立於世界體系之外。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但科學技術應該是無國界的,具有超越地域局限的普遍意義和普遍效准。
科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具有全球共性,其發展的過程需要全球範圍內的相互學習、借鑒、研討,最後科技成果的檢驗,也常常需要放在全球環境下進行比較。順應科技發展的這一客觀規律,便科學昌、國力強;違背這一規律,則科學敗、國運衰。
與輝煌的古代科技史相比,我國現代科技史太短,由於閉關鎖國,錯過了前幾次世界範圍科技革命的大好發展機遇。在歐美國家紛紛藉助科技革命的東風,搭上產業革命的快車,大幅提高本國科技實力和生產力,藉以提高綜合國力的時候,我國的封建統治者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其他國家為未開化之國。近代中國的科技落伍、落後挨打,就是缺乏放眼全球的目光和虛心向世界學習的胸懷所致。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全球化觀點,就是對我黨科技思想的繼承、發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只有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同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更加註重學習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為我所用,才能有效解決我國自身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有效應對人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嚴峻挑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與我們積極開展對外合作是分不開的。
3
加快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
1.在「四個不是」的基礎上把握創新目標新變化。
實施全球觀下的科技創新,首先要明確思路大方向,把握目標新變化,以此提綱挈領,來進行戰略與政策的頂層設計。一要明確「四個不是」的思路方向。「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單打獨鬥,不是排斥學習先進,不是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不是」,為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指明了方向。二要準確把握目標要求提高的新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在做頂層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有世界眼光,要瞄準世界科技的發展趨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以奮力搶佔全球科技和產業的制高點為目標,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創新,以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為己任。
2.堅持「擴大範圍」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全球化創新路徑。
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堅持「擴大範圍」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是有效的實踐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在更大範圍加強與國際科技界的交流互鑒,多形式、多渠道廣泛參與和深化國際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兩類創新要素,帶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進步。不僅要加強政府間的科技戰略合作,也要豐富半官方及民間的科技合作,還要繼續加強重大科技工程的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國際科技交流中,要找准世界科技發展趨勢,找准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和應走的路徑,從而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特別要注意三個方面:一要在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的過程中,通過合理配置,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前沿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二要注意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來解決新形勢下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為科技體制改革啃「硬骨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法制化進程等服務;三要特別注意吸引那些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新興產業、帶動新興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我國工作。
3.積極推進企業創新主體的全球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全球產業革命的大趨勢,瞄準世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全球布局產業鏈,加快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當前的「中國製造」大部分還處在國際貿易產業鏈的低端。中國企業只有加強自主研發和創新,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同時,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部分技術環節加強與具有領先優勢國家的合作,才能使產品由低利潤區間進入高利潤區間,有效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攀升。要以全球視野進行產業鏈布局,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優化整個產業鏈條,加強在自然資源富集地區獲取資源,在技術人才密集地區從事研發,在資金量富餘地區進行融資,在生產成本低廉地區組織生產,在市場需求旺盛地區銷售產品。有條件的企業要加大海外併購力度,通過收購具有先進技術、知名品牌、良好銷售渠道的國外企業,直接獲取優勢技術、設備和品牌,從而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打造更多優秀的跨國公司。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市場驅動和科技驅動兩大力量,按照「政府發動、企業主導、市場推動、國際合作」的原則,利用好戰略契機充分集成國家、地方的政策和資源,在擴大開放中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作者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王小龍
※指引21世紀創新的科學思想
※外逃11年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蔣雷回國自首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