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世紀歐洲戰爭頻繁,士兵死傷極大,為何還有青年願意加入軍隊

19世紀歐洲戰爭頻繁,士兵死傷極大,為何還有青年願意加入軍隊

自7年戰爭結束後,普魯士的法令規定:凡是20~25歲的男性公民必須依法到國家制定地點進行兵役登記,此後歐洲各國開始引進這一預備役兵制。進入到19世紀,歐洲大戰不停,先有拿破崙戰爭,後有普法戰爭,而在大戰之下,歐洲上千萬士兵傷亡於戰場。

可在19世紀即便當時的歐洲戰爭如此頻繁,士兵的生命安全存在巨大威脅,但還是有大量的平民積極地服兵役,這是什麼原因呢?第一:兵役制改革後的寬鬆管理。在預備役沒有實施之前,正規的部隊士兵可能需要教官手中的教棍來讓士兵們服從訓練,但預備役不是,因為他們不是正規的武裝軍隊,相較正規軍而言,預備役的管理就相對放寬了很多。雖然依舊需要受訓,但卻不至於完全靠教棍鞭策。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軍隊服兵役時,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可以吃飽飯享受更好的醫療條件;同時,還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而且,服兵役讓他們有了一種國家集體歸屬感,讓他們知道每個人可以為國家貢獻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服兵役之後,他們的就業有了更好的保障。在19世紀的歐洲,為了讓更多的青年走入軍隊服兵役,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在警察機關、消防部門、基層管理機構、煙草專賣、警衛崗為退伍的軍人預留了工作崗位。

「你服過兵役嗎?」更是德意志的私營企業在招募工人時一定會問到的問題。服過兵役嗎?甚至成為了當時社會找一份好工作的前提條件。

第三:一些條款協議旨在保護軍人戰俘。由於士兵在戰場上充滿了危險,為了更好的保障士兵的生命,從而形形色色的協議如1899年的《海牙公約》戰俘條款和1929年《日內瓦公約》戰俘條款的達成,更是較大程度的保護了這些軍人。例如,在照料戰俘的時候,也一定要像照料自己的傷兵一樣。而對於一些被俘虜的軍官更是要以禮相待。所以,在種種原因之下,哪怕當時的歐洲動蕩不安,戰火非常平凡,但歐洲的平民還是願意服兵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封建社會中改朝換代很正常,為何清初時反清復明這麼強烈
德三裝甲師打爆世界第一陸軍,法國一個月成就希特勒的夢想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