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戀愛就失控,這樣的我令自己厭惡」| 如何區分真正的愛vs.病理性迷戀?

「一戀愛就失控,這樣的我令自己厭惡」| 如何區分真正的愛vs.病理性迷戀?

後台收到這樣一位粉絲的留言:



「KY小姐姐,有一個問題真的非常困擾我。我平時自認為是個不錯的人,可是一旦陷入戀愛就會變得很瘋狂——用瘋狂這兩個字並不誇張。每天的心情就像做過山車,我會變得極度渴望得到對方的關注,如果對方不秒回,就這麼一件小事就會讓我想要毀掉這段關係。我形容不出來這種狀態,但就像是心裡的怪獸被激活了一樣。你能明白我在說什麼嗎?」



精神病學家Christie(1969)年就提出,在陷入愛情的過程中,人類會並發出令人恐懼的力量來。但他也觀點鮮明地提出,

所謂「陷入愛情」的狀態,其實是一個連續的譜系,譜系的兩端,一端是「真正的愛情」,另一端則被稱為「病態迷戀(pathological infatuation)」



病態迷戀的狀態不但會給自己,也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我們今天就要和大家聊聊,

如何區分自己是真正的陷入愛情,還是陷入了病態的迷戀狀態?

這種病態迷戀的本質是什麼?來看今天的文章。






我們有時候會感受到與有些人之間,異乎尋常的強烈吸引,身在其中時你能隱約感受到它具有破壞性卻在它面前完全無力掌控。Christie(1969)認為,這種吸引力實際上與兩個人的潛意識中,剛巧存在「能互相補充的(complementary)」潛意識需求有關,比如一個男性對母親的移情,和另一個女性對兒子的移情,剛巧互補;比如一個受虐者剛好遇到了一個施虐者;一個尋求拯救者的人和一個渴望拯救別人的人;等等。



我曾試圖用更直觀的語言描述這種互補性:你的劇本剛巧和ta的劇本能夠對上,你的幻想與ta的幻想剛巧能夠彼此應和。

體會過這種吸引力的人,都會被這種貓鼠遊戲所能帶來的情緒張力所震撼,這是一般的親密關係中難以獲得的體驗。甚至有一些人會對這種感受上癮,進而不斷渴望尋求重新獲得類似的感受。



也許所有的愛情,都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與彼此潛意識的移情有關。Christie(1969)還認為愛情的發展有「走向正常」、以及「走向病態」方向的兩種可能。但那些本身病態程度比較高的人,基於移情發生的聯結,有更大程度走向病態。



這種病態發展的過程有著明顯的特徵,即a.不斷嚴重化的「退行(regression,精神分析用語,簡單來說是指心智退化到比實際年齡更小的階段、像比實際年齡更小的樣子去反應和表現)」、b.「失去自我的控制(ego control,精神分析用語)」、以及c.「付諸行動(acting out,精神分析用語,簡單來說是無法自控地把內在的衝動變成外在的行動,例如「作天作地」就可能是一種付諸行動)」。


Christie(1969)認為,

辨別究竟是健康地陷入愛情,還是病態地陷入迷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諮詢師們去勸退病人,

不要基於一種病態、甚至極有可能是短暫的聯結(liaison)就去做出那些至關重要的人生選擇(例如搬遷、結婚、生育、放棄原計劃的人生軌跡等)



那麼,這兩種狀態究竟有著哪些不同的表現呢?



*真正陷入愛情的表現



Christie(1969)和Kernberg(1988)都指出,

要完全地發育

(農藥打多了,覺得發育這個用詞極為精妙……)

到「陷入愛情」的狀態里,要求雙方的感情必須是互惠/相互的

。在正常的狀態中,一個愛的對象,如果不回應自己的愛,自己會為這個狀態感到悲傷和哀慟,然後在這個過程後拋棄這個愛的對象。



而當這個相互性存在的時候,陷入愛情的狀態才會被完全激發。



此時,陷入愛情的人,

會較為穩定地一直理想化、或者高估自己所愛對象的價值。Ta會對這個對象產生認同,並因為能夠體察到對象的感受,而對這個人懷有溫柔的感受

(tender feeling)。



陷入愛情的人,

健康狀況會得到加強

。Ta會看起來比平時更年輕有活力、更有魅力。儘管愛情的道理總是不順暢的,陷入愛情的人有時也會焦慮、沮喪、難過。但

這些過程是暫時的,總體來說ta的健康和外表都會比平日更好



陷入愛情的人,

自我的功能也會得到增強。自尊水平變得更高,精神面貌和希望感都得到提升,認知能力變得更為敏銳,直覺和創造性也會提高

。儘管愛情中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退行」狀況出現:人們變得像青少年的時期一樣衝動、興奮,甚至有時變成嬰兒般、說一些嬰兒般的話語(baby talk)。但這些退行都是「服務於自我的(in service of the ego)」,它給人帶來滿足感,還能提高人們審美的能力(審美的能力被認為是一種升華了的能力,在精神分析中被認為與更好的發展水平、更高的自我能力相關)。

