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站劉強東:苦難不是財富,對苦難的思考才是財富
國館編輯部:
大家好,我是肥貓。
在雞湯中,你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要感謝苦難,正因為苦難才造就了你。
對於這句話,我一點都不贊同。
這完全就是偷換概念,過去的遭遇、遇到的爛人,明明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可以選擇遺忘,憑什麼要感謝!
明明今天的強大,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01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感謝貧窮!707分考入北大,她的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主人公王心儀,是一位河北貧困縣女孩,她通過自己努力,以707分的成績,考進了北大中文系。
但成功的背後,卻是一個飽受困苦折磨的家庭。
她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媽媽,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還有兩個即將上高中和小學的弟弟。
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她在文章中寫道: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她認為,因貧窮遭受的坎坷、姥姥的去世、同學的嘲笑,以及各種生活的艱辛都使她更強大。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不認同:
貧窮本身沒什麼值得感謝的,你應該感謝努力奮鬥的自己,還有供你讀書的親人們。
微博上,劉強東也對文章發表了看法,「面對苦難,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這點我非常贊同,苦難本身並不是財富,只有對苦難的思考才是。
網路上盛傳的某句毒雞湯:
「感謝讓你受苦的人和事,是他們讓你更強大。」
在我看來,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偽命題。
02
/苦難,讓人變得自卑、懦弱/
朋友小敏,是苦難的直接受害者。
從小生活在殷實家庭的小敏,爸爸開了家公司,做醫療器械生意。媽媽溫柔賢惠,每天照顧丈夫和女兒的日常起居,生活幸福美滿。
不料高三那年,爸爸投資做新項目,合伙人捲款逃走,留下了數百萬的負債。
公司倒閉,房產變賣,勉強還清債務的一家人從此過上了艱難的生活。
受不住打擊的爸爸,很長一段時間頹廢不堪,媽媽也因生活困窘,脾氣變得暴躁起來,原本和睦的環境,開始了無止境的爭吵。
出於成本考慮,成績優異的小敏放棄了去北京的機會,選擇留在省內,勤工儉學供自己上學。
四年來,所有的生活費都是她自己賺的。
日子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甚至,一度想到了輕生。
如今小敏的生活回到正軌,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家庭環境也逐步改善。
可當年外向活潑的小敏,卻再也沒有回來。
她變得自卑、怯懦,交流時無法直視對方眼睛,朋友聚會也基本不願意參與,彷彿有一團巨大的陰影籠罩在身上,無法散去。
小敏說,「如果人生可以選擇,我絕不想走現在這條路。」
她靠著堅強的意志,挺過了苦難。
但那些沒挺過來的人,他們又會說什麼?
也許再也沒有說話的機會了。
願我們能被世界溫柔對待,不要有感謝苦難的機會。
03
/苦難,讓我們肉里長出鎧甲/
《奇葩說》里有一道辯題:生活的暴擊,值得感謝嗎?
嘉賓春夏說:
「我覺得經過暴擊後的自己,好像變得沒那麼可愛了。我變得不會撒嬌,變得沒有那麼柔和,不再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跟媽媽說很貼心的話。
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非常強硬。我攻擊性強,就是,我變成了一個,自己不太喜歡的人。但我調整不了,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最安全,最能照顧到大家的人。」
暴擊將我們的可愛剝奪,憑什麼還要去感謝它?
記得表妹10歲那年,她媽媽就去世了。
那天起,她接管了所有的家務,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
她說,「我終於知道了家裡衣架的個數。」
突如其來的苦難,讓表妹的身上長出鎧甲。她不再像同齡人一樣單純快樂,有種超越年齡的世故感。
她從不告訴朋友、同學自己沒有媽媽。就像一塊永久的傷痕,刻在了她的心口。
我們要苛求她感謝苦難嗎?
是苦難讓她知道,晾衣服的時候要拿多少衣架嗎?
難道母親沒有去世,她這麼多年就學不會生活?
不是的。
苦難帶來的傷害,只可能暫時被隱藏,它一定存在,且一直在滴血。
如果有得選擇,誰會願意割開自己的皮膚。
肉里長出鎧甲的感覺,真的好痛。
04
/面對苦難,我們有權利怨恨/
面對苦難,我們有權利怨恨它。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經歷了苦難和傷痛,就不能瀟洒地罵一句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會產生痛感、負面情緒,如果總是麻木不仁,那隻代表你未曾活著。
記得一次年夜飯,服務員端上了一盤饅頭,我90歲的奶奶臉一下就黑了,開始不斷念叨。
這讓她想起了當年日本人入侵的時候,搶走她僅剩兩個饅頭的場景。那一年死了不少人,但她拼了命挺過來了。
這件事成了她一輩子的心結,這份傷害,始終留在了心裡。每次見到饅頭,她都會說上幾句。
有些苦難,不應該被原諒。
孔子曾經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心理層面也是一樣,在真正的苦難面前,沒有一種情感比另一種情感更高尚。
喜、怒、哀、樂,分別對應不同屬性的事件。
該恨的時候恨,該樂的時候樂。
如果我們感謝苦難,又該如何面對幸福?
