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水小百科—印度絲鰺

海水小百科—印度絲鰺

幼年的印度絲鰺的背鰭和臂鰭擁有許多細長的絲,那些是其鰭條的衍生物,在自然環境中藉此混雜在大型水母周圍,讓掠食魚類不敢靠近。當它們成年後,這些絲就消失了,其本身也變成了一種兇猛的掠食動物。印度絲鰺主要分布在我國香港沿海和菲律賓一帶,是經常被用作觀賞魚貿易的鰺魚。它們不僅有長長的絲帶,其身體顏色也如電鍍了一樣光亮,所以香港愛好者也稱它為鬼面鏡。

一般觀賞魚貿易中的印度絲鰺是15厘米左右的個體,它們的成體可以生長到1.5米,成熟後身體從圓盤狀變成魚雷狀。和其他鰺魚一樣,你最好飼養一群,讓它們消除對人工環境的緊迫感。使用10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並保證水族箱高度不小於80厘米。它們不能忍受太高的硝酸鹽,建議將其控制在200ppm以下,定期換水可以讓這種魚感到很舒適。

最好用凍鮮的魚、蝦肉來餵養它們,因為它們並不喜歡人工飼料。如果飼養得健康,印度絲鰺的絲帶可以變得很長。在水族箱中,它們一般生長到50厘米就滯長了,而那些絲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退。

由於運輸時過度緊迫,很多小印度絲鰺在到達目的地後眼睛都被蹭傷,飼養初期最好在水中添加一些抗生素,以免感染。在我的飼養經歷里,幾乎有一半的印度絲鰺是因為眼部感染而死亡或完全失明的。

大家都在看

點擊了解產品詳情,長按直接購買

點擊原文立即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巔海水魚 的精彩文章:

海水小百科—藍紋神仙
羨煞旁人:nano微缸養硬骨!

TAG:龍巔海水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