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于丹對話傳習志願者:這個民族的幸運,就是我們曾經真實擁有李太白

于丹對話傳習志願者:這個民族的幸運,就是我們曾經真實擁有李太白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攝影 陳羽嘯

1月14日晚,著名文化學者于丹教授做客「名人大講堂」,以《太白長風與美好生活》為題,分享了他眼中的詩意李白。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過程中,于丹教授妙語連珠,行雲流水,「李白從未有過暮年,杜甫從未有過青春」,「李白既要保持人格的清雅自由,又要保留入世的使命」,現場金句頻出,頗有詩意。

講座臨近尾聲,觀眾掌聲雷動。于丹教授還與來自各行各業的4位傳習志願者坐而論道,答疑解惑。

教育行業工作者彭代希注意到,在唐朝有一次偉大的相遇,李白、杜甫、高適三大詩人一起遊覽梁宋之地,分別之後,他們的人生也漸漸走向了不同的路徑。他看到過這麼一句話覺得挺有意思,於是和于丹教授分享,「大多數都想活成李白,卻活得像杜甫,最終成了高適」。于丹教授笑言:「如果誰要真能成了高適,就太抬舉這個人了,三人之中,高適官職最高、壽命最長。」在她看來,這句話是說,曾經像李白一樣自由飛揚,像杜甫一樣深沉執著,最後卻像高適一樣入世做官。「有一種思維方式叫李白,有一種行動力叫高適。這三人不分高下,只有將李白的飛揚、杜甫的深沉與高適的入世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人生。」

來自都江堰的水利工作者陶曦,是一名6歲孩子的媽媽,她很希望孩子能從小受到中國詩歌的熏陶。談及對小孩進行詩歌啟蒙,于丹讚不絕口,「能夠與孩子在詩歌中成長是一件幸運的事」。她以自己和孩子一同聊詩歌的經歷來解讀,詩歌是培養想像力的,不需要標準答案,例如她的孩子能敏銳地發現「李白的詩歌都押韻」,可見李白的詩歌受人關注是有道理的。她建議這位母親:「讓孩子在詩歌中自由延展,標準答案交給未來的老師,媽媽只需要去呵護他的非標準答案,能呵護多久就呵護多久。」

而成都西川中學初三學生王詩雨腦洞大開,她很好奇,假如歷史上沒有李白,我們的文化生活會怎樣。于丹笑言:「我永遠不會去假設沒有李白我們將多麼悲催,我覺得我們的文化活力已經太少了,沒有李白我想都不敢想。這個民族的幸運,就是我們曾經真實擁有李太白。」

東北師大在職研究生、中學語文老師唐晨曦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十分關心李白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對中國人的民族心理有何影響。于丹教授自信回答,正如李白與明月緣分深厚一樣,她自覺與李白同樣緣分頗深。李白是一種樂觀主義的思維方式,喊完行路難之後,還會一拍桌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有進取,有抱負,還有山川自然,他永遠有路可走,他的內心極為強大。「李白滋養了我們的文化,是我們最大的文化自信。如果能讀懂李白的詩篇,你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呢?」

于丹教授一席精彩的對答,贏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手機被收女孩跳河輕生 輔警水中機智營救成網紅
「蓉漂」人才 快來有獎分享你的故事 系列微電影創意腳本徵集活動啟動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