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在美軍提出要求之前就已展開研製——CH-53E超級種馬直升機

在美軍提出要求之前就已展開研製——CH-53E超級種馬直升機

> 寫在前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在經歷了越南戰爭的洗禮之後,都認識到了現代地面戰爭中重型直升機的不可取代性,雖然當時已經具備了一批早期的「重型」直升機(如「支奴干」、「海上種馬」、「空中起重機」等),但是距離「起飛重量大於20噸」這一現代化重型直升機的定義仍有一些差距。

極具前瞻目光的西科斯基公司早在美國軍方提出明確需求之前就開始對其CH-53D進行一系列改進,包括加裝第三台發動機、性能更強的七槳葉旋翼系統,等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提出需求之後,西科斯基直接將其改進方案提交給軍方,立刻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從而促成了CH-53E「超級種馬」的出現,這也是美軍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重型直升機」。可以說,是時代成就了西科斯基公司,也正是西科斯基公司的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攻堅克難的精神讓其保持在時代潮頭之上,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傳奇經典。

中國的「重型直升機」也需要孜孜不懈地奮鬥啊!

# 概覽

西科斯基CH-53E 超級種馬(Super Stallion)是美軍在役的重型直升機。作為西科斯基直升機家族的S-80系列,超級種馬實則是一種衍生自CH-53 海上種馬的型號,相比於海上種馬,超級種馬的主要改變有如下三點:1)加裝了第三台發動機,2)主旋翼加裝了第七片槳葉,3)尾槳被傾轉了20°。超級種馬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打造的。MH-53E 海上飛龍(Sea Dragon)是「超級種馬」不常見的一種型號,該型直升機滿足了美國海軍對於大範圍掃雷、機載反水雷(AMCM,Airborne Mine Countermeasures)的需求,同時也為美國海軍執行多種重型吊運任務。

圖——海上執行任務的超級種馬直升機

# 研製背景

CH-53的誕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重型直升機試驗」項目的產物,當時的西科斯基憑藉其S-65擊敗了波音Vertol的CH-47支奴干改型機,獲得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合同。最早的CH-53A由兩台通用電氣T64-GE-6 渦軸發動機驅動,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0865公斤,有效載荷9072公斤。其衍生型號CH-53D配備了更強勁的發動機和外掛油箱,性能更強。

圖——CH-53D 直升機

雖然CH-53A/D「海上種馬」滿足了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對重型直升機的需求,並投入到越南戰場上使用,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但這種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9噸,有效載重小於10噸,而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需要的是這樣一種直升機:採用多台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噸,有效載重超過10噸,並能夠運輸與其自身一樣重量的裝備,以及在兩棲作戰期間運輸更多種類的重型裝備。

顯然,需要開發具備更大運輸能力的重型直升機。而且,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一般都是通過航母戰鬥群、兩棲戰艦群等向前沿部署,因此,就特別要求其裝備的重型直升機能夠搭載在航母和兩棲戰艦上,隨同部隊一起部署到前線。

圖——艦上準備起飛的海上種馬直升機

在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執著追求重型直升機的同時,高瞻遠矚的西科斯基公司也早就啟動了CH-53D的改進計劃,竭盡全力謀求研製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0噸的重型直升機。

事實上,在1967年10月24日,美國海軍部就發布了第一份有關該要求的文件:《特種作戰要求14~20》。至此,美國海軍正式以文件形式提出了重型直升機的定義。這份文件確定了重型直升機初始任務和要求,並最終導致了現代化CH-53E的研製計劃。這份文件的一些規定如下:

(1)任務後勤補給:軍事支援;作戰裝備戰術運輸;損傷裝備回收;不能飛行飛機的拆運。

(2)要求:有效載重18噸;與航母以及兩棲突擊艦兼容;1970-1980年能投入使用。

(3)計劃:使用評估FY-70;估計研發費用2490萬美元;估計總共生產40架。

1968年,西科斯基將其改進的型號推薦給海軍陸戰隊。因為西科斯基公司的前瞻舉動,海軍陸戰隊對其迅速提出的解決方案感到很滿意,並資助西科斯基公司建立了直升機測試評估平台。

然而在1970年,美國國防部長希望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採用波音Vertol的XCH-62直升機,該型直升機是波音公司為美國陸軍所研製的。但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表示這型為陸軍研製的飛機體積過大,並不適合艦載作業。20世紀70年代早期,西科斯基對加裝第三台發動機和更大旋翼系統的改型直升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測試,在CH-53A/D「海上種馬」取得成功以及在越南戰場上獲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根據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的要求,西科斯基飛機公司持續對CH-53D進行改進,1974年,最初的型號YCH-53E 進行了首飛。

圖——波音Vertol 的XCH-62 直升機

# 研製歷程

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美國陸軍和海軍/海軍陸戰隊開展了大量白聯合研究工作,以便定義重型運輸直升機要求。美國陸軍與海軍在重型運輸直升機能力要求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最終導致美國陸軍和海軍分別開展各自的研製計劃。當時,作為美國海軍的短期目標是要求垂直吊運能力為18噸,而美國陸軍提出的則是長期目標,里求吊運能力達到20~30噸。出現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美國陸軍不願意為艦載兼容性而犧牲吊運能力。

圖——海上種馬直升機執行吊運任務

美國陸軍與海軍的計劃最終朝不同的方向發展。美國海軍研製了CH-53E,而美國隊軍一直圍繞著原有的CH-47「支奴干」開展研製工作。

1972年,西科斯基飛機公司推出了CH-53E,以CH-53D為基礎,加裝了第三台發動機,以便提升其運輸能力。這種改型引起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極大關注,因為這不需要全重新設計一種直升機,也能夠保證研製進度和交付節點,費用也比較低。這種改型機是CH-53E,綽號「超級種馬」。該機旋翼槳葉增加到7片,尾槳向左傾斜20度,機身加長了3米,增大了燃油容量,作為一種純運輸直升機,首次採用了3台發動機,增加了空中受油管,並能夠搭載在美國海軍LHA級及以上級別的戰艦上。

圖——海上種馬直升機空中受油

1980年12月,西科斯基飛機公司開始向美國海軍交付CH-53E,1981年6月開始向美國海軍陸戰隊交付。在經歷了數十年漫長的等待和不懈的追求後,美國海軍/海軍陸隊終於擁有了現代意義上的重型直升機,用重型直升機實現新的兩棲登陸作戰學說的夙願最終夢想成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TAG:旋翼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