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在網上的育兒文章下經常能看到父母的提問,「為什麼我按這套方法教育孩子,孩子還是不聽話啊?」

「為什麼今天跟孩子說得好好的,沒幾天他又變回原樣了啊?」

「我的孩子很調皮,可是我好說歹說,怎麼還是管不好啊。」

在觀察過身邊許多問題家庭的教育模式後,我發現絕大多數父母其實都存在一個特點:一邊想要教育好孩子,一邊又對自己說「算了」。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孩子故意在超市裡大哭大鬧要買一個玩具,你想跟他講道理,但是看了看周圍的人,還是先買下了玩具,「算了,這麼多人正看著呢,下次再說他。」

你跟孩子約定好每天只能看一個小時動畫片,但時間到了孩子還是拽著遙控不鬆手,你頭疼地繼續去忙別的事,「算了,就讓他再多看10分鐘。」

孩子總喜歡把玩具亂扔,你跟他說了好幾次,但他還是不改正。當他又一次把玩具扔在沙發上時,你想教育他,但是想了想,「算了,反正說了也沒用。」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當父母決定「算了」時,不僅僅是對眼前這一件事的妥協,而是在對孩子的整個教育方式上做出讓步。

孩子會機靈地從你的妥協中悟出很多東西:原來媽媽制定的規則不是那麼硬性,原來哭就可以打破規則,原來有些事做不到其實也不要緊……

「算了」這個想法一旦出現在父母教育的過程里,那再好的教育理論和方法也是無用。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在教育學裡有一個說法:5+2=0。

周一到周五,你的孩子在學校學得很好,行為規範。但周末兩天孩子回家一放鬆,沉迷遊戲、睡懶覺、不做作業,之前的教育效果就直接清零了。

同理,如果你一直苦口婆心教孩子不要挑食,偶爾又允許他不吃蔬菜,那麼你永遠也無法讓孩子養成不挑食的習慣。

兩天打魚三天曬網式的教育,到頭來都是無用功。

所有的教育其實都是一個道理,講究行動上的堅持和原則上的不妥協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比孩子更需要毅力

去鄰居家做客吃飯,她家有一個4歲的可愛女兒朵朵。吃飯時,我注意到朵朵用勺子喝湯的時候,總是會把湯勺敲在碗上,發出響亮的碰撞聲。

朵朵第一次發出敲擊聲時,朵媽立刻制止,「輕輕地舀湯,不要太用力。」

朵朵第二次發出聲音時,朵媽不高興了,「不要發生聲音,盡量讓勺子不要碰到碗。」

等到朵朵第三次發出聲音時,朵媽不說話了。她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一臉疲憊,「教也教不會,算了。」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我們總覺得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廢,其實自己也未必表現得比他們好。在培養孩子的習慣上,我們都是懶父母,說過幾遍就開始不耐煩,再多說幾次還是不奏效就徹底放棄。

事實上,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多久?美國心理學家拉施里曾做過一個動物記憶實驗。

研究結果證明,把一種行為變成習慣動作需要21天的重複,把這種行為變成穩定的習慣需要90天的重複。

也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必須要有足夠的堅持和長時間的時間積累

習慣培養專家周士淵認為,培養孩子好習慣,關鍵在頭3天,決定在1個月。

好習慣都要一步一步訓練出來的,今天告訴孩子玩完玩具要收拾,孩子不可能明天就已經學會自覺收拾了。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反覆的提醒和多次的示範。如果父母在教育中途就說一句「算了」,之前付出的努力就此作廢,孩子到最後也無法養成好的習慣。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父母講原則,教育才會有效果

生活里我們經常可以這樣的場景:

父母想教育孩子飯前不要吃零食,結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又趕緊把糖果餅乾給他了;父母和孩子約定不買玩具,結果孩子一生氣,父母又連說帶哄給他買了新的玩具。

孩子很快掌握了父母的弱點,做約定的時候乖乖答應,等到要履行的時候再用哭鬧和發脾氣輕鬆逃避。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沒有一以貫之的原則,那麼立下的規矩在孩子眼裡就是個玩笑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分享過自己的育兒之道,令人受益匪淺。

有一天她帶女兒逛超市的時候,女兒看上了一輛小汽車。她不答應給女兒買,女兒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周圍的人紛紛轉頭打量她們母女倆。

公眾場合這麼多人看著多尷尬,所以父母此時往往決定「算了,買就買吧」。

但李教授並沒有因此妥協,她把大哭不止的女兒帶回家,陪她在房間里待著。

期間,無論女兒哭得多聲嘶力竭,她都不為所動,只是在孩子哭得滿臉都是眼淚鼻涕的時候給她擦了把臉。

過了很久,女兒終於哭累了。這時候她冷靜地問女兒:「還哭嗎?要哭繼續哭。」女兒搖搖頭,自己擦了擦眼淚,之後也沒有再提任性的要求。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教育從來不是口頭說說的事情,你必須在實際行動上堅持自己的原則,說不行的事情就不行,說好的事情就必須做到,不要讓孩子覺得哭鬧就可以有任何的改變。

愛「計較」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如今熊孩子遍地,新聞里沒幾天就會出現幾條熊孩子的新聞。

就在10月23日,西安的一列地鐵上,一個小男孩拿著一把彈弓槍,在車廂內不斷瞄準其他乘客。被彈弓正對著的乘客見狀只能無奈躲開。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過程持續了足足20分鐘,孩子父親就站在一邊卻沒有出來制止。

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大多數父母的態度往往是:「他只是個孩子,算了。」「也不是多大的事,算了。」

在父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下,熊孩子犯的錯誤越來越嚴重。等到鑄成大錯的時候,社會和法律不會說「算了」。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真正對孩子的未來負責的父母,從來不說「算了」。

部門聚餐的時候,一個同事的孩子故意把揉成團的紙巾丟進了火鍋里。

同事的臉色立刻變了,「你想幹什麼?」孩子不以為意,低頭擺弄剩下的紙巾。

在場的人出言勸道:「沒事,大不了換個鍋底。」

其他人也應和著:「別計較,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我以為礙於情面,同事現在會先算了,回家再批評孩子。但同事沒順著台階息事寧人,他把孩子拉出去,在餐廳門口訓了很長時間的話。

等孩子回來的時候,他紅著眼睛先給大家道了歉,解釋自己剛才是因為等菜等得很煩躁才這麼做的,然後同事又讓他自己去和服務員說了要換鍋底的事。

那些看似正確的育兒理論,都輸給了父母在平常中的這句話!

中國台灣心理師洪仲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不管教你的孩子,那你是不愛他。愛孩子的父母,小心的糾正,並從小引導他們。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在孩子還沒引起嚴重問題的時候,就給予足夠的關懷來糾正不良好的行為。」

對小錯「斤斤計較」,才能避免大錯的築成。面對孩子的錯誤,你應該及時指正,耐心幫助他改錯,而不是坐視不理和一味縱容。

別總說「算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限的。

父母要做的,是去堅持自己的教育方法,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決不縱容任何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錯誤。

無條件的愛必須要和有原則的教育共存,才能給孩子最美好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