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稀見明代戲曲叢刊》新書發布會暨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

《稀見明代戲曲叢刊》新書發布會暨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

1月10日,由東方出版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聯合主辦的《稀見明代戲曲叢刊》新書發布會暨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稀見明代戲曲叢刊》(以下簡稱《叢刊》)是全國高校古委會資助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資助項目。該套叢刊所收劇目包括《六十種曲》《盛明雜劇》《孤本元明雜劇》《古本戲曲叢刊》等大型曲籍未收的稀見明代戲曲,其中孤本至少有28種,如《綠袍記》《花眉旦》等,為明代社會生活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古典戲曲元素在民間傳承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認為,古籍整理不容易,戲曲整理尤其難,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戲曲研究的底本選擇最難,有好底本不一定能拿到,校勘沒有一定之規,曲與白非常難斷,但又必須斷。

古典戲曲有其傳承脈絡,《叢刊》提供了大量的與活態戲曲相關聯的線索。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認為,《叢刊》中的作品展現出明代戲曲整體向民間下移的態勢,在文學上或許偏於平庸,但並不能掩蓋其舞台上的精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叢刊》總主編廖可斌介紹,明代戲曲是中國古代俗文學的典範。《叢刊》中部分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與人們熟悉的部分知名作品相比毫無遜色,堪稱被埋沒的藝術瑰寶,應該被增補充實到明代戲曲優秀作品的長廊之中,以利於學界對明代戲曲的藝術成就作出更充分更準確的估價。

立體展現明代戲曲面貌

戲曲是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而明代戲曲的繁盛則是古典文學的中興與集成。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認為,縱觀國內外學界的研究現狀,戲曲的重大意義還未得到完全釋放。戲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傳統政治、民間社會互動的關係,具有政治學、文學、民俗學、文化考古學等諸多方面的豐富內涵。對於明代戲曲文獻的整理及研究,一定會打開中國世俗文化、民間社會的新的研究局面,成為古代文學研究、文化研究乃至更多領域研究的重要推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編輯部編審張國星認為,從藝術樣式講,戲曲是最繁複、最複雜的一種文體群;從內容上講,戲曲涵蓋了極其豐富、極其複雜的世間百態;從文化層面講,戲曲把中國古代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涵蓋其中,價值非常大,很多學科都會用到。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英德認為,戲曲整理應該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整理方法,像如何選擇底本和校本、如何處理曲詞和賓白、如何處理異體字、如何處理眉批和夾批等。在小說、戲曲等俗文學文獻的整理上應有一個基本原則:只有同一版本系統的本子可以對校,不屬同一系統的本子不可對校。《叢刊》展現出一批罕見的明代劇本,收集了一些散見的劇本,為展現明代戲曲的全貌做了基礎工作,同時提供了整理古代戲曲劇本的寶貴經驗。

稀見作品價值不可忽視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吳書蔭肯定了《叢刊》所選「稀見」作品的價值。他表示,以往講到的明代戲曲,都是湯顯祖等幾大家及其重要作品,明代中晚期的作品鮮少被提及,而這個時期正是明代戲曲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

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左東嶺看來,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講,明代戲曲特別重要。傑出的作家超越了時代,但不能完全代表時代;普遍水平的作品,對於了解時代也有其價值。他認為,以往學界對「稀見」文獻的整理存在誤解,認為其只是對「主流」文獻的補充,但從思想史角度而言,文獻無優劣,不同的文獻呈現不同的面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胡適在清華大學的一次「艱難」演講
李滿星:初心不改說冰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