陷入愛情會讓人感到生命更為豐富完整,還會提高人的自我實現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真正地陷入愛情之後,人們愛的對象是相對而言較為穩定的,不會輕易失去對這個人的愛意。



另外一個有標誌性的特點在於,真正地陷入愛情後,即便當愛情隨著時間消減了,人們還是能夠回憶起當初激情的感受,那些過去的情緒和心境也能夠在一些懷舊的場景中被重新激發和體驗到。在病態性的迷戀中,人們能夠記起自己有過這樣的階段,但是無法重新體會到當時對那個人的感情。



在後續關於「病態性的迷戀」的闡述中,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到它與上述表現之間的差異。

*陷入病理性迷戀的表現



陷入病理性迷戀時,人們會有甚至比真正陷入愛情

更為激烈、更為全神貫注/難以移開注意力

的感受。他們的頭腦被所迷戀的對象填滿。



但他們對自己所迷戀的對象的態度是模凌兩可的:意思是說,

他們時而高估對象的價值、時而貶損對象的價值,時而懷有柔情蜜意的感受、時而懷有充滿敵意的感受



病理性迷戀經常會隨著發展,變得越來越有破壞性: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迷戀對象來說。



病理性迷戀中的性也是特殊的:性在病理性迷戀中出現時,往往帶有一些不正常的感受(比較微妙而難以言喻,例如更多關於權力鬥爭等),而不是一種成熟的、柔情蜜意的表達。

在病理性迷戀中,人們更少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而是經常從自我中心的角度考慮這段關係:比如這種迷戀的狀態令「我」很不舒服,我要做些事情讓「我」的感受更好。



在病理性的迷戀中,自我功能總是被破壞的。迷戀者工作產出的質量會有明顯地下降,或者在ta有義務於關注的事情上(如家務、學習等)顯著地無法集中注意力。焦慮、抑鬱是常見的、甚至是主導性的感受。



迷戀者會不可自控地感到強烈的內在衝動,隨著發展會感到越來越多的破壞性的內在衝動,並難以自控地將這些衝動付諸於關係中的行動。



有時,迷戀者會表現出和通常的自己非常不同的樣子,ta的舉止可能會讓那些熟悉ta的人都感到驚訝。



在這樣病理性的迷戀面前,迷戀者會感到無助,因為ta感覺到這是一種強大而陌生的感受,且不受ta意識層面的控制。



退行在病理性的迷戀中也是顯著、持久的。

迷戀者

退行到口欲期,

表現出極端強烈的需要(demandingness)、對小挫折感(例如開頭粉絲提到的沒得到即刻的回應)的難以容忍、以及分離焦慮(經常害怕對方已經拋棄了自己)。



在那些反覆經歷迷戀的人中,能夠發現存在一種特點鮮明的、反覆出現的感受和行為模式,

例如反覆拉黑等。

迷戀者自身能夠強烈感受到這種模式的熟悉感和重複性。



迷戀比起真正的愛情來說,更是一種難以自控的本能反應。

這可能是因為它更加是由強烈的移情驅動的。

但當這種迷戀終於消散之後,人們憑藉自己的意願是無法重新喚起這種感受的:你只會記得有過這段經歷,但無法重新體會到當時的感受。人們甚至可能會覺得當時的感受是不像自己的、難以解釋的。



Christie(1969)用一個表格總結了「真正陷入愛情」與「病理性迷戀之間的區別」




Kernberg(1988)在論述受虐性的文章中談到,真正的、正常健康的愛情,與病理性迷戀的區別在於:在正常的關係中,愛如果不是相互性存在的、是單方面的,它會隨著時間和主體的哀慟消失。但

在病理性的迷戀中,個體會難以抑制地被一個不回應自己的愛的人吸引。



事實上,在嚴重的病理性迷戀的情況中,個體會不自知地(潛意識中)挑選一個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願回應自己的愛的人,作為愛的對象。而這也正是這種迷戀本質中的「受虐性」的體現。



這裡談到的受虐,與傳統性愛領域裡的施虐/受虐(sm)關係並不是一件事。事實上性愛領域中的施虐受虐行為,往往只會發生在穩定的、相互性的、好的親密關係中。



在病理性的迷戀中,個體往往覺得自己可以為了這個不可獲得的/或者是施虐性的愛的對象,為了這個不是和自己互惠、相愛的對象,完全犧牲自己、以及自身的所有利益。



這個痛苦的人,卻顯然對於自己曾經樹立的價值、以及過去做出過的投入,缺乏足夠的承諾度——因為這些都可以為了追逐這個不可得的愛的對象,而被輕易放棄。



在嚴重的個案中,

他們反複製造出自己會被拒絕的情境來,他們反覆陷入單方面的病態的迷戀中,而對那些能夠與自己發生互惠性的關係的人感到興趣寡淡。而一旦當他們所追逐的對象,給予了他們互惠性的愛,在幾周之內他們就會開始貶低這個對象的價值。



那這些人在這種病理性的迷戀中,在這種受虐性中,究竟獲得了什麼呢?



