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噸的瀘定橋,十三條鐵鏈連一萬多個鐵環,古人是如何修建的?
40噸的瀘定橋,十三條鐵鏈連一萬多個鐵環,古人是如何修建的?
關於瀘定橋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紅軍們憑藉著勇敢的意志力和過人的體力,在艱難險境中獲得了重生,也讓後人們為這些勇敢的前輩感嘆和讚揚。不過瀘定橋都用鐵鏈子製成的,當我們現在走在橋上會感受到鐵鏈子的冰涼觸感,不禁讓人疑惑,總重量達到40噸的大橋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在古代就存在的瀘定橋是如何被古人架起來的呢?
先來了解一下瀘定橋的歷史,這座大橋的扶手都是鐵索建造的,又被稱作是鐵索橋。歷史上這座橋存在的目的是皇帝為了加強與藏族的文化而修建的溝通之橋,並且在橋頭還立了碑文,在18世紀就存在了,現在已經被譽為是國家級的重點保護對象。只因在紅軍時期這座驚險的大橋,讓不少勇士失去了生命,因而成為了傳奇之地。
瀘定橋的全長有一百多米,重量達到了40噸,並且有十三條鎖鏈相互連接和纏繞,以保證大橋的結實程度,光是鐵環據說就有12164個,製作非常精密和奇特。這樣的鐵索橋的建造方法也是讓後人不斷揣測和設想,因為橋下就是洶湧的江水,要想通橋難度是很大的,最讓人認同的方法就是「索渡」。
首先每一條鐵鏈子的重量有1.6噸,用小船將鐵鏈子從江水這頭運到對岸是很難的,因為太重的鐵索會將小船壓垮,所以古人的方法就是用巨大的繩子綁在江兩岸的亭子上,然後準備很多綁上長繩子的竹筒,將其一個個的綁在巨大繩子上。接著把鐵索穿在竹筒上,在一邊的江岸,人們拽著長繩子拉動竹筒,讓鐵索到達對面。
鏈子一旦固定好,就需要兩個直徑是6米的木輥來拉緊鐵索,讓大橋變得結實。具體的操作就是在木輥打上很多孔洞,將木棒插入洞中扳動,讓木輥滾動起來將鏈子拉緊,拉緊的過程中將插銷插入鐵環之中,直到整條鏈子變得緊實。這也是瀘定橋擁有上萬個鐵環的原因,最後將鐵鏈子固定在橋兩頭的巨龍石柱上,打好地基就可以了。
瀘定橋的建造原理說起來簡單,但是當時建造這座橋的時候估計有上百個人的力量才能將鐵鎖鏈轉動起來,如今過了幾百年,瀘定橋也是在不斷地整修和改造,現在的瀘定橋已經非常安全和結實了,不過看到那一個個鐵環還是能感受到人民的汗水。
※有人說節能燈含有「危險」致癌物?這是真的嗎?科學實驗說明一切
※為什麼這家遊戲廳號稱「情侶終結者」?網友:去過的情侶都分了!
TAG:知了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