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頭為什麼非得「午時三刻」,還一定要去午門斬首?其實是個誤會
「午時三刻已到,行刑」,隨後便是執政官員丟下一道牌子,犯人被處以砍頭死刑,這樣的場景可能大家都不會太陌生,畢竟這是電視劇中常見的劇情了,但是又是為什麼會流傳這樣的場景呢?古代是否真的有在午時三刻在午門砍頭的說法呢?
一般被砍頭的都是罪孽滔天的人,而在午門砍頭的說法是怎麼來的呢?午門其實是在故宮,它作為故宮的正門也是歷史悠久,午門修建的時間比較早,是在明朝時期,在建設方面也是汲取了其他朝代建築的優勢之處,雖說在中間有所變故,有所修繕,但是在今天看來也依舊是很莊重,很有儀式感的一種存在。
午門在古代也是一種莊重的象徵,一般午門是不允許閑雜人等進入的,因為較為莊重,所以午門不止只有一個門,午門分為五個城門,午門最中間的一座門是只有皇帝才能夠通過的,所以這也能看得出午門在古代時期的地位了,其實午門在一個特殊時期可以被皇后通過,那便是皇上與皇后的大婚之日了,其他的話是通過科舉制度成為狀元,才能夠通過此門,其他的城門的話,有的是給皇親國戚過的,有了的話,只有在舉行重大典禮的時候才會開門,綜上,也可以看得出午門意味著什麼。不僅僅如此,通過午門的話,儀式也是十分講究的,這也足以見得午門代表著莊重。
這樣說起午門舉辦的典禮,也可以算得上是數不勝數。一般在一些重大戰役之後取得勝利,將士凱旋歸來,都會在這裡舉行一場重大的典禮,但是其實在古代,關於午門砍頭的說法,好像似乎沒有在史書中記載過,畢竟這個地方如此莊重,如果受到血污染的話,怕是不吉利的,古代人還是比較注重風水這一說的。雖說午門沒有過砍頭這類說法,但其實在午門被執行杖刑然後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數。
午門打屁股,可能聽起來比較嘲諷,但其實在明朝,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有些官員惹怒皇帝的下場,就是被拖到午門之前,褲子被扒掉,處以杖刑。這打屁股可不是鬧著玩的,一般的官員如果被處以杖刑的話,都會被捆綁在板凳之上,屁股幾乎會被打的血肉模糊。因為是皇帝執行的命令,所以沒有人敢怠慢,下手的話自然是只會重不會輕的了。周圍不僅僅有監管人員,行刑的人也不會只是同一撥人。
也正是因此,當時有不少人死於杖刑之下,能夠挨過如此痛苦杖刑之人,就算不死也會落個終身殘疾,可以說是十分血腥暴力。但是關於在午門處以死刑砍頭的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午門處以杖刑也漸漸演變的不存在了,雖說是這樣,但是在清朝之後,午門依舊存在著官員在此被訓斥呵責的現象。相比較之前的杖刑而言,這已經好很多了。
說起這些可能很多人會奇怪,午門被處以砍頭死刑,似乎沒有多大的關聯,但是為什麼會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呢?
畢竟午門是處於深宮,而許多平民百姓是從未見過,他們可能是聽信一些傳聞,將杖刑誤導成為斬首,久而久之也就有了這種說法,可能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其中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變故,但是民間的八卦估計是不會少的,也就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故事。
也正是因為百姓們的流傳,午門斬首不僅僅只存在於百姓的茶餘飯後,在後來的一些文學作品中,也出現過午門斬首這樣的情節,畢竟在這些學者的眼裡,午門斬首隻能算得上是虛妄,更怪誕的文學作品也是比比皆是,這些都算不上什麼。所以這種現象,就算是到現在,也在現代人的思想里形成了一種定局。午門斬首在古代似乎真的存在,其實並不然。那如果是這樣,古代真的斬首的話,會選擇在哪些地方呢?
其實如果真的是被處以斬頭的死刑的話,選擇的地點也是十分講究的。一般都會選擇在陽氣較重,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在菜市場,這樣做不僅能壓住陰氣,還能夠以儆效尤。並且在古代斬首都是在午時,可能是因為午時陽氣較重,能夠壓住罪犯身上的陰氣。而午時三刻斬首的說法,是因為在古代流傳著時辰計時,午時三刻之時,那時的說法是讓此罪犯連鬼都做不成。
所以就史書與今天學者研究,在午門斬首,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而在午時三刻對犯處以斬首死刑,這種說法顯然成立,並且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孟姜女把長城哭開一「缺口」,幾千年後,這段長城成國家一級文物
※朱棣造反成功後,立即做了一個決定,讓明朝不到300年就玩完了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