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關羽一唱一和反對黃忠拜將封侯,他們要把這個位置留給誰?
劉備自稱漢中王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封官加祿拜將封侯。這其中「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眾望所歸;「拜飛為右將軍,假節」,人皆悅服;「拜超為左將軍,假節」,也沒問題。但是在劉備準備拜黃忠為後將軍、封關內侯的時候,麻煩大了:先是諸葛亮以「關羽會不高興」為借口表示反對,而後關羽不惜「摜紗帽(拒絕接印)」強烈抗議。這件事怎麼看都像是諸葛亮和關羽事先商量好了,一唱一和反對黃忠拜將封侯。那麼關羽和諸葛亮遠隔一千八百里達成共識,是要把後將軍的位置留給誰?他們是為誰鳴不平?
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可不是什麼《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的說法有漏洞:關羽和黃忠既然互相饒過一命,應該是惺惺相惜,怎麼會為一個「五虎大將(正史中沒有)」的虛名而翻臉呢?可能是因為《三國志》中兩處記載了關羽反對黃忠拜將封侯,所以演義中不能不提這件事。
諸葛亮和關羽反對黃忠拜將封侯,明確記載在《關張馬黃趙傳》和《霍王向張楊費》中,這裡面的「費」不是費禕而是費詩。咱們就按照這兩傳的記載,和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講一講事情的經過。
劉備自稱漢中王之後,就跟諸葛亮商議四方將軍的人選。大家都知道,當時劉備僅僅是自稱漢中王,還沒有稱帝,所以他手下最高級的武將就是四方將軍,狼多肉少,劉備思前想後,提出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個人選。諸葛亮開始嘬牙花子:「黃忠這老漢,原本沒啥名氣,也就有一個斬殺夏侯淵的戰功,主公您也說了,殺夏侯淵不算啥,拿下張郃才算本事。就這樣把黃忠拜為後將軍,還給一個關內侯爵位,我怕關將軍會不滿意。要不咱們再商量商量,看看把後將軍換個人?」劉備一拍胸脯:「沒事兒,關羽的思想工作由我來做。」於是諸葛亮保留意見,不再言語。這件事記載在《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原文就不引用了,要不然滿屏都是括弧和黑體字,讀者諸君看著也累。
按理說,即使諸葛亮預料到關羽會有意見,這解釋工作也應該由他來做。不久之前馬超來降,關羽要尋他晦氣,不跟劉備打招呼,卻先給諸葛亮寫信,諸葛亮當時回信大大地讚美了關羽一番,並送給他一個「髯公」的美名,關羽心情舒暢,還把諸葛亮的回信當做寶貝一樣向大家炫耀。這說明在關羽心目中,諸葛亮的分量很重。所以這個思想工作由諸葛亮來做,效果會更好——諸葛亮可比劉備會說多了。但是諸葛亮一言不發,就在一邊等著看熱鬧。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要是說關羽和諸葛亮沒有溝通,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劉備派督軍從事、牂牁太守、前部司馬費詩去給關羽送前將軍委任狀,同時還送去了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這時候有人說這「金」是黃銅,但是我們知道,在漢朝黃金和黃銅是有明確分別的,《漢書食貨志》明確記載:「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重如其文……黃金重一斤,直錢萬。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是為銀貨二品。」
面對這樣的豐厚賞賜,曾經掛印封金的關羽沒說啥,但是一聽四方將軍是自己跟張飛馬超黃忠,他馬上拍案而起,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這件事記載在《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十一》,跟演義小說沒啥關係。
關羽的表現很令人費解:他與黃忠無冤無仇甚至可能連話都沒說幾句(正史中長沙太守韓玄是主動投降的,也沒被魏延殺掉,關羽也沒跟黃忠交手),又怎麼會對黃忠拜將封侯如此反應激烈?關羽是很愛面子,但是卻絕不是一個注重虛名貪戀權位的人,什麼四方將軍關內侯,這些還真不放在他眼裡——他要是注重這些,也不會掛印封金放棄大好前程逃歸窮途末路的劉備了。而且以關羽對劉備的忠誠,更不會為這純屬自嗨的官位(說句難聽的,屬於「偽職」——根本沒得到也不可能得到大漢皇帝劉協的認可)而斤斤計較。
現在我們回過頭再想一想,諸葛亮「準確地預料到」關羽會反對,而關羽也真的極力反對了,表面上看是諸葛亮「料事如神」,但是誰也不是誰肚子里的蛔蟲,所謂「算無遺策」只能存在於演義小說中,正史中這樣的人物一個都沒有。
關羽的義薄雲天和忠於劉備,那在後漢三國時期人所共知並且贏得曹操尊重的,讓他跟劉備拍桌子,太難了。但是諸葛亮卻一口咬定關羽會急眼,這要不是事先商量好的,那才見了鬼呢。這倆人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一唱一和就是想把黃忠拿掉換上別人。那麼這二位認為誰可以頂替黃忠位列四方將軍呢?最有可能的人選有兩個,一為魏延魏文長,二位趙雲趙子龍。
這兩個人一個很受劉備器重,另一個資歷僅次於關張而深於諸葛亮。這兩個人中魏延似乎可以先緩一緩,因為魏延剛得到了一個美差——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職位張飛也曾經想要,但是顧全大局而沒有伸手開口。而且魏延是赤壁之戰後後靠劉備的,跟諸葛亮和關羽都沒啥交情。這樣就只剩下一個趙雲趙子龍了,他此前的職務是在荊州時任命的偏將軍兼桂陽太守,在入蜀馳援劉備的進軍路上與諸葛亮分兵,連下江陽、犍為兩郡,而諸葛亮拿下了德陽,張飛攻佔了巴西(《華陽國志劉二牧傳》)。
別的不說,就說在漢中之戰中,趙雲萬馬軍中救黃忠,空營計嚇退曹操,被劉備贊為一身是膽,被軍中稱為虎威將軍,這些戰功已經蓋過了黃忠陣斬夏侯淵。但是被救命的黃忠封侯拜將,救人的趙雲還是雜號翊軍將軍,這難免讓老戰友諸葛亮和關羽心裡不舒服——這絕不可能是因為趙雲阻止劉備進入西川後「打土豪分宅院」掃了劉備的面子,因為劉備並不是那麼小氣的一個人,龐統也曾掃他面子,最後主動說好話給大家找台階的是劉備。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理清思路了:按照正史記載,趙雲並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就是一個沒啥戰功的大保鏢(很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貶低趙雲而抬高在正史和演義中都很少提及的陳到,也不知那些人的「史料」從哪來的,或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或羨慕嫉妒恨吧),他是有資格位列四方將軍的。
趙雲可以跟劉備私下請求讓出四方將軍之位,而劉備還不能跟別人說(會讓黃忠沒面子)。所以文官之首諸葛亮和武將之首關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強烈反對,似乎就很好理解了:原來關羽之怒不是對黃忠有成見,也不是為自己爭名分,而是為老戰友趙雲鳴不平。而在關羽發怒這件事上,諸葛亮也似乎摻和了一手,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關羽諸葛亮千里之外心有靈犀了。
請讀者諸君設想一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當費詩大車小輛拉著金銀財帛往荊州走的時候,關羽已經接到諸葛亮派人飛馬傳來的書信:老趙當後將軍這事兒我跟主公提了,沒好使,接下來就看老關你的了……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除了魯智深之外 這七位好漢哪一位最值得深交?
※長安寺廟失火道士即興賦詩激怒一位高僧:一千兩黃金拿去重修廟宇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