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排隊槍斃」線式戰術的興起源於燧發槍與刺刀的發明
很多人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歐洲人在近代特別是18世紀,要採用橫隊排槍齊射,跟互相槍斃沒區別,看起來很傻的作戰方式呢?」甚至有人給線式戰術起了一個外號——「排隊槍斃」。對於這個問題,一般的回答是:「近代的前裝滑膛槍械,在射速和準確度上都存在缺陷,所以軍隊必須排成橫隊來增強火力密度。」不過也有朋友喜歡刨根問底:「當時世界範圍內都開始步入火器時代,甚至在被認為不重視火器的清王朝,火器裝備率也超過了50%。那為什麼只有歐洲人使用了這種戰術?」
其實要討論這個問題,一定要記住一點:戰術是基於武器裝備的。歐洲人之所以發展出橫隊齊射的線式戰術,關鍵是兩項重要的軍事技術發明——燧發槍和刺刀。
首先,當時歐洲以外的軍事力量,主流單兵火器還是火繩槍。火繩槍靠槍機上的火繩來點燃火藥,但是火繩是明火,對身上掛著彈藥、手上拿著待擊發火器的士兵相當有危險性。為了防止誤傷或誤擊發,火繩槍手的隊形不能排得過於緊密。而燧發槍的擊發裝置有點類似於打火機,不是明火,所以燧發槍手能夠排成緊密的隊形。另外,燧發槍相對火繩槍也提升了射速。於是,火槍手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排成6排甚至更多的深縱深橫隊來保證火力密度。他們只需要排成3排的淺縱深橫隊,就能擁有比以前更大的火力密度。因此可以說,正是燧發槍催生了線式橫隊的產生。
其次,刺刀的發明,準確地說是套筒式刺刀的發明,讓火槍手擁有了可靠的肉搏能力。火槍手不再需要長槍手的保護,指揮官也不再需要在投射火力和肉搏能力之間做二選一的選擇題。因此,步兵的全面火力化得到了推廣,軍事思想和編製架構也發生了全面變革。
總之,在以上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線式戰術時代終於到來了。
橫掃一切的燧發槍與刺刀
關於燧發槍的發明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16世紀初期的荷蘭爆發了弗里西亞農民(阿魯姆黑幫)叛亂,很多人變得一貧如洗,所以不得不靠小偷小摸和夜盜來維持生計。然而人們對於被發現的夜盜不會手下留情,因此很多夜盜認為必須攜帶一樣武器——比如手槍——來在被追趕的時候「維護尊嚴」。但傳統的火繩槍在夜晚會暴露攜帶者,貧困的人又買不起昂貴的輪燧槍。很快,受到敲擊燧石取火的啟發,有人產生了利用燧石和擊鐵撞擊點火的想法,並嘗試實施。於是在1547年前後出現了最早的撞擊式燧發槍,也即所謂的「小偷槍」。
無獨有偶,還有另一種說法:同一時期的西班牙,在比利牛斯山脈中盤踞著一夥土匪,人稱「密克雷特」。他們也發明了一種利用燧石撞擊發火的新式火槍。這種火槍稱作密克雷特槍,意思是「土匪槍」。
關於「小偷槍」和「土匪槍」的說法是否屬實,現今已不可考。但當時在荷蘭和西班牙兩地,確實同時出現了利用燧石撞擊發火的火槍雛形。
在1620年,一種更加完善的設計終於誕生了。
馬林·布爾吉瓦出生於法國卡爾瓦多斯省的一個槍炮工匠、鎖匠和鐘錶匠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熏陶,馬林本人也是一位優秀的槍匠,同時還精通繪畫和雕刻。經過數年的努力,1620年,他將一種結合了「小偷槍」和「土匪槍」優點的新式燧發槍獻給了繼任的法王路易十三。這種新式槍械被命名為「Flint Lock」,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通常意義上的燧發槍。
