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琴嶺南派傳承人:古琴是精品教育 傳承無需操之過急

古琴嶺南派傳承人:古琴是精品教育 傳承無需操之過急



(原標題:古琴嶺南派傳承人:古琴是精品教育 傳承無需操之過急)


謝東笑為學生授課教授古琴。 受訪者提供 攝

中新網廣州1月13日電 題:古琴嶺南派傳承人:古琴是精品教育 傳承無需操之過急

中新網記者 李凌

在深圳同音琴社12日晚舉辦的新年雅集上,一位身穿唐裝、身形瘦削的男子端坐於雅室正中,手撫古琴低聲吟唱,令現場聽眾感受到「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古韻。彈奏古琴的男子,是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

彈唱間,謝東笑先以一首打譜古曲《南風暢》開場,讓聽眾領略上古時期古琴特點,繼而一首嶺南傳曲《鷗鷺忘機》爽朗明快,而《葬花吟》由影視原曲移植,熟悉的旋律通過古琴再次演繹,別具一番韻味。

談及古琴彈唱,謝東笑介紹,他彈奏的不少曲子都是根據《道德經》《詩經》等改編而來,採用傳統吟唱的方式演奏,「古琴吟唱不同於現在的『唱歌』而是一種帶有吟誦式的說唱,根據文字的讀音改編成旋律,再用填空式、伴奏式、依字音對應式、緊拉慢唱式等各種手段融合到古琴音樂當中」。

古琴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文人、士大夫愛不釋手的器物,更被視為中國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徵。作為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一直致力於古琴的傳承與推廣,現擔任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古琴傳承工作室的導師。

說到教育和傳承,謝東笑表示,古琴的傳承與教學目前尚處在試驗階段,學員不多,「古琴傳承不可操之過急,古琴需要口傳心授,需要老師言傳身教,所以不能夠大班上課,應該往精品教育方向發展,學員要踏實地從一勾一挑開始,避免快餐式教學」。

在謝東笑看來,目前古琴仍然屬於小眾藝術,要傳承不僅需要有學員學習,還需要有觀眾懂得欣賞,近年來,他不僅開班授課,帶著學生一起演出,還參加酷狗音樂直播等節目,在節目中介紹嶺南派古琴的歷史,現場演奏嶺南琴派重要的傳統曲目等,希望通過互聯網,與年輕網友分享古琴藝術的博大精深。

謝東笑認為,古琴的傳承不能僅僅停留在彈奏方法的學習上,更要融入到生活當中。他說:「古琴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對文藝職業的學生而言。古琴的傳承要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和職業中去。」所以,目前學生除了要學習古琴音樂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學習古琴的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以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此外,古琴傳承工作室還與其他學科進行交流互動,相互借鑒。比如與漆藝的老師合作,讓學生學習如何製作古琴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敦煌藝術中的「大雪」:戴上風帽,何懼冰雪
華為余承東致員工2019新年信:力爭多領域世界第一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