Kernberg(1988)認為受虐性的發生存在一些複雜的動機。一方面,這些人心中的超我(精神分析用語,認為人的自我分為由外到內的三層,依次是「超我superego」、「自我ego」、「本我id」,超我代表著道德要求,自我代表著運行自己的意識,本我代表潛意識層面的衝動等)是嚴苛的,他們有著隱藏的愧疚感,因而想要通過受虐性的舉動自我懲罰。施展了自我懲罰,能夠讓自己感受到自己遵循了道德而感覺良好,即便這個過程是發生於潛意識中的,從而讓自我評價升高。



第二方面,這些人有著自戀的需求,通過扮演一個最能忍受痛苦、最能自我犧牲的愛人,他們的自戀需求得到滿足。



總體來說,受虐是服務於自尊和自戀的。


當然受虐性也有帶來興奮感的目的,從這個層面來說它是娛樂性的。


而人們更容易忽視的是受虐帶來的權力感:



受虐性、尤其是自虐型的舉動帶來的痛苦,有別於「真正的痛苦」,有別於徹底被動、無力動彈的消極位置。它有自我選擇性和自我決定性在其中。

甚至可以說,潛意識中主動選擇了看似最為痛苦的病理性迷戀的這些人,實際上在逃避他們心中更為恐怖的、真正的親密關係中的風險。



主動選擇的不可能,比起沒有心理準備、懷有希望的同時要面對的風險來說,是更容易接受的。



KY小姐姐有話說:



如果讀完今天的文章,你認為自己有病理性迷戀的問題,以下是我給你的建議



1)不要基於這段迷戀做出任何可能是至關重要的人生決定;



2)如果你有意控制,可以和迷戀對象進入一個徹底分離的狀態,即沒有聯繫、毫無音訊。研究顯示,與迷戀對象的徹底分離能夠令迷戀消失。如果你無意控制,也可以繼續付諸行動,因為病理性迷戀的關係往往不會長久。但是無論哪種情況,都做好你的自我會受到損傷、需要時間療傷和康復的準備;



3)不要讓自己陷入不給自己帶來任何成長的、反覆的病理性迷戀中,它會讓你的生活和自我都支離破碎,在你能把自我修鍊得更為強壯之前,可以有意迴避羅曼蒂克式的刺激,讓自己保持一段時間感情的絕緣;



4)在很少的情況下,病理性的迷戀有可能往正常的愛情的方向發展,不表示你們關係的結果可能改變,因為很有可能你已經選擇了一個不可能的人,但意味著你的心智狀態會成長。發揮創造性(付諸藝術)是一個被精神分析文獻提及的方法路徑;



5)在文獻中,研究者提到,遇到愛情,可以是對於一個人自我的功能狀態的一場考試,這就和遇到巨大的壓力、喝醉等其他情形一樣,可以檢驗一個人自我的完整程度和堅韌度。文中提到一位個案,在不同的兩段感情中,表現出了自我的成長,其中一個顯著的標誌是女性在第二次感情失敗時,成功應對了,沒有出現功能的損傷(如陷入抑鬱狀態等);



6)改變病理性迷戀的狀態並非易事,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你需要發展你的自我水平,讓自我更為靈活、柔韌,你需要給自己時間,在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或在生活的智慧中,變成一個更為成熟的人,然後take baby steps、慢慢地邁出親密關係的嘗試。切勿操之過急,或者懷有不現實的、極端化的期待和幻想(比如下一次我一定要徹底改變)。



路漫漫修遠,與你共勉。


以上。



相關閱讀:


我為何唯獨被ta吸引?| 如何停止喜歡上那些錯誤的人


我最不服輸的時候,是我喜歡你的時候 | 陷入迷戀的8種表現

References:


Christie,L. G. (1969). Falling in love and infatuation. NZ. J. Psychiatry August 3:17


Grossman,W. I. (1986). Notes on masochism: A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of a psychoanalytic concept. The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55(3), 379-413.


Kernberg,O. F. (2013). Clinical Dimensions of Masochism. In Masochism (pp. 71-90). Routledge.


Meloy,J. R. (1989). Unrequited love and the wish to kil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borderline erotomania. Bulletin ofthe Menninger Clinic, 53(6), 477.


Mullen,P. E., & Pathé, M. (1994). The pathological extensions of love.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5(5),614-623.

若有任何困惑,請發信息到公號後台,


我們會在48小時內給你解答。



搜索文章/心理測試/招聘/轉載/請戳菜單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nowYourself 的精彩文章:

「比起宿命,我更相信自己」| 什麼樣的人能獲得創傷後的成長?
「只要報喜不報憂我就不是父母的拖累?」 | KY諮詢師信箱Vol.22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