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安導的「飲食男女」中,一窺台灣的家庭與美食

李安導的「飲食男女」中,一窺台灣的家庭與美食

我相信沒有一個吃貨會忘記《飲食男女》的開場橋段。

煎炒烹炸,燜溜熬燉;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單是聽動靜兒,熱湯咕嘟聲、鍋碗碰撞聲、生魚裹面用熱油一澆呲啦一聲,就能攛掇得人直冒口水。

你再去看,肉是金黃脆亮咬一口流油的肉,湯是青白分明浮著小油圈兒的湯,那個勾芡,盤子邊兒繞一圈,直接勾到你魂兒里去。

一飯一蔬,顛勺倒鏟,那都是開出花兒來的生活藝術,是人間百味。

李安是真聰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瞧瞧,一頓飯都給說盡了。

《飲食男女》是李安擔任導演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影片獲得了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名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人的尋常之處在於自然欲求,飲食男女,也就是食慾和情慾。

開頭一段老朱行雲流水的手法,可以看上一天

吃飯是一項難以逃避的社會活動。它固定地佔用了時間,被人們巧加利用。飯桌上擺滿的不僅家常菜,還有雜七雜八的事情。一起吃飯時推翻、決定和消解事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

「演戲要『真聽真看真感受』,然後將這種真實感傳遞給觀眾。」演員說。

台詞、動作細節告訴我們他們是真實的一家人,又告訴我們各懷心事的四人,誰都有可能離開這個家。

影片表現食慾和情慾兩者的相通之處:自然生髮(就像鄰居唱卡拉ok一樣)和無法忽視。

李安的家庭題材電影不是講多麼高大上的內容,就是咱普通老百姓那點事。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位,

但這部電影的名字其實暴露了李安的大目標。因為他想拍一個非常重大的中國儒家哲學思想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飲食男女」。

否則的話,李安完全可以起個這樣的名字《朱師傅和三個女兒的故事》,或者叫《朱師傅家和梁伯母家的故事》。

如果把「飲食男女」理解為「吃貨男女」的男女,請在留言區 1.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是孔子提出的概念,「飲食「就是吃飽喝美,「男女」就是兩性關係,是人的兩大需要。也就是所謂的「食,色,性也」,這是非常重要的哲學觀點。

講出來豈止是擲地有聲,簡直自帶盾構機,扔在地上可以打穿地球,貫通中西,還可以穿越時空,聯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類。

如果說一個人深深地接受這個現實使命,那麼最起碼一輩子不會走太多彎路。

漫談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朝代幾度更迭,都改不了民以食為天。

悠久的歷史積蘊,帶來悠久的飲食文化。

往早了說,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飲食文化的南北偏差就已初見端倪。唐宋時期,魯蘇粵川四大菜系,以其鮮明的代表性開始頗具影響力。待到清末廣為流傳的「八大菜系」就正式有了雛形。

再往後綿延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版圖,因其地域文化、飲食風俗的不同,進一步細分出大大小小几十個菜系。

上到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王公貴族有滿漢全席,市井小民有風味小吃。道道是文化精髓,樣樣是歷史沉澱。

提起台灣,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種美食呢?

蚵仔煎?實不相瞞,其實它源自潮汕的蠔烙。

那麼,紅蟳米糕?too young too simple,它是福州料理。

三杯雞總沒錯吧?也錯,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江西菜。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疑惑,明明不是台灣正統美食,卻被冠上了「台灣特色」的封號?為啥咧?

這一點,也很意外,是因為「鄉愁」

歷史上海峽兩岸的政治因素,導致很多年兩岸聯繫的中斷和隔閡。

余光中《鄉愁》一詩的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是的,就是這麼貼切。一份「鄉愁」讓身在台灣的大陸人唯有從「食物」上尋找精神慰藉。

繼而,他們以食謀生,端給天涯海角的客人,既慰藉了自己,也養活了家庭。

這些至今都原汁原味的美食,很可能是那些身在台灣的大陸人「低頭思故鄉」的夜裡最溫暖的回憶。

鄉愁的味道最正宗

小時候最懷念的家鄉口味,長大後再去吃,同樣的館子同樣的人,卻失去了老味道。

世易時移、時過境遷,本也是常事。

可是在台灣的人卻輕易不會變更家鄉的味道,那份「鄉愁」對他們而言,是跟故鄉的精神連結

曹淳瑄的「鄉愁」,是兩處故地。出生地吉林,和居住了十多年的四川。

初到台灣時,吃不慣的菜色,和聽不懂的口音,讓故鄉的痕迹成為長達半年的飢腸轆轆,和對香辣暖鹹的渴盼。

深夜回想,那些味道激起的胃酸和口水都力透紙背。

學做菜開飯館,似乎成了命運的推波助瀾,成了大部分「台客」的使命。

曹淳瑄的飯館兒開張時客人寥寥,但她沒有去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川菜依舊辣的過癮。

