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蝸牛喬治的去世帶給我們的思考

蝸牛喬治的去世帶給我們的思考

喬治(圖),一隻14歲的夏威夷金頂樹蝸(Achatinella apexfulva),也是當地已知的最後一隻此類蝸牛,在新年伊始,停止了進食和給孩子們科普的「工作」。它的去世意味著這一品種的滅絕,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揭示了一個世紀以來,夏威夷森林一直存在的更大的問題。


樹蝸喬治,得名於平塔島(Pinta Island)海龜Lonesome George(孤單喬治),從沒有在森林裡生活過,而是出生在動物園,成長在實驗室。雖然它本身是雌雄同體,但是這種樹蝸的繁衍還是需要兩隻的「配合」。這種樹蝸有著很長的「青春期」,只有在4、5歲後才會開始「結婚生子」,也是蝸牛界中壽命較長的品種。


「在1997年,最後十隻夏威夷金頂樹蝸被帶到了夏威夷大學的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雖然曾成功『孕育』了一些蝸牛寶寶,但是由於一些未知原因,除了喬治外的全部樹蝸都死掉了。」夏威夷國土資源部在Facebook上宣布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同樣不幸的是,這些樹蝸的神秘死亡只是人類的錯誤和環境問題造成的夏威夷蝸牛的數量大幅下降的一個體現。

據夏威夷預防蝸牛滅絕項目的協調人David Sischo介紹,一位外籍科學家在1780年記錄下的第一種蝸牛實際上就是夏威夷金頂樹蝸。在那以後的百年中,在夏威夷島上,蝸牛無處不在。根據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的記載,在19世紀,一天內就能收集到上萬隻蝸牛。蝸牛為夏威夷島做出了「突出貢獻」,比如幫助植物物質的分解,吃掉葉片上的真菌(這可能幫助了樹木遠離疾病)。「森林中所富含的各種生物都有著積極作用,」無脊椎動物學家Michael Hadfield介紹說。


但是自20世紀初期,一些蝸牛種類開始滅絕,因為歐洲人就像收集棒球卡一樣去收集蝸牛(這就是為啥他們會知道一天能逮到一萬隻蝸牛)。Alas,已經滅絕的一種夏威夷蝸牛。在1955年,玫瑰蝸牛(rosy wolfsnail/Euglandina rosea)被引入到夏威夷島,以控制另一種具有侵入性的蝸牛——非洲大蝸牛(African land snail/Achatina fulica)。但結果並未像最初計劃的那樣,玫瑰蝸牛吃掉了很多其它種類的蝸牛,儘管它們也吃非洲大蝸牛,但是當地其它一些蝸牛品種,比如Alas,更合它們的胃口。夏威夷大學的生物學家Michael G Hadfield說:「我們就看著那些蝸牛在我們眼前不斷的消失、消失、消失……」。


Hadfield從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蝸牛,到了80年代初期,蝸牛的數量已經大幅下降了,因此科學家們開始通過把蝸牛帶回實驗室的方式來保護它們。而玫瑰蝸牛也成了造成當地三分之一蝸牛滅絕的「罪魁禍首」。儘管這對存活下來的夏威夷金頂樹蝸是「可怕的回憶」,也還是有一些好消息的。夏威夷無脊椎動物項目保護了上千隻夏威夷當地的蝸牛,據Sischo介紹,其中一些已經重新回到了它們曾經的「家園」,如果能如預想的那樣,在那些偏僻的森林區域,這些蝸牛能夠躲避人類和玫瑰蝸牛的「魔爪」。


我們希望,喬治的去世能成為防止這類滅絕情況發生的催化劑,敦促我們去應對那些入侵物種,當然還有氣候問題。就如國土資源部寫的那樣:「喬治,已知的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在2019年的第一天去世了……沒有人向它伸出援手。」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找到了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化石雲」
十萬個冷知識(九)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