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不同,才是最高級的修養
01
最無禮的行為便是,一味爭高下
最近,在知乎上刷到一個問題:知乎上的回答為什麼很難求同存異?
知乎題主如是說:回答者大多喜歡先把別的的答案批判一番,再好好答題,這又是何必?為什麼就不能直接說「看到這裡大多是XX觀點,我來提出另一種觀點」之類的呢?並不是說不允許反對、辯論,而是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都要嘲諷一番,即便反對往往就偏到攻擊其他回答者,喜歡扣帽子,這讓我難以理解。大家不能好好說話嗎?
人們在發表觀點的時候,似乎認為先貶低、嘲諷、定性、攻擊別人的觀點才能讓自己的觀點站住腳跟,他們更多的是一種表達欲,並非是一種分享。
這可能是我們從小被告知的就是標準答案只有一個,所以總想分個高下,分個對錯。
即便你的看法是正確的,也不應該以絕對的方式去批判、輕視別人的觀點。
究其本源,還是在於我們大多數人內心深處都在排除別人的觀點,還沒有學會尊重別人的不同。
其實,很多時候,事情不能以對錯來論,而是要用更加柔軟的心來表達自己的堅持與想法,如此一來,才不會傷人傷己。
語言帶有譏諷、充滿攻擊性,即便有理,亦是失禮。
你柔軟了,世界才能溫柔待你。畢竟活著不是為了考試,不必拼正確、拼輸贏,而是看誰活得更舒服、更自在。
02
己所欲,勿施於人
周國平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如果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一個文明人的起碼品德,它反對的是對他人的故意傷害,主張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那麼,「己所欲,勿施於人」便是一個文明人的高級修養,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進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讓別人按別人的方式活。
我們在更多的時候應該記得: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樣不可施於人。
台灣主持人陳文茜與作家白先勇是好朋友。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轟動兩岸三地,很多內地年輕人不是通過小說《謫仙記》、《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而是青春版《牡丹亭》才知道白先勇的。陳文茜卻不感興趣。
白先勇發現以後,很少在陳文茜面前講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情況,更不請她發表意見。
但這完全不妨礙兩人繼續做朋友,陳文茜說:「對此,我非常感謝!他可以創新,我可以頑固,誰也不去說服誰。」
這種關係就像是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
它的意思是,在人際交往中,君子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
真正的好朋友關係從不會強迫別人接受他不喜歡的東西,即便這是自己最愛的東西;這便是一種修養,寬容別人的「不喜歡」,尊重別人的不同。即便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傑出的人也不必要所有人都欣賞和喜歡的。
畢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的喜好也是如此,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喜歡。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喜歡某樣東西而別人不喜歡,便要強迫別人也喜歡這樣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都正在經歷不同的故事,我們的存在因不同才顯得繽紛多彩。
03
懂得尊重不同,才是最高級的修養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任何生命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我們無需、也沒有必要去強迫每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能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就像康德說的:「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儘可能的去理解」。
真正有修養的人,能夠接納別人的不同的觀點,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他們從不對他人的生活指手劃腳。他們獲得尊重的方法不是去駁倒誰、戰勝誰,而是用尊重換取尊重,以自由交換自由。
有一對夫妻,丈夫很喜歡吃榴槤,太太覺得特別臭。但太太逛水果店的時候,會主動買榴槤回來。
丈夫更絕,搬把椅子,去小區的草地上,邊曬太陽邊大快朵頤,吃完用濕紙巾擦乾淨手、嘴,嚼兩粒口香糖再回家。
真正有修養的人在一起,不同強行去改變對方,不會讓對方與自己一樣,他們不會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的身上。
畢竟,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編輯:好書指南 微信號:aidushuba
給我【好看】
你也越好看!
※周星馳與梁朝偉:前半生相伴左右,後半生相忘江湖
※請關愛社畜——成年巨嬰:都是你們都欠我的
TAG:好書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