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大廚改良菜品,經改良後,點擊率暴增!
改良菜,顧名思義,就是根據餐廳定位、客戶口味、時代需求、人群飲食習慣,在傳統菜品的基礎上,對菜品做法進行修改,以求讓菜品更加完美或者更適合餐廳客戶的需求。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大廚對菜品的改良,就做得十分好,有的甚至修改做法後,馬上就成為了暢銷菜品。
千層白菜
製作:煙台麗苑大酒店 張吉順大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道菜是張大師的代表作品,它從白菜卷改良而來,傳統做法是用白菜包肉餡,裹成捲兒蒸熟,而張大師將其改為釀入兩層餡料的圓形白菜餅,蒸熟後切成三角形擺盤,有稜有角,造型頗具張力。
他還結合膠東特色,在純肉餡的基礎上增加了蝦茸餡、扇貝茸餡、肉餡+扇貝茸餡,極具漁家特色。此菜成本為15元,售價68元,是一道毛利超高的手工菜。
製作流程:
1、扇貝凈肉500克剁成細茸,加蛋清3個、蔥姜水30克、鹽20克、味精10克、熟花生油10克攪拌均勻,順同一方向打上勁。
2、白菜嫩葉10片放入油鹽水中焯一下,撈出入清水過涼,擠干水分。將白菜葉平鋪在案板上,切掉底部3/4的白菜幫,用刀背在剩餘較硬的白菜幫處砸幾下、切斷筋脈。
3、取一個圓形盤,將六片白菜葉鋪滿圓盤四周,中間再鋪上一片白菜葉,起到「兜底」作用,撒少許鹽、味精入底味,放扇貝茸80克抹平,蓋上三片白菜葉,再抹一層扇貝茸,將四周多出的白菜葉向內摺疊,包成一個圓形的白菜餅,用刀刃壓出4個摺痕,使其更緊緻,入蒸櫃蒸15分鐘,取出後改刀成三角塊,擺入盤中。
4、鍋入蒸汁,添適量雞湯,調入少許鹽、雞汁補味燒開,勾薄芡後起鍋澆在白菜上即可走菜。
扒鮮貝福
製作:煙台藍白海天酒樓行政總廚 李峰
這道菜是福山經典扒魚福的改良版,李師傅將主料由牙片魚肉改為貝丁,從口感上來講,貝丁比魚肉更加鮮嫩,成菜口味更好;從製作難度上來講,貝丁粘性不如魚肉大,操作更為複雜。
李峰說:「如此一來,更能體現這道菜的身份與價值,也彰顯了膠東大廚制料子的精湛技藝,因此特別受顧客的歡迎。」
原料:鮮貝丁250克。
調料:蔥姜水(蔥薑片半斤加一斤清水抓捏出味,濾掉料渣即得蔥姜水)150克,牛奶100克,蛋清2個,鹽20克,味精10克,豬大油20克,蔥姜油20克。
製作:
1、鮮貝丁去筋(貝殼生物在張合時都會有一條類似肌肉的連接物,口感比較哏,需要摘除),清洗乾淨後吸干水分。
2、鮮貝丁入牛奶,邊攪打邊倒入蔥姜水,絞成糊後加鹽、味精繼續打1分鐘左右至上勁、粘稠,加入蛋清繼續攪2分鐘至成鮮奶油一般的細糊,淋入豬大油、蔥姜油攪勻。
3、用手抓起鮮貝糊從虎口擠出,用勺子舀成橄欖形,下入涼水鍋中,小火汆至貝福全部浮起後撈出(若貝福沒浮起,則證明沒打上勁,菜品也就失敗了)。
4、鍋留底油燒熱,添入清湯150克,調適量鹽、味精,加入貝福,轉小火煨至入味,勾芡、淋明油後出鍋裝入墊菜心的盤中即可上桌。
製作關鍵:
1、一定要選原漿貝丁,即沒摻過水的新鮮貨,否則很難打上勁,而且鮮味不足。
2、若用保鮮貝丁,則注意不要入水化凍,這是因為海鮮遇淡水會吸收大量水分,鮮度大打折扣。
3、調味時略微加大鹽的分量,以增加粘性。
4、添加牛奶,不僅可以讓貝福更加潔白,還能增加鮮嫩度。
菜生子燜鱔魚
這道菜改良自經典湘菜「黃燜鱔魚」,在燜制時加入鮮脆、酸爽的菜生子,去腥解膩的同時締造出令人垂涎三尺的湘式酸辣。
原料:筆管鱔300克、黃瓜150克、菜生子100克。
調料:豬油100克、高湯50克、剁辣椒20克、黃貢椒15克、蔥薑末10克、鹽5克、蚝油3克、醬油3克、雞精2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製作流程:
1、鱔魚宰殺治凈,改刀成長3厘米的鱔片;黃瓜改刀成條;菜生子切段,入沸水飛水待用。