和任何一種傳統的設計都不同,燧發槍的底火盤蓋和弧形擊砧被製成了一體。射手扣動扳機後,擊錘向前落下,夾在擊錘上的燧石和弧形擊砧摩擦,在產生火花的同時迫使底火盤蓋向前打開,飛進底火盤內的火花引燃發射葯,完成擊發。這也就意味著,燧發槍射擊時,除了裝填和扳起擊錘之外,完全不需要其他動作,比火繩槍或輪燧槍更為便捷。因為零件較少的緣故,燧發槍的結構也更為簡單,這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槍械本身的可靠性。因此,燧發槍一經問世,就被法國各地的槍械製造者仿效製作,進而快速擴散到了歐洲各地。
表現燧發槍齊射場景的油畫
從17世紀中葉起,法國軍隊就大量裝備了燧發槍。1660年左右,歐洲主要國家軍隊中,步兵所裝備的火繩槍已經基本被燧發槍淘汰。1840年左右,燧發槍成了歐洲軍人最主要的手持射擊武器。
相對於之前步兵大量使用的火繩槍,燧發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不再需要累贅而危險的火繩。這首先提高了槍械的安全性,士兵無須擔心被燃著的火繩引燃身上攜帶的火藥。其次也減少了裝填時的動作步驟。
同時,彈藥技術的發展,也讓燧發槍擁有了更高的射速。作為一種易燃又易受潮的粉末狀物質,黑火藥的攜帶一直讓士兵們頭疼不已。最早火槍手們使用防潮的罐子來盛裝火藥,但這樣既不方便攜帶又不便於裝填。不久之後,出現了用錫、薄鐵皮或牛角做的火藥瓶,瓶上帶有可插入槍口的帶蓋細嘴,較好地解決了攜帶和裝填的問題。然而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卻仍然存在,那就是如何控制每次裝入槍膛內的火藥數量。火藥裝填過多的話可能會引起炸膛,裝填過少的話則會影響槍彈的初速,導致射程和威力的下降。戰場上顯然是無法稱量要裝入槍膛內的火藥的,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射手只能靠自己的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15世紀末,西班牙人在裝備穆什克特火繩槍的同時也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將火藥瓶的體積縮小,使其只能裝填供一次射擊用的火藥,每個射手身上攜帶多個這樣的小型火藥瓶,這樣每次都可以為火槍精確地裝填相同數量的火藥。這些小型火藥瓶用短繩懸掛在射手的皮質肩帶上,數量一般為10~15個。很多虔誠的基督教士兵只帶12個火藥瓶,為的是和聖經中「十二聖徒」的典故相呼應,這種做法一度非常流行。
從1720年開始,普魯士人又將另一項技術革新成果運用在了燧發槍上,那就是鐵制推彈桿。又硬又重的鐵制推彈桿可以更快地把彈藥推入槍管。如前所說,18世紀中葉,普魯士軍隊能夠用燧發槍達到每分鐘5發的驚人射速,這意味著步兵的火力投射能力也隨之增加了。另外,因為無須擔心火繩被崩飛,使用燧發槍的士兵互相可以站得更近,這就意味著相同寬度上的兵力密度可以大為提升。因此,即使降低了步兵陣列的縱深,他們依舊可以發揮出與原來相當甚至超出原來的火力。
如開頭所說,燧發槍是線式橫隊出現的兩個必要條件之一。而一個全火器化的線式橫隊如何在肉搏中自衛?在火槍發明後的數百年時間裡,火槍手一直飽受缺乏自衛武器的困擾。對於戰鬥中的士兵來說,火槍的裝填時間可以用漫長來形容。這段時間裡,一旦有敵人靠近,火槍手往往只能束手就擒。即使有些射手會隨身攜帶刀劍用於自衛,但也只是聊勝於無,面對敵方騎兵時更是沒有還手之力。因此,歐洲人一開始將火槍手和長矛手混編在一起,以此來為他們提供掩護。但是,這種混合編製又反過來削弱了單位寬度上的火力密度,這種兩難的局面使人們一直難以取捨。在當時,「火槍手和長矛手的合理比例」一度成為軍事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在嘗試解決這種問題的過程中,人們發明了很多組合武器,比如可以兼做狼牙棒的四管火門槍、以火繩槍作為手柄的戰斧和能當作戰錘使用的輪燧手槍。