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好慌 竟看懂了千年文物上的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導言:西域,在武俠小說中簡直是聖地,只要有奇珍異獸、神功劇毒,大多出自這裡。當然,還有西漢張騫走出的絲綢之路,大唐玄奘西天取經也路過此地…但是黃沙之下的西域,是否真有如此?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內,也許你能找到需要的答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志勇
新疆除了羊肉串、饢和美女,更是考古人的樂園,這裡的環境也適合文物的保存,因此出土了許多絲織物,而這些物品也見證了吐魯番文化和中原文明的碰撞和融合。本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三件國寶便依次訴說它們背後的故事:絹衣彩繪木俑、伏羲女媧圖、「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國寶守護人:尼格買提、藍天野、佟麗婭
絹衣彩繪木俑:初唐最潮服飾妝容
絹衣彩繪木俑
本次有兩件文物均來自高昌古國,這是哪?高昌國自漢朝設立,融合了膚色各異、不同語言、信仰的民族,位於今天的新疆吐魯番,地處陸上絲綢之路的要塞,當時各種經濟貿易都在此交匯。
而「絹衣彩繪木俑」出土自新疆阿斯塔那古墓,這裡也曾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它們是眾多木俑中保存最完好的三尊。
絹衣彩繪木俑局部
「絹衣彩繪木俑」製作工藝特別,頭部和軀幹是分開製作,再組合而成完成想要的動作形態。初唐時期以身材頎長為美,因此木俑頭部紙捻臂膀,面龐飽滿圓潤,敷粉施朱;身形秀美頎長,婀娜多姿,彷彿翩翩起舞。最為與眾不同之處,來自身上的服飾:綾羅錦絹成衣,歷經千年時光,仍舊鮮艷如新,再現了初唐時代的流行風尚。並且三件木俑中發現了緙絲的存在,讓過去認為緙絲起源於五代,盛行於兩宋的說法,改為至少在初唐時期就已出現。
考古人員通過對家族墓誌碑文的解讀,可以推斷出 「絹衣彩繪木俑」出入地為張氏家族墓地,並推斷出了張懷寂和母親麴氏的一生命運,被引用於「前世傳奇」中。
「前世傳奇」里,唐朝初年的吐魯番地區,佟麗婭為張府最小的女兒,因為突厥和吐蕃的侵擾,其父親張懷寂被朝廷派往千里之外的疊州,佟麗婭只得與80多歲的婆婆麴氏守在家中。為了給麴氏慶祝壽辰,佟麗婭施唐妝,穿中原服飾來獻舞,麴氏與女僕看到後也感慨與48年前的中原服飾不一樣了。
這段劇情便是依據墓誌碑文所改編:麴氏出身高昌王族,20多歲時夫君張雄雖位高權重卻與當時的高昌王政見相左,最終抑鬱而終,年僅50歲左右。30多歲時,「高昌國」滅,她與兒子作為高昌貴族一起被遷往內地,直到40多歲才又回歸故里。其大兒子盛年早衰,但小兒子張懷寂功勛顯著。
在不平凡的人生中,麴氏已經看透了命運的不可捉摸,遇事風輕雲淡,要樂在此時此刻。而麴氏也將這人生態度灌輸給兒子張懷寂,讓他記得「你安樂,我便安樂」。為此張懷寂的每件新衣,麴氏都需要在內里的心口處縫上「樂」字才能送出。
也因為樂觀的人生態度,麴氏至死都面帶微笑。
絹衣彩繪木俑局部
這批木俑是目前所發現唐代唯一的穿衣俑,這或許是其兒子希望母親在九泉之下,依然溫暖的孝道體現。而作為臂膀之用的紙捻,寫滿了模糊不清的文字,也許是對親人的思念。
還原的古代服飾秀
出土服飾上仍鮮艷如新的色彩來自於植物染料,經過對服飾的初步檢查,發現服裝上的紅色和黃色都以紅花染成。因含有特殊的熒光成分,染出的紅色和黃色非常漂亮,是當時最受人推從的染料,也是非常重要的流行色。除此之外,紅花還是當時胭脂、口脂的顏色來源。
阿斯塔那墓伏羲女媧圖:與DNA密碼有關?
