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卻不多

古代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卻不多

歷史上帝王爭奪中,弟殺兄,子弒父的情景確實不少。比如著名的李世民殺李建成,趙光義殺趙匡胤等等。子弒父的情況就更多了,比如北魏拓跋紹殺了他的父親拓跋珪,南北朝宋朝的劉劭殺了父親劉義隆,隋朝楊廣殺了父親楊堅,後梁朱友珪殺了父親朱溫。

古代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卻不多

(李世民劇照)

但是,在古代,「兄殺弟」和「父殺子」的情況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一、古代為什麼會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的情況?

很顯然,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緣於皇位的爭奪。

古代皇權制度是非常怪異的一種制度。我們知道,所謂政治,其實就是平衡術,就是要把各方擺平。但是皇權制度明顯就是製造溝壑,製造矛盾。皇帝的權力那麼大,身邊人的權力那麼小,這就是明顯的不平衡。不平衡必然就有矛盾,極端情況下,殺戮的事情就會發生。

「弟殺兄」為什麼會出現呢?因為弟弟和哥哥,本來都是同父同母的,或者至少是同父的。照理說,兄弟之間應該享受相同的待遇。但是因為中國的「嫡長子制」,當哥哥的就可以當皇帝,當弟弟的最多當一個王爺。

然而,就算是王爺,也當不好。王爺不能幹事,不能建功立業,王爺只能在家裡吃閑飯,等老死,否則,就會被當皇帝的哥哥猜忌。皇帝一猜忌,當王爺的弟弟日子就不好過了。

古代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卻不多

(八賢王劇照)

歷史傳說中出現過一個「八賢王」,手持金鞭,上打昏君,下打讒臣。其實,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出現了這樣的人,皇帝會不猜忌他嗎?

總之,王爺的日子不好過。不好過,逼急了,就要造反,就要殺兄。

「子弒父」的情況,一般在兩種情況會出現。一是父親猜忌兒子。作為皇帝,他不但猜忌別人會奪他的皇位,他更會猜忌兒子,尤其是太子。儘管他這個皇位,最終是要傳給兒子的,但是,在沒有死之前,他絕對不願意放手。所以就對兒子百般猜忌。兒子逼急了,就會造反。二是父親「老不死」。兒子很早就被確立為太子,就等著父親歸天的那一天,自己當皇帝。但是父親卻一直好好地活著,「老不死」。這種情況下,兒子實在等不及了,所以他就會提早讓父親去死。

古代常出現「弟殺兄、子弒父」,為何「兄殺弟、父殺子」卻不多

(漢武帝劇照)

二、古代為什麼很少出現「兄殺弟,父殺子」的現象?

其一,不忍。

不忍有兩個層面的理解。一是在人類的天性上,當哥哥的,一般都比較愛護自己的弟弟。當父親的,也很愛有著自己血脈的兒子。這種天性是與生俱來的。二是在道德要求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古代父親兄弟處理關係的道德標準。不過,一般來說,「父慈」「兄友」容易做到,而「子孝」和「弟恭」卻並不容易做到(古代有個聖人叫舜,他的弟弟想殺他,但是他對弟弟卻很好,就是這種表現)。而且「父慈」「兄友」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也是古代在道德上最先要求的。

其二,不用。

父親本來坐著皇位,他用得著殺兒子嗎?再說了,如果他把兒子都殺乾淨了,誰來繼承他的皇位。王莽奪取漢朝的天下,最後很快就失去。固然與他胡亂改革有關,但是也是因為他把兒子都殺光,沒有了接班人。所以,當皇帝的父親,一般不會輕易殺兒子。漢武帝殺了兒子,後來連腸子都悔青了。

哥哥對弟弟也是一樣。哥哥把太子之位坐著,弟弟雖然對他是一種威脅,但是他也用不著非殺死弟弟不可。李建成多次動了想殺李世民的念頭,但是最終他並沒有動手。反而是李世民,非常果斷地發動政變殺了哥哥。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高麗國王數次求親,才娶到元朝公主,為何娶回不久他就後悔了
楊貴妃死,皇位被奪,獨居冷宮,晚年的唐玄宗心情是怎樣的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