進入到燧發槍時代之後,人們依舊有過很多奇思妙想:有人設計了手槍和馬刀的組合,有人嘗試將短槍管的燧發槍裝到戰戟前端。但這些組合武器的性能始終不盡人意。最後,一種新武器——刺刀的發明,終於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關於刺刀的發明有兩種說法。一部分研究者認為其最早可以追溯到馬來人,馬來人得到火槍之後,把本民族的波紋劍安在槍口處,將火槍當作短矛使用,這種做法啟發了荷蘭殖民者,他們把這種構想帶回了歐洲。另一部分研究者則認為,在三十年宗教戰爭中,一些法國火槍手撿起折斷的長矛頭部,插入火槍的槍口,以此當作短矛來對抗普魯士騎兵。但不管真實的起因為何,在1647年,專門製造的刺刀於法國第一次出現了。這種早期的刺刀形制上和短劍類似,有著尾端變細的手柄,可以插入槍口之內。裝上這種刺刀的火槍就成了長度接近兩米的短矛,一群燧發槍手聚集在一起,就可以組成能有效抵抗騎兵攻擊的槍陣。刺刀完全稱得上是革命性的發明,使燧發槍手不再需要長矛手的保護,這也就意味著步兵的隊列可以完全由燧發槍手來組成。在淘汰長矛手之後,步兵隊列的火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防騎兵能力的提高也使得隊列的縱深可以進一步變小,於是相同人數的步兵就能控制更寬的正面。
和以往那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軍事發明一樣,刺刀在出現之後也被迅速推廣。到17世紀80年代,刺刀在歐洲所有國家軍隊中都成了標配。但插入式刺刀依舊有其不足之處,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旦裝上了刺刀,燧發槍就無法射擊了。這樣,射手實際上變成了長矛兵。此外,如果士兵訓練不當或者經驗相對不足,那麼刺刀的使用有時候反倒會給對方提供機會。1688年,前英王詹姆斯二世在光榮革命中被迫遜位,次年他在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法國的詹姆斯黨人的支持下發動叛亂,企圖奪回英格蘭王位。英王威廉三世派遣軍隊前去平叛。這場叛亂以詹姆斯黨人的失敗而告終,但威廉軍隊插入式刺刀的缺點卻在戰鬥中暴露無遺。7月27日的一場戰鬥中,威廉軍隊中一些沒有經驗的燧發槍手向發起衝擊的詹姆斯黨蘇格蘭高地兵進行齊射,但未能阻止對方前進。因為沒能熟練而及時地裝上刺刀,他們也沒能阻止對方衝進自己的隊列之中,於是一場潰敗隨之而來。在這場戰鬥中,威廉的軍隊有1000人被殺死,500人成為俘虜,而詹姆斯黨蘇格蘭高地兵僅有200人傷亡。
插入式刺刀的缺點促使人們進一步做出改進。1697年,一種令人滿意的新式刺刀出現了,那就是套筒式刺刀。
戰爭復原愛好者手中裝有套筒式刺刀的燧發槍
套筒式刺刀是一項重要的技術突破,固定安裝在槍管一側的刺刀既不會妨礙裝填和射擊,又讓士兵可以隨時投入白刃戰之中。雖然這種燧發槍加刺刀的組合長度上比不上傳統的長矛,但對抗當時的騎兵衝鋒是足夠了。第一次步兵刺刀衝鋒發生在1703年,此後刺刀在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世紀)中成了步兵的主要進攻武器之一。
在套筒式刺刀發明30年之後,最保守的俄軍也最終淘汰了長矛兵,以往那種混合編組的步兵陣列終於從戰場上銷聲匿跡了。線式戰術時代終於來臨。
本文摘自《線式戰術時代的戰爭藝術》
※從失敗到勝利:1944年蘇軍戰役法日益增長的優勢已不可阻擋
※甲午戰爭,揭秘「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的真實蹤跡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