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是聽從內心的召喚

讀書是聽從內心的召喚

讀書是聽從內心的召喚

讀書是聽從內心的召喚

我相信,每個人的文字背後,都藏著一顆不同質地的心,無論是敏感銳利還是深情細膩,無論是理性從容還是平易隨性,都帶著自己特有的溫度。這溫度,在陰冷日溫暖心靈,在晴朗天開放心花,在喧囂處保持理性,在孤寂時支撐身軀。

歌德有句格言:「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這些書的作者,生活中未必都是高尚的人,有崢嶸與曲折的時光,有唯美與寂寞的憂傷,有在現實與夢想邊緣徘徊的憧憬,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興,更有喟嘆不盡的千金散盡、付諸明月清風,但這並不妨礙你的閱讀和與之交流。有些書,天生就和你有一種契合感,讓你沒來由地喜歡上它,讓你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想要親近。

置身在這類書的海洋里時,你的心靈,不由自主地,會隨著裡面的情緒波濤翻騰,讓你魂牽夢繞的,讓你百般流連的,是作者內心流淌的聲音,它們召喚你走進異域國度。至此,作者的思想雨露,就這樣點點滴滴,滲進你植根的土壤,走進你生命的年輪,在你躊躇時予以方向的指引,在你痛苦時給以熨帖的慰藉。

因此,遇上心儀而契合自己內心的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個人獨處時,未必會感到孤獨。但讀書的功用,是為尋求一種安寧,則是確切無疑的。物理學家說得極其絕妙:輕緩翻書的聲音,包含了萬千頻段的白噪音,具有強烈的安寧效果。讀書的樂趣,是為嘗到內心的甘甜。薄風一縷,清茶一杯,捧書靜讀,愜意無限。

于謙在《觀書》中寫道:「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我深有此感。沉浸在自己欣喜的世界,身心兩忘,尋尋覓覓的,是字裡行間中的墨香,是句段篇章里的韻味,是平仄合轍間的想像,是吟詠玩味里的美感……

這種感覺,讓人想起一個字:意。「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從意生。」在古人看來,「意」就是內心的聲音。儒家強調自我道德完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宋代程頤說,進修之術「莫先於正心誠意」,被朱熹贊為「萬世學者之准程」。

關於讀書,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追求的是讀書會意,領會書中深含的旨意,去繁就簡,獨立思考。一本好書,就是一條清澈的河流,在它流經的地方,你的精神家園蔥鬱葳蕤,你的生活滋潤幸福。一本好書,就是一盞明亮的燈,它的光亮之處,照徹你體內的蒙昧與塊壘,使你豁達開朗、心無旁騖。雖然閱讀不一定給你帶來財富,但它一定能夠使你高貴。對於終日在喧囂里穿行、在名利場上奔波的人來說,能體味到「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的意境,真是美妙的福音。

讀書也要講究方法。蘇軾在《又答王庠書》中說:「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鄭板橋認為:讀書貪多不求精,就會胸中撐塞如麻;讀書求精不求多,才能讀到書里去。在精讀中,鄭板橋還比較注意「問」。他認為,「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這一點,很契合我們說的一個笑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而不讀萬卷書的,很有可能是個送快遞的。」

讀書,讀的是獨有的情致、個性的心境,品的是人生悲歡、世事滄桑。閱讀別人的世界,聽從內心的召喚,燭照自己的靈魂。通過閱讀,可以看見人間的善與惡,懂得在光明裡前行不留陰影,在黑暗裡摸索點亮心燈。通過閱讀,聽從內心的召喚,可以化解無端的憂鬱,享受釋懷的歡愉,升華自己的靈魂。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談古代詠史詩
王懋和《野客叢書》

TAG:善本古籍 |