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種俄制戰機外形酷似米格21卻從未出口,險些撞毀鮑爾斯的U2

這種俄制戰機外形酷似米格21卻從未出口,險些撞毀鮑爾斯的U2

米格-21是冷戰時期非常著名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廣泛裝備於前蘇聯、華約和中國等諸多亞非拉空軍。不過,米格-21主要裝備的是蘇聯空軍(VVS),而蘇聯國土防空軍(VPVO)則主要裝備截擊機,也就是以蘇霍伊戰鬥機為主,與米格-21幾乎同時期裝備的VPVO的,就是一型「大號米格-21」——蘇-9。

圖片:米格-21MF,也就是成飛殲-7III的原型機

蘇-9隻比1956年首飛的米格-21晚了1年首飛,同樣在1959年服役,由於兩種戰機都是三角翼正常布局單發戰鬥機,連北約綽號都很類似,1957年在圖希諾航空節率先公開亮相的蘇-9叫「捕魚籠」,而1961年才亮相的米格-21叫「魚窩」。

圖片:蘇-9

蘇-9和米格-21的氣動布局,都是出自前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TsAGI),但蘇-9機身來源於後掠翼的蘇-7,要比米格-21大一些、重一些,採用了視野更好的座艙,2馬赫最大飛行速度、2萬米飛行高度等指標都比米格-21好,發動機採用的是加力推力9噸的AL-7F渦噴發動機,比米格-21用的6噸級R-11F-300大不少,氣動布局類似但各方面都高一檔,和後來80年代的蘇-27、米格-29很類似。

圖片:蘇-9在細節上和米格-21差異較大

蘇-9誕生之時,正是「導彈制勝論」聲勢正旺的年代,所以「捕魚籠」和米格-21不同,乾脆不設機炮。它主要靠地面的自動化防空指揮系統引導,接近目標時用機載的ЦД-30雷達捕獲目標,然後用4枚無線電指令的K-5(AA-1,中國引進後叫霹靂-1)空空導彈打擊敵機,是標準的截擊機,完全不考慮對地攻擊,這和米格-21有很大的區別。

圖片:蘇-9機身修長,和殲-8類似,但是單發動機

指揮蘇-9的軍師級自動化地面指揮系統叫「空氣-1」,於1960年投入使用。由多個地面雷達站組成了防空「網路」,「網格化」捕獲敵機,然後用「Cascade」模擬計算機執行目標坐標的計算,並將它們與蘇-9的位置相關聯,飛行員只需按照「空氣-1」的預定攔截路線,打開飛機加力燃燒室,最後10公里內打開機載雷達,鎖定目標後發射K-5導彈,看起來So easy。

圖片:防空主要靠地面引導

然而,冷戰早期的防空自動化指揮系統,在沒有預警機的情況下完全靠地面雷達,效率並不高。1960年,為了偵察前蘇聯極速增長中的洲際導彈,美國中央情報局派遣U-2高空偵察機多次深入蘇聯腹地進行偵察,蘇-9也在剛剛投入使用的「空氣-1」指揮下多次執行攔截作戰,但要麼飛不夠高、要麼沒攔截上。

圖片:蘇-9雙座機攔截U-2的想像圖

這一年5月1日,恰逢國際勞動節,美國飛行員F.G.鮑爾斯駕駛一架U-2從巴基斯坦白沙瓦機場起飛,一進入蘇聯塔吉克領空就迎來了層層攔截,一架剛服役不久的蘇-9,在伊戈爾·梅盧庫科夫駕駛下,甚至被命令直接撞擊U-2,但因為飛行員連高空代償服都沒穿,只能作罷,地面防空部隊發射了至少8枚S-75(薩姆-2)地空導彈,才在烏拉爾地區將這架U-2擊落,生擒了鮑爾斯,但也誤擊了自己的一架米格-19。

圖片:在蘇聯受審的鮑爾斯

蘇-9一共生產了1000架出頭,和生產上萬架出口數十個國家的米格-21有天壤之別,1964年,改進了РП-11新型雷達和新型K-8M(AA-3)空空導彈的蘇-11投產,只生產了100多架,到了60年代中後期,在蘇-11基礎上改裝雙發動機和採用兩側進氣的蘇-15「細嘴瓶」以及全新的米格-25「狐蝠」服役,蘇-9終於有了更好的接班人。

圖片:蘇-11,主要改裝了新型空空導彈

「捕魚籠」在蘇聯國土防空軍服役生涯一直持續到1980年,沒有一架出口給別的國家。

『我是尤里(微信公眾號:wulongfangwu1 ),今天不談復仇先聊點別的,快在騰訊新聞客戶端和天天快報上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尤里今天不復仇 的精彩文章:

美國這型運載火箭未來5年將繼續使用俄羅斯發動機,想要斷奶好難
俄羅斯欲恢復紅海海軍基地,艦艇編隊停泊這國港口將暢通無阻

TAG:尤里今天不復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