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以人為本」的教育,如今卻不拿人當人

「以人為本」的教育,如今卻不拿人當人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份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

——蔡元培

來 源:思維補丁(ID:LostAndLoser)

作者:慧超

(一)

人們的「新年祈願」並沒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2019年首先以一場70萬藝考生的「大崩潰」開篇:

這一屆藝術生先是被一紙突然頒布的文件整懵圈了,等這幫孩子回過神來,摩拳擦掌地報考國內為數不多的藝術專業院校,以期獲得「多一次錄取機會」的時候,徹底被一款名為「藝術升」的報考APP給整懵逼了。

亂碼、閃退、近乎靜止的緩衝令人崩潰,更令同學們絕望的,是報考完全沒有備選方案可言,因為十數所院校的報名通道完全被「藝術升」壟斷了。

根據各媒體的公開報道,一些藝術生「連刷24小時,最終還是遺憾地錯過了報名時間」。

十年寒窗,誰又能想到,自己的人生節奏和學業希望,最後竟會折戟於一家小公司的渣渣APP之上。

「藝術升APP」的母公司(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被媒體扒光剝凈,人們對這家公司的了解越多,越是難以看懂這家公司的「神奇之處」:

比如一家成立不過3年,註冊資本不到300萬,典型的「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小公司,怎麼就「事實性壟斷」了國內藝術院校的考生報名通道呢?

比如藝考報名這種典型的「剛需、持續、利潤穩定」的賺錢項目,這些藝術院校為什麼會把這樣一棵「搖錢樹」,給一家連瞬時高流量都解決不了公司?

(媒體曝光的去年考生的VIP卡)

比如報考這件關乎到數十萬考生人生抉擇的「重要公共服務」,在「藝術升APP」這款有且僅有的唯一通道里,卻充斥著「50元加急,598VIP卡」這樣明目張胆有違公平的收費加急項目,這一切,高校知道嗎?招標時有禁止條款嗎?還是說,這根本就是雙方的共謀?

當然,這些問題,超超都答不上來。

(二)

前幾日,北京宣師一附小發生了一起惡性傷童事件,一名人渣輪著手錘砸傷了20名孩子,其中造成4名孩子顱骨凹陷性骨折。萬幸是,孩子們都沒有生命危險。

我朋友圈有很多孩子家長,事件發生後,相關動態就呈刷屏之勢。

人們的憤怒和恐懼溢於言表,如果連10萬塊一平米的學區房也規避不了此類「個人恐怖主義」的話,那麼恐怕再沒有家長能夠拍著胸脯說,我家的孩子是絕對安全的。

隨後,人們在無數條短視頻中,見識到了宣師一附小領導們蠻橫無理的傲慢姿態。

大概沒有人能在這些視頻中,看到這些校方代表面對孩子們的厄運和家長們的關切,流露出哪怕一絲的歉意、懺悔和悲傷。

有一種聲音是這些基層教育工作者,缺乏面對突發事件和媒體的經驗,所以本能反應是「遮蔽」和「掩飾」,所以言語之間缺乏思考和邏輯訓練——坦白講,我能理解,卻依然難以接受。

類似公事公辦、頤指氣使的態度,和「缺乏輿情危機應對訓練」無關,和教育者長期養成的心性與習性相關。

因此,家長們自然怒火中燒,因為他們突然發現自己錯了,因為他們突然發現,原來在此地,反而是學校的聲譽和校領導的烏紗帽比自己家孩子的性命安危,顯得更重要,更需要第一時間去維護。

更不用說,到了晚間,那幾張刷爆了京城媽媽群的聊天截圖了:

這位宣武名校老師的回應和語氣,都令人心寒,更令家長恐懼。

真的,這就是一種明火執仗的冷漠和「事不關己」。

看到這位媽媽那句:「這是人的生命,孩子的生命」時,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多少有些恍惚,這對話之中,哪一位才更配得上這「老師」一詞?

連《人民日報》旗下新媒體賬號「俠客島」都看不下去,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我們常說,對孩子要提倡「愛的教育」。但從現實看,缺「愛的教育」的,恰恰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如果你不打心眼裡把學生當自家孩子愛護,面對受傷的孩子和焦急的家長,也只有冷冷的官腔了吧?」

很遺憾,在我們當下的教育中,人文教育、人性教育並不那麼重要。其實,這是中國社會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思想的根源,因為我們所受的教育,從來都是功利的、勢利的。

所以我們並不關心他人的苦難和厄運,哪怕,他們和我就在同一所學校,甚至就在同一間教室。

有這樣的老師,自己的孩子充其量不過就是個「考試機器」罷了,不過就是個完成老師業績和學校升學率的「績效工具」罷了。

你看這位數學老師,言語之間如此倨傲,乃至帶著權力之上的威脅和警告意味,「你給孩子複習的胸有成竹了是嗎」?很難想像,這樣一句話,是在如此對話語境下敲出來的。

更令我覺得心寒的是,這所有的回應,所透露的語氣,都是那麼的坦然,彷彿,這一切本該如此一般。

(三)

曾經互聯網上有那麼一波嘲諷,是針對災難後獻花和點蠟燭的——嘲諷者認為,這一切都顯得單薄和無意義,是西方政治正確語境下的矯情。

其實不是的。

就像這位問「我們能為受傷的孩子做點什麼」的家長,其實她做不了太多,警方、醫生和相關部門已經在行動了。

但有時候,表達關切、坦露悲傷本身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行動。

即便自己的孩子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但人們在對兇手同仇敵愾之外,對那些受到傷害的孩子表達關切和同情,對受傷孩子的家長表達慰問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哪怕僅僅是買束鮮花探望呢),也會讓那些處於痛苦中的人,感到一絲絲慰藉。

孩子們肯定希望自己傷好之後,回到教室里迎接自己的,是鼓勵的掌聲和老師與同學們的鮮花、擁抱,而不是一片詭異的和諧與安靜,彷彿自己經受的一切都沒發生過一般。

面對災難,稍具人文素養的人,恰當的表情與表達都應該是「你們並不孤單,你們遭受的苦難我們也感同身受」,而不是一副「又沒砸到你家孩子,你瞎操什麼心啊」的漠然語氣。

人畢竟不是畜生。而孩子們受教育的初衷,更不僅僅是學會知識,每一位父母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里感受愛,感受尊重,學習愛自己,也學習愛他人。

一如那位家長所言,「這比是否能考上清華北大,更重要」!

走遍中國,你幾乎在每個城市的學校,都能看到「以人為本」的宣傳語,但是讓我們問問自己,問問孩子們,問問那些夾起尾巴做人的家長們,當真如此嗎?

我們很難說,對於寄託了無限希望與愛的孩子,在這樣的校園裡,在這樣的教師教導下:

到底是那個高高舉起的鎚子,對孩子們造成的傷害更大,還是日復一日潛移默化的冷漠、勢利和麻木不仁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更深?

-END-

慧超,接客很貴的公關男一枚,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轉載請聯繫思維補丁(ID:LostAndLoser)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林俊傑台上失控淚奔:有些人,要帶著遺憾去回憶……
袁巴元和張雨綺複合後又互撕,我有幾點想說……

TAG:家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