2、鍋入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入鱔片,中火煸至表皮起泡、邊角略卷,點少許白酒,下入剁辣椒、黃貢椒、蔥薑末煸炒出香;烹入高湯,大火燒開後改中火煮2分鐘,再下黃瓜條和菜生子段,調入鹽、蚝油、醬油、雞精、味精、胡椒粉翻炒均勻,加蓋轉小火燜1分鐘起鍋即可。
菜生子大致做法:
大白菜擇去外層的大葉、老幫,洗凈後用90℃的熱水燙一下,攥干水分,然後抹勻食鹽,放在通風處暴晒2-3天,此時水分接近完全蒸發,將其均勻地碼在罈子里,密封后於陰涼處靜置半個月即成。
製作關鍵:
1、炒鱔魚的油溫以七成為宜,太低「逼」不出鱔魚的血腥味,太高則容易將帶血的鱔魚炒黑。
2、黃瓜和菜生子不能下得太早,略微燜制即可,否則影響色澤和口感。
老式鍋包肉
製作:楊再傑
此菜名稱雖為老式鍋包肉,卻有諸多新亮點,自推出以來,吸引了眾多食客,單店日銷量過百份。
亮點一:兩種澱粉調糊,口感更酥脆。
傳統做法中,鍋包肉外面的那層水粉糊是用玉米澱粉、清水加色拉油調製而成。玉米澱粉具有顆粒小、顏色白的優點,炸制出的鍋包肉口感細膩,能隱隱看到肉片的顏色,但其吸水性不夠強,因此烹完汁的鍋包肉長時間放置之後口感會變軟。
如何解決?摻上少許地瓜澱粉!它具有顆粒大、吸水性強、膨脹係數高的特點,這帶來兩個好處:其一,能吸收烹汁中的少量水分,保持鍋包肉酥脆的口感;其二,炸制以後,澱粉顆粒的間隙變大,吃起來更鬆脆,略帶沙沙的口感。
亮點二:炸制時要反覆闖油。
傳統鍋包肉只需在八成熱油中復炸一次即可,而更換新糊以後,至少需復炸3次,把肉片反覆撈起、入油,再撈起、再入油,充分將地瓜澱粉吸入的水分炸干,才能使酥脆的口感保持得更久。
亮點三:炸烹汁提前兌制,味道更柔和。
一般來講,製作此菜用到的炸烹汁現做現兌,而這裡卻將其提前批量兌好。如此操作可使糖、醋有時間充分融合,成菜口味更柔和,另外,也節省了烹制時間,提高了出菜速度,使出品更加穩定。
製作流程:
1、將豬裡脊肉切成寬約3厘米、長約6厘米的片備用。
2、肉片入碗中,加鹽、料酒少許,充分拌勻。
3、把肉片放入調好的澱粉糊(玉米澱粉與地瓜澱粉各一半)中,倒入豆油,拌開後使肉片表面掛滿澱粉糊。
4、兌料汁:碗內倒入白醋、生抽、橙汁、料酒,加鹽、白糖少許,攪拌均勻即可。
5、將掛好糊的肉片入八成熱油中,把肉片撈起、入油,再撈起、再入油,復炸3遍以上後撈出備用。
6、鍋入底油,烹入兌好的料汁,大火熬開,下入蔥、姜、蒜片、炸好的肉片,快速翻勻,淋明油,出鍋走菜即可。
小椒愛仔雞
製作:川菜大師 蔣學雲
此菜根據四川名菜「油淋雞」改良而來,選用仔雞入菜,經過腌、蒸、炸三步制熟,最後斬塊、裝盤,澆入提前調好的鮮椒料汁,雞皮脆香、雞肉細嫩、料汁鮮辣,是道極美味的熱拌菜肴。
批量預製:
1、仔公雞(重約1斤/只)宰殺治凈,斬掉爪子,從脖與胸的連接處開口,扯掉喉管,再從屁股開口掏凈內臟,衝去血水,納盆加鹽、蔥段、姜塊(拍破)、料酒,不斷揉搓表皮和腹腔,使其充分去腥、入味。
2、腌好的仔雞放入托盤,大火蒸20分鐘,取出晾涼備用。
走菜流程:
1、取一隻仔公雞,表面無需拍粉,直接下入七成熱油炸至外皮金黃酥脆,撈出瀝油斬塊,擺入盤中拼回原形。
2、鮮紅小米辣圈、青二荊條辣椒圈各30克、香蔥碎、香菜碎各15克、薑末、蒜茸各10克納盆,加蒸魚豉油、東古一品鮮醬油各15克、鹽、紅油(帶底部料渣)各10克、糖8克、味精7克、香醋5克攪勻,倒在雞塊上即可走菜。
泡椒田雞
製作:川菜大師 蔣學雲
該菜根據傳統川菜「犀浦鰱魚」改良而來。「犀浦」是成都市郫縣下屬的一個鎮,當地有一間名叫「三合居」的包席飯店,聘請廚師曾元思和他的兩個徒弟謝浚成、周德盛掌灶,師徒三人都善於烹制「紅燒鰱魚」,以大量蒜瓣、泡椒為輔料,加豆瓣、鮮湯燒制,而最妙的是,魚肉出鍋前要澆入醪糟,成菜色鮮、肉嫩、味美,回口略帶酒香和甜味。
蔣學雲大師借鑒這種燒鰱魚的手法,用魚泡椒段、羅漢筍燒制田雞,成菜顏色紅亮、口感細嫩,是一道重口味家常菜。
製作流程:
