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閱讀素養就是人生素養

閱讀素養就是人生素養

作者簡介: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首批中小學教授,特級教師,教育部課程教材審查委員會專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委員會副理事長等職,被聘為教育部名校長工程導師,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導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師大、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在辦學中主張堅守基礎教育本真,提出了「五養」教育理念,形成了「實與活」的教學思想,其推進的學校管理改革、四季課程建設、寄宿教育研究等具有較大影響。

前不久,參加北京閱讀季的活動,主辦方邀請我作演講,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談談對閱讀素養的認識。我的觀點引發了與會者的共鳴。我認為,今天探討閱讀的價值,無論是老師、家長、學生,還是社會,決不能把閱讀定位於「考試的手段」。我們的語境不是應試,而是生命的成長。

有人曾說,閱讀是一種語文能力,甚至認為就是參加語文考試的一種必備的學科能力。在這種邏輯下,我想問:如果不考試就不應該有閱讀的能力嗎?還有人曾說,閱讀是一種學習習慣。我又想問:難道人只有談學習的時候,才談閱讀的習慣?其他的時候就不存在閱讀的習慣嗎?也有人說,閱讀是未來工作與自主學習的方式。我要再追問:難道人將來只是工作嗎?或者說只有需要自主學習的時候,才去閱讀嗎?

其實,以上說法大都在說閱讀具有外在的工具價值。從教育的本質來說,閱讀更具有內在的生命價值,它可以實現精神的成長。閱讀是一種通過符號獲取意義的過程,更是一種特殊的交往過程。因為,在閱讀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與作者對話,我們還可以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同時也與自己對話。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不斷地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思想認識放到一篇文章中,放到一本書中、一個人物面前,因此,閱讀的過程也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在這一系列對話中,人實現了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啟迪、靈魂的覺悟和精神的成長。

從這個意義上講,閱讀素養不光是學習素養和工作素養,更是人生素養。一個人會年老、會退休,但他依舊要閱讀。有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床邊仍然放著一本書,那說明他仍要從書中獲得一種精神的享受,獲得人生的樂趣,這是一種生命的自覺。從時代的發展看,這種生命的自覺意識應該從幼年培養。中小學教育要童蒙養正,「養正」其實就包括培養閱讀這一人生素養。

那麼,怎樣才能把閱讀作為人生素養進行培養呢?首先是要文化熏陶,興趣引路,堅守習慣。我認為小學的語文課確實要培養閱讀能力,但如果到小學再進行閱讀的熏陶就晚了,閱讀熏陶宜早不宜晚。

如何去做呢?我認為以下這些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包括家庭、學校閱讀環境的創設和改進,師長對於閱讀的態度,吸引人的朗讀,孩子閱讀計劃的落實,及時肯定閱讀中的「習得」等。

閱讀環境和閱讀文化的創設。記得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學去督導,有一位家長追著問我:「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我打量了他一下,笑著對他說:「請原諒,我說話直,估計你們夫妻二人都不讀書吧?是不是總打麻將?」他點頭,我說:「你們天天打麻將,讓孩子在旁邊讀書,他怎麼能靜下心讀呢?家裡沒有讀書的環境,沒有讀書的文化氛圍,想讓孩子馬上變得愛讀書那是不可能的。」我建議他全家每天飯後讀書一小時,並且堅持下去。

引人的朗讀,就是把書中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進一步加深兒童對一篇美文的感受,這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如果孩子很小,家長也要捧一本書給他讀,讀得繪聲繪色,讓他嚮往:媽媽爸爸手中的那本書里藏著那麼多美好的故事,我將來要好好學漢字,好好讀書,知道更多的故事。所以,要善於用生動的朗讀激起孩子對母語的熱愛,對閱讀的熱愛。

閱讀中的「習得」。所謂習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邊讀書一邊獲得的那些語文知識、能力、修養,要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去「用」,通過「用」感到一種快樂。我從小就體驗過將閱讀中獲取的語文知識用到作文中的快樂。那是四十年前,我在農村小學的時候得到了一本童話書叫《小傘兵與小刺蝟》。其中有一個描寫秋天的詞語叫「秋風颯颯」,後來我在寫秋天時也寫「秋風颯颯」。語文老師表揚我這詞用得好,一下子就鼓舞了我,後來我就經常把閱讀中學到的詞語用到作文中。

我們還要重視閱讀交流,培養思維,引領孩子成長。閱讀後,要重視多向交流,包括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閱讀交流。在飯桌上交流近期閱讀的感受,探討閱讀中的問題,是一種很自然、很有效的家庭閱讀促進方式。而在課堂上,老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逐步進行深度思維的培養,並進行價值觀的引導,這是學校深化兒童閱讀的重要策略,對於閱讀素養的培育很重要。

還有,要去除功利,精選篇目,大量閱讀。千萬不要只為應試而閱讀,也不要只為寫作而閱讀。閱讀就是土壤,寫作是土壤中生長的樹木和花草,我們大量而用心地閱讀,一定會自然而然地吸收豐厚的養料。所以,閱讀不要太功利。我不太支持一讀書就畫好詞好句的行為。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好習慣,但是,不要程式化地找所謂的「好詞好句」,詞句好不好,要看怎麼用。有的時候我們拋開了這種功利,更輕鬆地閱讀,更投入地閱讀,更深刻地閱讀,反而能夠獲得寫作的營養。

總之,閱讀不只是學習的工具、工作的手段。如果閱讀成為了人生素養,那麼它將成為生命不可或缺的東西。當閱讀成為我們與高尚的人對話、與經典對話、與真善美對話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的精神將永遠是充實的。(作者:李明新)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貴州遵義播州區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紀實
甘肅召開全省教育大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