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不多,苦練十年成當地書法大家,病中不輟,人稱:莒縣大才子

讀書不多,苦練十年成當地書法大家,病中不輟,人稱:莒縣大才子

山東莒縣,是文化大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莒縣六老」。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所形成的名詞,指代的是六位在當地赫赫有名的書法老人,他們分別是張靜波,王藝石,宋式雲,崔祝生,王玉寬,任英民。這六位,在當時,大多已年過七旬,而書法造詣精深,又因為居住在同一個地方——莒縣,因此有了同一個稱號。事實上,他們的人生皆各有篇章,都很值得記錄一番。

今天我們就談一談,其中一位老人的事迹。誰呢?張靜波。

在六位老人中,書法造詣,大多可能不相上下。但張靜波在藝術方面更為突出,他16歲就進入軍隊,擔任少年通訊員,雖然沒有接受完整的小學教育,文從沈夢了解,他卻自學成才,一生所做出的貢獻,並不比同時代的文化人少。

張靜波是莒縣第一個博物館館員,第一位省文史館館員,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為人聰明、思維敏捷,能寫詩詞,能創作書法,同時還懂得考古,還能進行戲劇創作,多種藝術素養集中於一身,難怪他被稱為「莒縣四大才子」!

當時,他參與了當地考古:在莒地發掘的1290餘處古遺址,尤其是陵陽河遺址的發掘,及縣博物館的12000餘件文物,大部分都是由他率隊開採、分類到鑒定的。那12000餘件文物的字條說明,均為先生用毛筆顏體正楷一筆一畫編錄的,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其對莒文化的挖掘研究貢獻頗著!

他還創作了很多劇本:莒地流行的民間周姑子、呂劇戲文和縣文化館排演的劇本,多由他創作,自六十年代始,先後創作了《晨曲》、《村頭小事》、《大嫂子隊長》、《車向長虹》等十幾齣小戲曲!

在書法方面:其草書以才華為之,以博學為之,飛揚踔厲,揮灑自如,爐火純青,其與宋式雲先生共同被譽為 「當代莒縣書畫雙璧」,而原國務委員王光偉贊其書法「蒼勁有力,實屬大家與武中奇書法各有千秋,堪稱名家」!

早年的龐雜生活耽擱了他的時間,但他晚年用10年的辛勤耕耘,就書藝大進,形成其特有的剛健、恣肆、豪放的藝術風格。人生最後幾年,他不幸身患頑症,他的精神支柱始終未被摧垮,堅持書法創作研究,一直寫到生命彌留之際!這種精神,真難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賈平凹的書法作品10萬一幅,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
湖北書協原名譽主席,推動創《書法報》,70歲起寫五百萬字巨著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