從寥寥數人到高朋滿座,飯館兒一開就是11年,無數身負「鄉愁」的人被那香味兒誘來,掀開門帘兒,就算回了家。這一來一回,也是11年。

老家吉林的「鄉愁」,來自媽媽的小黃瓜餃子。閑時三倆姐妹對坐,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

餃子下鍋,三道涼水澆下去,迎頭的霧氣繚繞,或還常濡濕眼眶。但這鄉愁化進去,成了另一種香味兒。

如今的曹淳瑄,早已融入台灣生活。可一口芒果冰沙填進嘴裡,還是用東北話,道出一句:唉呀媽呀,這冰咋那麼好吃呢。

小攤位也有大風情

在台灣,特色飯館兒,能讓你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吃到比家鄉還正宗的地方菜系。但要想體會台灣當地的大雜燴文化,真正有內容的是夜市和野攤兒

在當地的夜市上,可能前一家是桂林米粉:

隔壁就是武漢熱乾麵:

走兩步路過上海的糯米團:

又聞到了長沙的臭豆腐:

東北大餡兒餃子桌椅板凳擦的乾乾淨淨,還沒等店家吆喝:

注意力就給寧波湯圓的軟糯Q彈給扯了過去:

小夜市一道道走完 ,香味兒把心都給灌滿了。這是個什麼感覺啊——傻瓜,是幸福啊!

再去眷村瞧一瞧那裡的南腔北調。

五湖四海的人,住在一個村子裡,大中國在這裡有個小縮影。

上千口子的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幫襯著從困難時候走過來。飲食上也都互相影響,不吃辣的,吃著吃著也不那麼辣了。不吃麵食的,也越吃越香了。

南北混雜,滋味多樣,白天吃北方的麵食,晚上吃南方的小炒。無論你好哪一口兒,在眷村總能找到。

村子口的小麵店,就叫「村子口」,每個村子都有個「村子口」。

推杯問盞間,唱歌的、嚼舌根的、吵嘴架的、酩酊大醉的應有盡有。

家長里短,茶餘飯後,一口酒一口菜,村子口是全村人的交流驛站。

「村子口見嗨!」、「村子口是個大目標!」人們哄堂大笑,吵吵鬧鬧,真市井,活色生香。

村子口兒算賬的老闆娘碰上回回賒賬的酒鬼,嘴裡嘟嘟囔囔:「沒良心哦,還是不是一個村子的人吶」。

酒鬼晃悠著走了,賬該記還是得記,說到底是一個村子的人嘛。

哎,老闆娘嘆口氣,轉臉兒一忙活什麼都給忘了。

台菜這個混血兒

那麼除了「鄉愁」和「村子口」,台灣就沒有它自己的菜系嗎?

有,但先要往人文地理以及歷史上追溯一下。

它四面臨海與福建隔海相望,處於北回歸線附近,它既擁有孕育新鮮蔬果的潮濕溫度;

又有蘊藏各式海產品的豐富海域。

歷史上台灣相繼被荷蘭、西班牙、日本等國家殖民統治,作為海上交通要塞,西方國家的無數船隻在這裡進行貿易活動。

所以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原汁原味的法國披薩:

正宗的越南美食:

甚至是日本的海鮮料理:

以及那些深受多國影響演變而來的創新美食:

不同種族的多次文化融合,經過時間沉澱,同時也形成了它獨有的菜系——台菜。

它深得閩菜、粵菜、客家菜的烹調精髓,口味清淡,又用荷蘭、日本、西班牙的文化稍加調和,再結合當地的特產融會貫通,成為了獨樹一幟的世界混合菜系。

別看台菜是個混血兒,色香味兒一樣不少;一清、二鮮、三快炒,少鹽少油,原汁原味。

中西大比拼,世界大融合,台菜就成為中國人味蕾上的優勝者。

原住民族群的自然風味

在台灣像原住民族群,有14個,每一個族群的味道都不一樣。

不同的味道造就不同的文化,大陸人的「鄉愁」帶來懷舊和正宗;「村子口」的吵鬧則是市井人情;琳琅滿目的小夜市,自成一片江湖;台菜,開啟具有向心力的進化;原住民又將它奉為克難的堅守……

台灣的美食說得盡嗎?根本說不盡。真正的大頭還要你親自去看親自去品。

現在明白為什麼李安能拍出《飲食男女》了吧?

他生於台灣,了解台灣,在這個地方,食物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

飲食一旦流動,文化就流動,人的感情也隨著流動起來了,一回生兩回熟,一來二去就成了今天的台灣。

嗯,應了那句話:一個地方,它有多包容,它就有多豐富。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如果有人,願意為你關心糧食和蔬菜,不要懷疑,那便是最誠懇的愛意。你有愛的人嗎?那不如也學著為他們洗手作羹湯吧,用最好的食材和健康,將你的愛意融入食物里,融入炊煙裊裊里,融入一日三餐里。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旅遊

因為你連「台灣達人」都沒有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灣達人 的精彩文章:

繽紛復古花磚牆 八大主題展場超好拍
兩岸春節加班機即將上線,請及時查收

TAG:台灣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