阿斯塔那墓伏羲女媧圖
高昌國(現在的吐魯番)現存,並加上流落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的「伏羲女媧圖」,大概有117幅。根據墓中其他文物推斷,大概集中出現於公元551年至公元703年,這是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也讓「伏羲女媧圖」成為研究中原文化西傳和西域藝術東進的一把鑰匙。
那時戰亂頻繁,高昌國人口流動性大,雖然居住在此的人各有不同的信仰,但在出入的墓葬中可以推測,伏羲女媧是他們共同認為的祖先。阿斯塔那墓中的伏羲女媧圖人首蛇身,圖像都交尾,在構圖內容上雖然大致相似,但人物形態的呈現各有不同。描繪女媧時,有的頭戴鳳冠,雍容華貴,有的曲眉鳳眼清雅秀麗;伏羲有的畫著卧蠶眉方臉堂,有的卻畫著絡腮鬍、高鼻樑。而畫布上方大多畫太陽,下方畫月亮,空白邊緣處畫了各種星象,為墓室空間營造了一個宇宙氛圍。
在前世傳奇中,尼格買提化身「生前無能守護,只盼死後寸步不離」的神秘守墓人,向兩位闖入阿斯塔那墓的小孩解釋,去世的人們是飛升成仙,而升仙時辰就藏在每個人的「伏羲女媧圖」中。高昌國的小孩並不相信,認為只是中原人的看法。直到看見絡腮鬍、高鼻樑,與自己去世的爹長相相似的「伏羲女媧圖」,才相信這一說法。
「阿斯塔那墓伏羲女媧圖」技法上與傳統書畫不能比擬,因為它們並不是出自大家之手,而是高昌國普通的畫匠們所作,他們這些畫既是謀生手段,也是當時葬禮的一種必需,因為「在墓室里畫上伏羲女媧圖,代表死後彼此相依。」
《國際社會科學雜誌》
既然是伏羲開天、女媧造人,為什麼圖像上顯示他們均是交尾?除了新疆,其他地方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也大多如此。
在今生故事中有一個腦洞大開的說法。據說,1953年,兩位著名科學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推測DNA是為雙螺旋結構。到了80年代,西方科學家看到「伏羲女媧圖」上的交尾,想像是不是中國祖先早已想到DNA雙螺旋的存在。並於1983年,將這件事登在《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上,當時「伏羲女媧圖」還成為期刊的首頁圖。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鄙視鏈頂端的織物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發現西域有36國,而精絕國就是其中之一。2000多年前的精絕古國,是在昆崙山腳下有一條尼雅河旁的富庶國家。幾百年後,大唐玄奘西天取經後東歸時發現,傳說中的精絕古國和尼雅河憑空消失,只留下一個荒草叢生的尼壤城,也就是精絕國的最後樣子。
而在1995年,尼雅遺址重現,考古學家判斷是精絕古國國王墓葬。其中一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出土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但因為錦護膊上的文字現代人也閱讀無礙,讓人心生疑惑。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長18.5cm,寬12.5cm,織錦上的紋樣與文字,是根據東漢時期廣泛流行的五行學說而設計的。「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時的吉象,錦護膊也以藍、綠、紅、黃、白5種顏色分別代表了5大行星。這裡的「東方」指的是天穹的東方,「中國」也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國家政權,而是在秦漢時期指代王朝所統治的疆域。
錦面上的白虎、麒麟、鸞鳥等動物,在漢朝文化中各自代表著吉祥、仁愛等寓意,象徵祥瑞。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在絲織技藝上的地位,處於現在出土絲織品鄙視鏈的頂端,簡而言之就是只能它鄙視別的絲織品,別的絲織品不能鄙視它。而它的出土是兩漢時期中原王朝對西域實施統轄和治理的重要物證,體現了古代西域悠久而多樣的歷史文化。
「前世傳奇」中,92歲高齡的老藝術家藍天野戎裝上陣,扮演漢朝大將軍趙充國平羌的歷史,雖名氣不及衛青、霍去病,但他卻是兩漢時期的守護神。
趙充國帶領部隊討伐羌人的先零部落,卻一直堅守不出兵,甚至為此違抗聖旨,其理由為摸清羌人底細和「天機未到」。
趙充國在摸底後發現,羌人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為百餘個部落利益聯合。隨後他以誘降計,釋放俘虜並揚言只追殺主謀先零部落,被脅迫的部落一概不追究。在不費一兵一卒情況下,5萬多羌軍先後有3萬多投降漢軍。而後又以離間計,讓那些負隅頑抗的部落被歸漢的羌族部落,自告奮勇的搞定了。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局部
漢代末年,羌人再度來襲,漢王室仍以此討羌的戰略和「五星出東方」的天象,鼓舞將士及全國人民,並製作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最後出塞,被東漢後期一位精絕國王當作守護神物帶進了墳墓,因為他相信「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能護佑他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