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別再瞎讀了!一份清單告訴你孩子什麼年齡讀什麼書

別再瞎讀了!一份清單告訴你孩子什麼年齡讀什麼書

聊聊親子閱讀的關鍵點。

最近跟幾位媽媽閑聊,有一位媽媽說:「上嬰兒早教班交了一筆『智商費』,孩子上畫畫興趣班半年幾乎沒留痕迹……都不知道做什麼才不會徒勞!」

的確,不少家庭都遇到相似的困惑,如果說絕對不會徒勞的努力,當然是親子閱讀莫屬了。從寶寶出生後就能做,孩子們從閱讀中獲得的沉澱,會慢慢地在未來發揮作用,並且隨著閱讀的繼續增長而意義深遠。

從小親子閱讀,孩子的大腦會如何受益?

西方的發達國家近年來都在努力推動0-6歲幼兒閱讀,他們把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稱為讀寫萌發能力(emergent literacy skills)。有研究證實,學齡前兒童的讀寫萌發能力,能預測孩子未來的閱讀力與學習力。如果學齡前孩子的讀寫萌發能力好,當孩子在學齡期,便在吸收知識方面表現出出色的能力,閱讀能力也呈現「從爬樓梯式到直升機式」的進步。

除了學齡前,學齡期孩子閱讀也有不錯的收穫。美國佛羅里達的一位可愛校長Heidi Maier,他讓全校的老師放棄給孩子們布置作業,而改為每晚20分鐘的閱讀,因為他覺得孩子們每天閱讀,比寫作業更獲益。因為也有研究證實,閱讀與孩子的學業成績的相關性達到了80%。即一個孩子酷愛閱讀,他的成績也不會差,並且還能獲得更多從學校學不到的知識。

記得小時候有個同學,她9歲才上學。9歲前從沒去過任何學校,據說因為不符合計劃沒上戶口不能上學,只在家由祖母教認字和看書。後來終於能上學了,這時她自己在家閱讀的書籍已經有好幾十本。在孩子們的印象中,她很聰明,是那種「似乎不用學習就能得100分」的孩子,讓人羨慕不已。如今看來,她一定是從閱讀中獲益匪淺。

其實很多名人都是早閱讀的,比如思想家盧梭,7歲就開始找外公借書看;比如魯迅,5歲就開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錢學森,6,7歲就開始讀父親的書……閱讀讓他們早慧。

既然從0歲就開始閱讀,那麼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的選擇是否要有所不同呢?當然。

科學支招:不同年齡閱讀清單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從0歲就可以開始接受閱讀的「熏陶」。下面是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心智步伐,建議的親子閱讀方式與閱讀清單:

0-6月齡,建議父母用誇張的音調唱兒歌童謠、讀故事,寶寶以「聽」為主。

6-12月齡,建議父母為寶寶提供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撕不爛書」,寶寶以「玩」和「聽」為主。

1-2歲齡,建議父母為寶寶提供文字少的繪本或無字書,圖案最好大一些、色彩鮮艷一些,寶寶開始初步「看」書,但仍舊以「聽」為主。

3-4歲齡,建議父母為孩子提供有故事情節的書,孩子開始出現喜歡重複聽某一個故事或反覆讀某一本繪本的現象。

5-6歲齡,孩子開始關注是非對錯和善惡品格的故事書,父母要給予正確引導,篩選掉不良價值觀的童書。

7-9歲齡,進入真正自主閱讀的引導階段,建議父母給孩子提供從「少字、標拼音」的書籍過渡到「多字、標拼音」的書籍,配合插圖。

……

親子閱讀,每天固定在睡覺前閱讀會比較合適?

美國醫學中心John Hutton等人經過研究發現,那些每天有固定時間閱讀的小朋友,他們大腦左側的「顳葉-頂葉-枕葉」整合皮質明顯發育較好。因為在長期的聽故事或閱讀中,這部分腦區被持續而有效地刺激,皮質會增厚。而這部分區域被證實與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文字的敏感度直接相關。簡言之,有每天固定閱讀時間的孩子,學齡期上學後學習力更強,在其他與語言相關的表現也會更出色。

一般來說,睡前父母與孩子一般無其他安排了,固定在睡覺前閱讀,容易養成習慣;另外,如果睡前選擇溫馨的故事,還能幫助孩子平復情緒,有助於入眠;最後,當孩子們把睡前閱讀變成睡眠前的儀式,還能建立規律感。當然,如果父母白天沒安排,孩子也沒有過重的學習任務,也完全可以固定安排在白天。

那麼,睡前閱讀一般多長時間好呢?每天15-20分鐘最合適,過長會影響睡眠,過短會影響效果。

所以,世上沒有一條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更沒有其他事情能取代閱讀。孩子們的成長也皆如此!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經常搞惡作劇的孩子,其實很可憐!家長該反思
心理學家總結數十項兒童研究: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生活得好?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