1、田雞宰殺治凈,斬去頭、爪,去凈皮和內臟,約得凈肉500克,納盆加鹽、雞粉、料酒抓勻入味,再放蛋清漿抓勻,下入三成熱油滑散。
2、羅漢筍100克斜刀切成段,洗凈瀝干,與蒜瓣60克一同拉油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放郫縣豆瓣醬15克炒香,下入蔥段10克、紅泡椒段20克,倒入羅漢筍段、蒜瓣,加鮮湯350克,調入料酒8克、醬油5克、鹽3克、味精、白鬍椒粉各2克,放田雞塊中火燒3分鐘,撒蒜苗段10克,勾薄芡,澆入醪糟15克翻勻即可出鍋。
生敲豆乾
製作:揚州十里香酒店行政總廚 李林紀
生敲是南京的傳統地方菜,已流傳了300餘年,其原料為大個的黃鱔。而之所以叫「生敲」,是因為在鱔魚活殺去骨後,要用木棒敲擊鱔片,使其肉質鬆散,故而得名。
這道生敲的特別之處,是在保留傳統做法的基礎上,為其增加了四種墊底輔料供食客選擇,其中小肉圓是油炸過的,牛筋、牛腱是鹵熟的,而最特別的,則是這個看似普通的豆乾——千張先晾曬至乾脆,再經過油炸、水煮兩步,口感變得筋道有韌勁。
由於太受歡迎,這款豆乾從生敲的輔料,搖身一變成為主料,做成紅燒菜或干鍋佳肴。
鱔魚初加工:
1、選用每條重0.8-1斤的大黃鱔20斤宰殺治凈,去掉頭、尾,將身子從背部縱向劃開,注意保持腹部相連,去骨後略微沖水,魚皮朝下擺在案板上,用擀麵杖不斷敲擊鱔魚使其肉質鬆散,在肉面打上深至3/4的十字刀,每隔8厘米切斷備用。
2、鍋入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鱔魚段炸至顏色金黃、捲曲成「麻花」狀時撈出瀝油備用。
3、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五花肉片500克、蒜瓣、薑片各150克、香蔥段100克、八角5個煸炒出香,待肉片油脂溢出,添二湯25斤,放鱔片,加老抽60克、糖35克以及適量鹽、雞粉小火燉2小時,每12段鱔片及5片五花肉為一份分裝入小砂煲,澆入瀝去渣滓的原湯浸泡待用。
豆乾初加工:千張(市場上賣的千張分薄厚兩種,薄千張曬制後一碰即碎,入菜效果不好,因此要選擇質地厚的千張)改刀成長30厘米、寬5厘米的片,串入鐵簽掛在通風處吹2天至脆,取回後先入六成熱油炸6-8秒,撈出瀝干油分,再下入沸水中保持似開非開狀小火煮5分鐘,撈出瀝干備用。這樣處理後的千張,吃起來有嚼勁,煮時更易吸味。
走菜流程:取一個裝有鱔段的砂煲,從邊緣處將豆乾100克塞入底部,放在煲仔爐小火加熱3分鐘,頂端點綴提前過油的蒜苗、紅椒段各10克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燉鱔魚時加少許五花肉片,可增加成菜的油潤香氣,但肉片的量無需太多,否則口感過膩。
高壓肥腸
製作:長沙彭廚餐廳 彭大炮
傳統湘菜乾鍋肥腸口味太辣,每天最多售出十幾份,因此急需改良。肥腸含有豐富的脂肪,將其做成湯菜後,油脂充分融入湯中,喝起來很香濃;手法上採用的也是高壓,將肥腸的口感由原本的「有嚼勁」變成了「鮮嫩」,一經推出點擊率暴增。
製作流程:
1、黃豆100克洗凈,提前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
2、肥腸400克洗凈切成2厘米長的段,加鹽10克、醋5克揉搓去除異味,再次沖洗乾淨,飛水後放入高壓鍋備用。
3、鍋入菜籽油2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蔥薑片各5克炒香,沖入高湯1500克,調入鹽15克、雞汁10克、雞精5克、胡椒粉2克,倒入高壓鍋中,加泡發好的黃豆、生薑一塊(拍散)、紅棗15克、蔥節10克、桂皮1塊、八角1枚,上汽後中火壓制12分鐘,散汽後撒香菜、蒜苗即可上桌。
製作關鍵:壓肥腸時要保持中火,火太大容易壓爛,流失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