05
/對苦難的思考,才是成長的動力/
苦難與成功,二者之間並無因果關係。
岳雲鵬曾在節目上談起自己的經歷。
有段時間,他在餐廳當服務員。有次客人結賬的時候,發現數目不清,於是大發雷霆。還借著酒勁對岳雲鵬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話。
整整三個小時,辱罵沒有絲毫停歇。
期間岳雲鵬不斷賠禮道歉,主動為客人打折,甚至免單,客人還是不接受。
最後,他被解僱了。
如今,岳雲鵬早已功成名就,但每當談起這些往事,依然十分氣憤、難過。
有人對岳雲鵬說:
「如果沒有那些苦難的經歷,你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啊。所以,你要感謝當年傷害你的人。」
在我看來,這是對岳雲鵬極大的侮辱。
他之所以能成功,憑藉的是天分、努力和汗水,是實力讓他走到了今天。
是對苦難的思考,讓他挺了過來。
成功者總是容易被歸因錯誤,人們更傾向於把他們的成就歸結於環境或經歷,而不是自身的實力。
因為這樣的名人故事看起來更勵志,更具傳奇色彩。
在苦難發生之前,誰也不知道它會把你變成什麼樣的人,是繼續沉淪還是更加堅強。
我們似乎總忘記那些一蹶不振的人,他們被苦難吞噬,生活毀於一旦。
只有能對苦難積極思考的人,才有機會從生活中得到成長。
我們要記住,捅過你一刀的那個人不值得感謝,那把刀,也一樣。
06
/人生實苦,不必自找苦難/
生活已經很苦了,成年人沒必要自找苦難,小孩子更沒必要接受「感謝挫折」的荼毒。
不知何時起,挫折教育橫行。
在網上搜索「感謝挫折」,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首頁全是中小學生作文。
內容也離不開千篇一律的老套路,主要例子還是司馬遷、海倫凱勒、霍金等人,標榜他們在苦難中越挫越勇。
成年人怎麼不寫這類文章呢?
因為「感謝挫折」,從來都不是人們的真心話啊!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一命題框架下的偽命題,竟被不少家長運用到教育中,還美其名曰:挫折教育。
他們認為,越早鍛煉孩子就越能練就應付自如的能力。即使沒有挫折,也要刻意製造挫折。
研究表明,小時候吃太多苦,會影響身心發育,還可能對人格發展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胡亂接受挫折教育的孩子,會比其他人更多地經歷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其中最極端的例子,是楊永信的電擊療法。說白了,就是通過粗暴地製造痛苦,來達到所謂的教育目的。
事實上,大部分經過電擊的孩子都變乖了,甚至對父母千依百順,成了屈服於苦難的奴才。而不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
刻意製造的苦難,可能徹底把人擊垮,留下永久的傷害。
真正挫折教育,從來不是父母或老師,又或是無良「醫生」的刻意使絆,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教育他們如何樂觀應對。
孩子每天遇到的挫折已經夠多了,即使是穿褲子,洗漱,還是去上學,在他們眼裡都是困難的事情,為人父母應該更多給予愛護和引導。
否則挫折太多,孩子感到事事都脫出掌控,很可能會慢慢變得容易氣餒,甚至進一步演變成「習得性無助」。
讓孩子在安全溫暖的避風港停泊,他們才有勇氣駛向未知的風雨航線。
退一萬步說,如果有人一生順利,不經歷任何挫折,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
07
/不向苦難致謝,堅守最後一份驕傲/
人生最大的苦難,往往不是一瞬間的災難,而是無情的歲月這把殺豬刀,一點一點將你凌遲,踐踏你的尊嚴。
多少人創業失敗,家財散盡,只能回歸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但他們說,感謝苦難,讓我明白了平淡是福。
多少人懷揣音樂夢想,受盡冷眼數落,卻始終站不到夢想的舞台。但他們說,感謝苦難,讓我明白了成名不是音樂的唯一意義。
那些有過遠大夢想的人,都這樣一個個跪下了,他們接受了時間的洗禮,承認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類是奇怪的動物,喜歡為一切事情賦予意義,比如苦難的意義。
因為我們無法忍受,使人倍嘗艱辛的東西是毫無意義的。
為了尋找慰藉,我們賦予苦難以意義,使其成為財富,成為通往偉大的必經之路。
這種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只是一種認命的姿態,來麻痹自己「這是最好的安排」。
就像被狗咬了一口,不但不回揍,還要蹲下來摸摸它的頭,「雖然很痛,但還是感謝你咬了我一口。」
貝多芬曾經說過,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但如果我們沒有這份魄力,能給命運使個絆也是好的,不論你是站著還是趴著。
當苦難來臨,我們至少可以堅守最後一份驕傲——不向它致謝。
/今日作者/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END
※22歲女生元旦自縊身亡:在艱難的世道里,你需要這4種防身能力
※90後離婚大數據:殺死婚姻的,究竟是什麼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