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現得比板甲早,消失的比板甲晚:趣談歐洲護喉甲

出現得比板甲早,消失的比板甲晚:趣談歐洲護喉甲

護喉,在英語中寫作「Gorget」。其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歐洲板甲上,一種用來保護人喉部的鎧甲部件。如果光從外形來看,護喉這種防具可謂是極為普通,但是它與板甲上的其他的不見相比,確又有著非常獨到的特別之處。那麼護喉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鎧甲部件,它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現代人製作的護喉

護喉作為軍事裝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此時騎士們的鎧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鎖子甲和罩袍的組合,板甲衣等鎧甲和防具出現,讓歐洲騎士們的防護能力,有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不過要說護喉和其他的那些部件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那就要數護喉的起源。實際上,護喉並不是由什麼鎧甲或防具演化而來,它們的前身,其實是歐洲中世紀,男性貴族在頭上所佩戴的沙普若頭巾。這種頭巾的材質基本使用亞麻布製作,因此自然和戰爭扯不上關係。但是在佩戴時,為了能夠固定在頭部,因此貴族們會將頭巾的一部分,也纏在自己的脖子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裝飾,而護喉「Gorget」也正是起源於此。

佩戴沙普若頭巾的男性貴族

雖然起源有點奇怪,但是護喉的作為輔助性防具,它的目的非常的明確,那就是對佩戴者的脖子下部以及內測肩膀進行防護。這兩個位置在14世紀的鎖子甲防護中,是一個很難得到保護的部位。因此護喉的出現,可以說也就非常順其自然了。

伴隨著板甲的出現,護喉的發展不僅沒有收到衝擊。相反,這一防護部件還非常成功的融入了板甲之中,成為了當時全身板甲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全身板甲中,護喉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連接頭盔和胸板甲。不過根據頭盔的款式不同,相應的護喉也有一定的差別。比如一些著重於頭頂防護的頭盔,相應護喉會把上端的長筒狀結構做的更寬且更長,以此來保護整個脖頸,甚至有些還可以對面部下端,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有趣的是,此時的護喉作為板甲的一部分,很多還會帶有金屬扣,以此來固定頭盔的面罩,或者對頭盔本身和護喉進行固定。而且護喉本身,可以說也貫徹了全身板甲進行徹底保護的宗旨。用來穿戴護喉的開口位於護喉的側面,並通過用鉸鏈固定的方式,讓它的開口,也很難通過暴力來進行破壞。

到了17世紀,護喉又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17世紀的護喉將上端筒狀結構降低到大約衣領的高度,但與此同時,對與肩膀以及前胸和後肩的防護面積增大。顯然此時護喉這一部件,已經完全失去了它最開始的保護脖子的作用。雖然此時護喉仍然能對身體上半身提供輔助防護,但是它們的裝飾意義開始逐漸高於它們的實戰意義。甚至在17世紀開始,還有很多人將護喉本身當作飾品佩戴在身上。

1630年,荷蘭生產的護喉

將護喉當作飾品佩戴的歐洲貴族

護喉的裝飾性,也讓它們在17世紀鎧甲作用不斷走衰的時代,反倒開拓出了一種新的使用方式。1688年,瑞典人首先立法,將護喉作為軍官們的標誌裝飾。伴隨著瑞典人開創的這一風尚,在18~19世紀初的這一時間裡,護喉作為裝飾品依然成為了軍隊中的標配品。不過,此時的護喉也基本失去了作為鎧甲的作用。這一時期的護喉大多較小,通過繩鏈掛在脖子上。

瑞典軍官佩戴的護喉

也正是依託護喉的裝飾性這一功能,護喉遠遠比板甲的壽命更長。包括德國、墨西哥、西班牙等,對於護喉的使用,很多都持續到二戰時期。英國的軍官雖然在1830年就已開始不再佩戴護喉,但仍將護喉作為類似徽章的象徵物,頒發給殖民地的土著酋長們。就此,護喉的歷史,起於首飾,最終也就這樣終於首飾,完成了它長達五個世紀的歷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李陵憑五千步卒和數萬匈奴騎兵對抗許久,為何宋朝的步兵卻不行?
刀劍真的不祥嗎?這個流傳千年的說法竟源自一幫道士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